信用体系演化的经济学分析

信用体系演化的经济学分析

论文摘要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这不仅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活动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反映了人类一般的伦理道德要求。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以成熟的信用体系为标志。我国的转型过程包含了信用体系的转型和重构。没有秩序良好、充满活力的信用活动,没有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信任,显然谈不上社会和谐。健全信用体系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信用体系的发展变化存在历史阶段性,有客观的演化规律。信用活动范围经历了由熟人到陌生人,再到跨地区、跨国界的演变;相关主体既有组织化的趋势也有职能的分化,并最终出现了完整的信用产业链条。关注演化历史既是基础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有利于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国的相关实践。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错综复杂的信用链条与网络纵横全球,一国信用体系缺陷导致的信用风险可能产生国际性影响。信用体系演化研究有了更为普遍和一般的意义,而且还是开放条件下我国维护经济安全、促进国际经济良性运行的需要。西方学术界没有系统关注信用体系,目前国内基于感性认识的对策性研究偏多,追根溯源的理论分析不足。信用体系中信用的内涵是什么?怎样定义信用体系?该体系的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我国转型背景下的信用体系有何特殊性?推崇诚信美德的华夏文明如今为何遭遇丛生的信用难题?征信系统能让我们走出信用困境吗?……这一系列基本问题尚未完全找到有充分理论说服力的答案。本文对信用体系演化进行经济学分析并探询其内在规律,力求构建一个有借鉴意义的信用体系理论分析框架,进而提出一系列具有理论支撑的对策建议。经济学的视角包括两层意思,一是选择经济学意义的信用作为信用体系研究的出发点,二是用经济学的范式来研究信用体系问题。经济学意义上信用是以跨期契约为特征的经济交易行为。这种特定的交易方式是人类应对资源稀缺约束、信息不完备约束的自然选择。与信用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即信用体系。其出现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信用契约的履行、促进社会诚信。经历了长期的自然演化之后,现代的信用体系是一个包括信用主体、信用活动、信用制度及执行主体、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等要素的系统。研究线路按照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设计。逻辑主线为:历史的特殊性→信用体系的一般→现实的特殊性→基于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对策。本文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板块。基础研究包括准备和历史分析两部分,由第一、二章组成。其任务是:界定基本范畴、了解已有的理论成果,为深入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探询信用活动的一般演化特征,确定历史分析的主要线索。历史分析由第三至第五章构成。首先是全面梳理、解析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转型之前的信用体系演化历史,然后对二者进行分阶段的和总体的比较,总结归纳其中的一般规律和当今成熟信用体系的特征。应用板块由现状解释和对策研究两个部分组成,包含第六章和第七章。首先,以基础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依据,描述和解释转型各阶段信用体系的演化;其次,按照“现实——未来——现实通往未来”的思路展开对策研究。本文以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对待历史,所采用的基本学术范式来自于制度经济学尤其是其分支演化经济学。研究过程中重点关注了那些对演化有重大影响的“新奇”主体和事件,同时尽可能地运用了相关学科的最近成果进行分析、解释。除导论外,全文共分七章。导论展现了一个信用体系理论分析框架的设计蓝图。说明了信用体系研究的本土及全球意义,阐述了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原因,确立研究边界及对象,介绍了研究的技术线路、方法、主要内容及特点。第一章,诚信、信任、信用及信用体系。详细介绍了诚信和信任、信用、信用体系的涵义,分析了这些定义的理论依据,讨论了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简要综述了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第二章,信用活动的一般演化。首先从分工、产权、信息等方面诠释了信用发展的动因,论证了信用活动是解决资源稀缺、信息不完备约束的有效方法;然后从信用目的、形式、主体和契约性质等维度深入分析了信用活动的一般演化。其中重点研究了营利与非营利信用的本质差异;信用活动形式发展的逻辑顺序、信用产品市场的兴起;信用主体的组织化,信用制度执行主体、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的出现,信用产业的形成;有债信用和无债信用的区别、无债信用的快速发展趋势等。第三章,西方信用体系的演化。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进行了历史回顾,重点探讨了信用制度中习俗的作用,商业对体系发展的影响,外在信用制度执行主体的演化,政府、货币信用化和企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征信系统的“俱乐部”作用机理。第四章,改革开放前我国信用体系的演化。回顾了我国古代(鸦片战争前)、近代和计划经济时期信用体系的演化脉络,探讨了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和计划体制对信用体系演化的影响。第五章,进程比较、演化规律及成熟体系的特征。首先,比较分析了中西方信用体系演化的阶段和总体差异;其次,总结了信用体系演化的三大规律:体系演化由主体利益和信用活动双轮驱动,体系演化具有自然属性,政府作用的基础性和两面性;再次,归纳了当今成熟信用体系的结构性特征:成熟的信用产业、外在信用制度具有主导性地位。第六章,转型期信用体系演化述评。全方位扫描了转型期信用体系演化的起点,多方面分析了信用体系演化与转型的关系;分别勾画和剖析了转型前期、中期和后期信用体系演化的脉络和特点;专题讨论了转型期政府与信用体系演化的联系。第七章,健全信用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对信用体系的现实状况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通过探讨和谐社会与信用体系的关系,预测了体系未来演化的背景,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对策目标分析,提出了关于总体战略思路和分类对策的建议。本文的学术价值在于揭示了信用体系问题的本土性和普适性,开拓性地将经济学的演化分析范式样用于信用体系研究,研究视角、线路和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运用经济学的范式和多学科理论从历史的角度构建分析框架,高度重视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自洽性。这些努力对相关理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以坚实理论研究支撑对策建议,十分注重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重点讨论了对策思路和观念,既有总体性的、战略性的建议,又有分层次、分方面的具体措施。这些对策建议与近年来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一致,有较强的系统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给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理有据的参考。本研究表明虽然我国信用体系尚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但相关工作成效显著,基本适应了转型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客观的判断如果能得到广泛认同,将有助于改变对信用现状普遍存在的偏见,促进社会信任、提升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本文通过上述研究,还力图在以下方面对既有的研究成果有所突破。第一,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对信用、信用体系的内涵进行了严格界定,其中原创性地将信用制度及其执行主体同时作为信用体系的构成要素;第二,多维度地分析了信用活动的演化特征,指出信用是人类克服资源稀缺和信息不完备约束的主要工具之一,提出和深入探讨了信用产业、非自愿信用等新的范畴,并对营利与非营利信用、有债和无债信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第三,运用较多的史料勾画了信用体系演化的轨迹,总结了信用体系一般演化规律和当今成熟体系的结构性特征;第四,对我国转型时期信用体系的演化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客观评价;第五,探讨了信用体系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系统地提出了加快信用产业成熟、健全信用体系、促进社会信任与和谐的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0.1 选题背景
  • 0.1.1 人类发展的一个侧影
  • 0.1.2 本土性中的一般性
  • 0.1.3 全球化背景下的普遍性
  • 0.1.4 现有研究概况
  • 0.2 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 0.2.1 经济学的视角
  • 0.2.2 演化的经济学分析
  • 0.2.3 技术线路和方法
  • 0.3 主要内容及特点
  • 0.3.1 主要内容
  • 0.3.2 创新与不足
  • 1. 诚信、信任、信用和信用体系
  • 1.1 诚信和信任
  • 1.1.1 诚信的内涵
  • 1.1.2 信任的内涵
  • 1.1.3 诚信与信任
  • 1.1.4 信任研究综述
  • 1.2 信用
  • 1.2.1 信用定义辨析
  • 1.2.2 诚信与信用
  • 1.2.3 信任与信用
  • 1.2.4 信用研究概述
  • 1.3 信用体系
  • 1.3.1 信用体系的内涵
  • 1.3.2 信用体系研究综述
  • 本章小结
  • 2. 信用活动的一般演化
  • 2.1 信用活动演化的动因
  • 2.1.1 相关研究概述
  • 2.1.2 分工与信用
  • 2.1.3 产权与信用
  • 2.1.4 信息与信用
  • 2.1.5 信用演化的维度
  • 2.2 信用目的和形式的演化
  • 2.2.1 信用目的的演化
  • 2.2.2 信用形式的演化
  • 2.3 主体和契约关系的演化
  • 2.3.1 主体的演化
  • 2.3.2 信用契约中的经济关系
  • 本章小结
  • 3. 西方信用体系的演化
  • 3.1 古代的信用体系
  • 3.1.1 信用体系的萌芽
  • 3.1.2 体系基本框架的形成
  • 3.2 中世纪的信用体系
  • 3.2.1 演化进程概述
  • 3.2.2 宗教力量的影响
  • 3.2.3 城市、商业和信用
  • 3.2.4 国家、政府和信用
  • 3.3 近代的信用体系
  • 3.3.1 演化进程概述
  • 3.3.2 市场化信用体系中的政府
  • 3.3.3 货币的信用化和中央银行
  • 3.3.4 信用与企业制度的发展
  • 3.3.5 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
  • 3.4 现代信用体系的演化
  • 3.4.1 信用产品的极大丰富
  • 3.4.2 信用制度与企业信用行为
  • 3.4.3 监管机构的发展
  • 3.4.4 信息服务系统地位的提升
  • 本章小结
  • 4. 改革开放前我国信用体系的演化
  • 4.1 古代的信用体系
  • 4.1.1 演化进程概述
  • 4.1.2 信用主体和信用活动
  • 4.1.3 信用制度及其执行
  • 4.2 近代的信用体系
  • 4.2.1 演化过程概述
  • 4.2.2 信用主体和信用活动
  • 4.2.3 信用制度及其执行
  • 4.2.4 征信机构的发展
  • 4.3 计划经济时期的信用体系
  • 4.3.1 演化进程概述
  • 4.3.2 信用主体和信用活动
  • 4.3.3 信用制度及其执行
  • 本章小结
  • 5. 进程比较、演化规律及成熟体系的特征
  • 5.1 中西方信用体系演化历史比较
  • 5.1.1 中西方演化进程的比较
  • 5.1.2 中西方演化的总体差异
  • 5.2 信用体系演化的一般规律
  • 5.2.1 主体利益和活动的双轮驱动
  • 5.2.2 体系演化的自然属性
  • 5.2.3 政府作用的基础性和两面性
  • 5.3 成熟信用体系的主要特征
  • 5.3.1 成熟的信用产业
  • 5.3.2 提纲挈领的外在信用制度
  • 本章小结
  • 6. 转型期信用体系演化述评
  • 6.1 转型与信用体系演化
  • 6.1.1 转型期信用体系演化的起点
  • 6.1.2 转型和信用体系的内在联系
  • 6.2 转型各阶段信用体系演化特征
  • 6.2.1 转型前期的演化特征
  • 6.2.2 转型中期的演化特征
  • 6.2.3 转型后期的演化特征
  • 6.3 转型期的政府与信用体系
  • 6.3.1 政府的信用活动
  • 6.3.2 政府的制度供给
  • 6.3.3 政府主导作用分析
  • 本章小结
  • 7. 健全信用体系促进社会和谐
  • 7.1 转型期信用体系演化及现状评价
  • 7.1.1 体系演化的总体绩效
  • 7.1.2 现有的主要问题
  • 7.2 信用体系与和谐社会
  • 7.2.1 信用体系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 7.2.2 构建和谐社会与信用体系演化的互动
  • 7.3 规范产业健全体系促进和谐
  • 7.3.1 对策目标分析
  • 7.3.2 总体战略思路
  • 7.3.3 信用制度建设
  • 7.3.4 健全信用主体
  • 7.3.5 发展信用信息服务机构
  • 本章小结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用完善的信用制度规范“经济人”失信[J]. 淮海文汇 2008(04)
    • [2].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信用制度建设的法治路径探析[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1)
    • [3].制度变迁视角的官方出口信用制度国际比较分析[J]. 中国物价 2017(02)
    • [4].农村信用制度构建与农村金融创新路径选择[J]. 商 2015(32)
    • [5].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研究[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8(12)
    • [6].舌尖消费盼法规监管与信用制度并行[J]. 东北之窗 2017(10)
    • [7].国家、浙江省及宁波市主要信用制度一览表[J]. 经济丛刊 2014(04)
    • [8].互联网背景下信用制度的演进和风险管理[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4)
    • [9].统计信用制度建立的理论分析与研究[J]. 中国市场 2017(22)
    • [10].对我国商事信用制度实现路径的思考[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4)
    • [11].关于吉林省松原市农村信用制度的调查[J]. 吉林金融研究 2012(01)
    • [12].以政府手段推进纳税领域的信用制度建设[J]. 改革与战略 2010(08)
    • [13].宏观信用制度的法律机理及建设[J]. 中国国情国力 2009(02)
    • [14].区域信用制度构建模式探析[J]. 求实 2008(12)
    • [15].《市场主体信用制度的法学思考:社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视角》[J]. 中国信用 2019(03)
    • [16].方法与路径:我国农村信用制度的变革与发展[J]. 新疆社会科学 2018(04)
    • [17].如何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02)
    • [18].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信用制度障碍分析与对策[J]. 经济研究参考 2011(40)
    • [19].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信用制度的重构[J]. 探索 2010(06)
    • [20].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农地金融制度与银行信用制度之不同——以信用制度为视角[J]. 调研世界 2009(07)
    • [21].以信用制度建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 浙江金融 2009(09)
    • [22].西方信用制度的演进机制研究——基于诺斯的制度演化理论的视角[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9)
    • [23].“我国新闻信用制度建设研究”项目简介[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4)
    • [24].上海市企业环保信用制度研究[J]. 广东化工 2014(13)
    • [25].信用制度变迁、商业信用与企业绩效[J]. 经济问题 2011(11)
    • [26].新农村建设与建设新的信用制度[J]. 农业考古 2010(06)
    • [27].亲情文化视角下的信用制度构建研究[J]. 钦州学院学报 2009(01)
    • [28].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国纳税信用制度建设[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04)
    • [29].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安排的合法化进路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0(03)
    • [30].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研究[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9(01)

    标签:;  ;  ;  

    信用体系演化的经济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