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干酪根自动制备装置的应用

一种新型干酪根自动制备装置的应用

一、一种新型干酪根自动制备仪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董恩泽[1](2018)在《新型干酪根制备装置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干酪根作为沉积岩中的主要有机质,其成分的分析结果对油气资源的评价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在专用装置上的制备容器中酸性试剂与岩石样品充分的化学反应后生成。现今国内外干酪根的制备方法仍以手工和半自动化操作方式为主,由于制备环境具有强腐蚀性、剧毒性等潜在危害,故对提取设备性能指标要求较高。为提高干酪根提取效率及质量、有效预防危害,以现有国家标准(GB/T 19144-2010)的制备工艺流程为基础,结合现代工业技术进步,开展新型干酪根制备装置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针对现有干酪根提取设备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测控与非接触搅拌技术相结合的提取方法及装置。完成了干酪根制备装置系统总体设计、硬件及软件设计,以及实验模拟装置的制作和调试。新型制备装置的硬件分别是固液搅拌、试剂进出液、容器温控、测控等子系统。固液搅拌子系统由自控移动器与磁力搅拌器构成;试剂进出液子系统由蠕动泵、制备容器、压力罐和阀组构成;温控子系统由加热器与温度传感器等组成;测控子系统可将各制备参数通过数据采集及专用软件实现闭环智能测控功能。进行了基于S形加减速的数据采样插补算法控制移动器的运动轨迹设计;针对干酪根制备装置温控系统具有时滞、时变、非线性的特点,采用改进灰色预测模型的模糊自适应PID温度控制,实现无数学模型的“事前控制”。综合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论文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搅拌转子轨迹制备容器底部全覆盖,解决了传统磁力搅拌方式存在的盲区及固结现象、容器温度升温速度快且稳定,基本达到设计指标要求。本文提出的新型干酪根制备装置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可提高制备样品的质量、有效缩短制备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及潜在危险。论文研究成果为后期实用及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应用前景广阔.

刘美[2](2016)在《页岩微—纳米孔隙特征及其与含气性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能源危机的迫近严重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常规油气资源中石油的枯竭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然而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我国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估计储量可达数十万亿立方米,是常规天然气的几倍。因此在常规油气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针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展开研究,可为我国改善油气能源结构、解决能源潜在威胁提供新的途径。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页岩气的储集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页岩的微-纳米孔喉结构表征是研究页岩储层的关键问题。本文以重庆市涪陵地区焦页1井(JY1)和渝参4井(YC4)典型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气体吸附法、扫描电镜法(FIB/SEM)、原子力显微镜法(AFM)等微-纳米孔喉结构表征手段,从二维、三维维度上获取岩样的微观结构图并确定岩样的微-纳米孔喉全孔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能够代表页岩微-纳米孔隙特征的参数,为定量描述岩样的形貌特征提供参照。同时获取样品提取现场解析气量数据,目的是建立JY1样品和YC4样品的解析气量与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扫描电镜法(FIB/SEM)、原子力显微镜法(AFM)获得了页岩的二维、三维形貌图,基于此对页岩的微观结构及孔隙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建立了能够代表页岩微观结构特征的参数表面起伏度FDS、空间起伏度FDI以及能够代表孔隙占比的参数WP、RP;通过气体吸附法获得了岩样在不同相对压力下的吸附数据和孔径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吸附解析曲线及孔径分布曲线,建立了能够代表页岩微孔占比的参数MP。最后结合样品的含气性数据分别建立了FDS、FDI、WP、RP及MP与含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与YC4样品相比,JY1样品的储集空间更密集,孔隙占的空间相对更多,其微观结构更有利于气体的吸附和储集;JY1样品和YC4样品的空间起伏度FDI、微孔占比MP与现场解析气量均呈现正相关关系;YC4样品的特征参数WP、RP(均代表孔隙占比,计算方式不同)与现场解析气量呈现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对于定量评价页岩气可开采量与页岩微观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张超[3](2016)在《河南渑池地区石炭—二叠系页岩气烃源岩特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及美国页岩气商业化的带动,国内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勘探开发技术不断进步。非常规油气是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其中页岩气发展迅猛。以往的河南省矿产勘探开发和生产实践中,针对渑池地区石炭-二叠系开展了大量的煤田和油气资源的调查工作,钻遇的煤系泥岩层段见到不同程度的气显示,表明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基于前人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对渑池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地层沉积过程进行分析,深入分析渑池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相特征,初步认识到河南渑池地区石炭-二叠系富有机质泥页岩总体厚度大、单层薄、砂岩夹层互层多的特点;其中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泥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为主要页岩气烃源岩层。通过渑池ZK0302、渑池ZK0302和新安ZK1009三口钻孔的编录及层位对比、系统采样并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实验,获得了上述三口井石炭-二叠系各组烃源岩的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等指标,经过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形成如下认识:(1)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和Ⅱ2型,有机碳含量在1.18%以上;有机质成熟度属于成熟-高成熟度,具备页岩气生成的基础条件。(2)发育5个目的层,各目的层单层厚度多在10m以上,目的层埋深为1500-4500m之间,面积为352.04km2,根据等温吸附试验计算其吸附气量为1.11 m3/t-1.74m3/t,渑池地区石炭-二叠系具有良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

邱灵佳[4](2015)在《页岩气关键地球化学参数测试方法研究 ——以鄂尔多斯页岩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页岩气作为化石类可替代能源开发意义重大,中国具备页岩气开发的地质与储量优势,但是测试方法的薄弱限制了其开发应用,有必要建立针对页岩气的测试方法。有机地球化学参数是页岩气含气量评估的基础,本文针对其三个重要问题——总有机碳(TOC)的测定、母质干酪根的提取、干酪根成熟度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研究成果如下:(1)以鄂尔多斯盆地页岩为样品,条件实验确定了烧失量法的最佳温度与时间,在该条件下线性拟合得出有机质与TOC的换算关系,从而建立能快速应用于页岩TOC测定的烧失量法。得出的两种换算关系的测定误差、检出限和拟合度分别为1.691%、0.41%、91.17%和0.486%、1.60%、97.72%,能较好满足TOC测试需求。较传统烧失量法,新方法延续了其简单易行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样品限制,在易分解盐含量规定范围内容纳性较好,解决了烧失量受无机盐高温分解影响造成的对有机质代表性不足的问题。(2)通过条件与正交实验,获得干酪根最佳提取条件和流程,确定了其关键步骤酸处理、可溶性有机物处理、难溶矿物处理的具体处理条件。设计的新流程较原流程耗时降低60%,干酪根产率提高70%,纯度提高约7%。FTIR、SEM分析表明,矿物质、可溶有机物、难溶矿物处理彻底,干酪根富集良好,达到提取效果。新流程干酪根镜下参数优于原流程,二者组分一致,镜质体反射率吻合度达到99.28%。(3)应用显微光度计、固体核磁共振、激光拉曼技术对镜质体反射率Ro进行了检测,比较后发现,固体核磁与激光拉曼方法无需复杂前处理和测试操作,主观影响因素少,检测效率高,Ro的检测具备广泛适用性,无有机质类型限制;固体核磁技术应用经验比38%可获得91.54%的相关性,能简化固体偶极相转移测试复杂的问题;激光拉曼参数反应出较好的成熟度相关性,D峰与G峰面积分别是良好的中低和高成熟度Ro指标,Ro相关性最高达91.654%。

翟佳[5](2013)在《基于PXA320与CAN总线的手持式工业检测终端》文中认为CAN总线作为一种广为流行的工业现场总线,伴随着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CAN总线以灵活的通信方式,数据格式精简,以及完善的纠错机制,使CAN总线的应用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汽车行业,在仪器仪表,智能楼宇,工业现场,医疗器械等领域,不论是商业,还是军工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辽阔的前景。根据CAN总线传输速度快,兼顾实时性与可靠性的特点,针对工业现场恶劣的环境下,对工业设备采集数据,故障诊断,监测管理等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性能ARM处理器PXA320的CAN总线手持式工业检测终端,手持终端的设计以便于携带,功耗较低,性能完善为原则,可以有效的克服工业现场干扰性大,数据传输实时性低,管理缺乏灵活性等缺陷,能够良好的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本文对CAN手持终端从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硬件设计方面,手持终端分为核心板和功能板两个部分。核心板实现了手持终端的最小系统,由PXA320处理器,以及两片128M的SDRAM和1片1G的NAND FLASH存储器组成,并使用功能强大的电源管理芯片LP3972为系统的供电提供9路电压输入;功能板利用经典的CAN控制芯片SJA1000和高度集成的隔离收发芯片CTM1050实现了CAN功能模块的设计,并为手持终端设计了高容量的锂电池充放电模块,此外还设计有LCD,USB,MiniSD卡,JTAG等接口电路。在软件设计方面,主要从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开始入手,完成boot loader,内核及文件系统的修改与移植。然后进行相关模块的软件驱动设计,如SJA1000的初始化和收发基本操作,这些驱动都被封装到了内核当中。在用户层的设计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调度的CAN通信算法,在多节点网络通信当中,使手持终端实时性和稳定性更强,利用QT4工具完成了人机界面的设计,最后以工业设备齿轮为例,设计了基于信息融合的工业故障诊断原理。经过试验测试,CAN手持终端可以充分发挥其速度快,实时性高,可靠性好,功耗较低的优势,成功的实现其基本通信功能,除此之外,本文完成了通信算法的改进,制作了简单的用户界面,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鲍明[6](2009)在《基于ARM的干酪根自动制备仪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要求的不断提高,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石油化工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成为发展趋向。干酪根制备过程涉及强酸、强碱等强腐蚀、有毒物质,过程繁琐,人工操作危险系数高,所以实现制备过程的自动化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讲述了干酪根自动制备仪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干酪根自动制备仪是一种物质提取设备。干酪根自动制备仪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设定的工艺流程和参数,实时发出控制指令,使制备仪自动完成全部化学反应,实现对干酪根的提取。本论文先介绍了干酪根制备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分析了干酪根自动制备仪的基本构成,然后根据系统工艺特点和控制要求,按照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方法,提出了以ARM微处理器和MCS-51单片机为硬件平台,扩展所需功能模块,移植μC/OS-Ⅱ操作系统,编写相关软件的总体控制方案。该嵌入式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由基于S3C44B0X的ARM主控板和在MCS-51单片机上开发的多路I/O控制板组成,它们之间通过RS-232总线以主从方式进行数据交互;根据功能需求,在ARM主控板上扩展了常用功能模块,如键盘接口和以太网接口等。软件部分主要是基于ARM微处理器的软件,包括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选择μC/OS-Ⅱ作为操作系统,实现任务管理与调度。本论文给出了ARM主控板各模块的软硬件设计框图和重要的电路原理图;对多路I/O控制板的AD采样和I/O扩展作了说明;介绍了μC/OS-Ⅱ的移植和系统板级初始化的过程;重点说明了进排液流程的实现;介绍了图形用户界面MiniGUI在S3C44B0X的移植和基于此的LCD显示的实现;重点讨论了ARM主控板与多路I/O控制板之间的通信机理和实现,给出了ARM作为master和MCS-51作为slave的通信实现程序框图;研究了ARM主控板与以太网连接的实现方法。与一般的基于工控机的控制系统相比,本控制系统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低、扩展性好,而且可以接入网络,符合石油化工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还没有全自动的干酪根制备设备,该控制系统的研制使干酪根的制备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因而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唐奕,黄大贵,廖细明[7](2009)在《基于CAN-BUS的干酪根自动制备控制系统》文中认为本文针对石油化工领域中干酪根复杂制备过程,提出了一种以CAN总线为基础的干酪根自动制备控制系统方案设计。该系统集机、电、液控制于一体,根据现场采集的流量、温度、压力和速度等信号,实现石油地质勘探环节中的干酪根自动分离提炼。同时,该控制系统也可应用于生物、岩矿、化工、化学等强腐蚀环境下有关分析工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祁芳芳,廖细明,卢青兰,姜宇东,陈辰[8](2008)在《一种新型干酪根自动制备仪的设计与实验》文中认为新型干酪根自动制备仪,是集化学,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智能仪器。该仪器工作稳定,精密度高,操作简便,同时可以制备多个样品,样品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要求,该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邹学军[9](2008)在《干酪根自动制备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设备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石油勘探研究中,对矿样中分离出的干酪根进行分析检测是一项重要手段和依据。然而,迄今为止,干酪根的分离提取绝大部分仍依赖于手工操作,存在效率低、耗时长、对环境和操作人员健康威胁大等缺点。因此,干酪根制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是未来石油勘探研究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以此为目标,探讨干酪根制备工艺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设计与实现。论文首先分析了干酪根的传统制备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之上,对干酪根制备系统设计做出需求分析,并提出了适合于自动化实现的、新的制备工艺流程;最后对总体方案进行了规划,对其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了详细深入研究。在此之后,根据其实现的不同功能对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细分,划分为五部分。主要抓住两个核心:即反应容器设计和平面振动平台设计;以及三个硬件支撑系统:即管路系统、废液处理系统和机柜设计。并有所侧重地分别加以讨论分析。第三章提出了新的反应容器的密封结构设计,并分析了材料对密封结构的影响;第四章提出两种基于偏心曲轴的过约束运动平台结构设计,对它们的运动平稳性作了分析比较;并分析了影响运动平稳性的因素,改进了结构设计;之后详述了运动平台系统的具体结构设计。第五章对管路系统的密封方式做了介绍,并提出一种改进密封结构;之后对废液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案进行了探讨,讨论了搅拌装置设计的关键技术;最后对系统机柜的设计及器件布局进行了规划。系统硬件构建完成后,结合控制系统对各功能模块和整个系统进行了大量的调试和实验,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本系统设计实现了干酪根制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制备效率,降低了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整体规划设计方法可用于同类复杂系统设计。其中,反应容器设计中关于材料和密封结构的讨论,同样适用于其它复杂条件下使用的密封容器;所设计的平面运动平台机构亦可用作其它平面运动机械设计的参考。

唐奕[10](2008)在《基于CAN-BUS的干酪根自动制备监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总线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实时性和抗干扰能力有苛刻要求的的工业现场。油气田开发实验对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效率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总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化将促使我国油气田开发实验仪器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文着重与对CAN总线技术在干酪根自动制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基础上进行的研究与软件设计。采用工控机+CAN网络的硬件结构形式,开发上位机控制软件,针对干酪根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主要问题,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参照干酪根制备流程,综合分析了目前的几种干酪根制备仪系统不足,提出一种高可靠性而经济的总线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划分,对系统的数据流向和控制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实现控制与现场分离,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根据干酪根国标制定流程,设计了一种操作简易方便的参数设置过程和制样处理过程。将整个制样过程划分为设置参数、数据提取、调用处理、循环处理四部分,把大量的运算和复杂的制样环节放在线程中自动处理,既保证了操作的简易性,又实现了繁琐而复杂实验过程,实现了高自动化。利用CAN总线的高实时性,监测现场的温度,压力,并根据采集的模拟信号,并自动完成相应的过程处理,若有异常发生,及时报警并暂停当前任务,维护现场设备安全,实现高智能化。建立数据库对实验数据信息(包括样品参数和实验结果等)、实验历史、当前IO状态、故障日志等进行存储。研究PID控制算法,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并在以往设备的排液方式上,做了较为完善的改进。最后,提出了一种经济实用的废液自动处理方式。

二、一种新型干酪根自动制备仪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新型干酪根自动制备仪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干酪根制备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干酪根制备装置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干酪根制备装置的系统设计
    2.1 干酪根制备原理及其工艺流程
    2.2 系统设计的需求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1 固液搅拌方式的选择
        2.3.2 容器温控方式的选择
        2.3.3 试剂进液方式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S形加减速的数据采样插补控制
    3.1 数据采样插补算法
        3.1.1 直线插补
        3.1.2 圆弧插补
        3.1.3 数据插补仿真实验
    3.2 步进电机的S形加减速控制
        3.2.1 步进电机特性分析
        3.2.2 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预测模型的模糊PID温度控制
    4.1 数据预处理
        4.1.1 狄克松检验法
        4.1.2 平均值法
    4.2 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
        4.2.1 GM(1,1)预测模型
        4.2.2 等维新信息滚动预测模型
        4.2.3 残差改进GM(1,1)模型
    4.3 PID控制
        4.3.1 PID控制结构
        4.3.2 PID控制的缺陷
    4.4 模糊控制
        4.4.1 模糊控制器结构
        4.4.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4.3 模糊控制的缺陷
    4.5 基于改进灰色预测模型的模糊PID控制
    4.6 改进灰色预测模型的模糊PID控制算法仿真实验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干酪根制备装置的结构设计
    5.1 总体结构设计
    5.2 控制器的选型
    5.3 自控移动器的选型
    5.4 电机的选型
    5.5 蠕动泵的选型
    5.6 测温元件的选型
    5.7 电磁阀的选型
    5.8 电源的选型
    5.9 红外线加热器的选型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与实验
    6.1 系统装置制作与调试
    6.2 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验证实验
        6.2.1 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软件设计
        6.2.2 平均相对误差检验法
        6.2.3 后验差检验法
        6.2.4 实验验证
    6.3 搅拌效果实验
        6.3.1 搅拌控制的软件设计
        6.3.2 搅拌控制的实验效果
    6.4 温度控制实验
        6.4.1 温度控制的软件设计
        6.4.2 温度控制的实验效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2)页岩微—纳米孔隙特征及其与含气性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页岩气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页岩气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页岩的储层空间及其表征方法
    2.1 页岩储层空间类型
        2.1.1 裂缝
        2.1.2 孔隙
    2.2 微-纳米孔隙的表征方法
        2.2.1 原子力显微镜法
        2.2.2 扫描电镜法
        2.2.3 铸体薄片法
        2.2.4 压汞法
        2.2.5 气体吸附法
        2.2.6 本课题应用的表征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样品和实验
    3.1 样品
    3.2 实验
        3.2.1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获取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
        3.2.2 用扫描电镜(FIB/SEM)获取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
        3.2.3 气体吸附实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及特征参数的建立
    4.1 原子力显微镜(AFM)实验部分
        4.1.1 孔隙结构特征
        4.1.2 特征参数的建立
        4.1.3 孔隙特征参数和现场解析气含量获取
    4.2 扫描电镜(FIB/SEM)实验部分
        4.2.1 孔隙结构特征
        4.2.2 特征参数的建立
        4.2.3 孔隙特征参数和现场解析气含量获取
    4.3 气体吸附实验部分
        4.3.1 吸附解析曲线分析
        4.3.2 孔径分布曲线分析
        4.3.3 特征参数建立与获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页岩微-纳米孔隙特征与含气性的关系
    5.1 FDS、FDI与现场解析气量关系
    5.2 WP、RP与现场解析气量关系
    5.3 MP与现场解析气量关系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3)河南渑池地区石炭—二叠系页岩气烃源岩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
    1.2 国内外页岩气资源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依据及意义
        1.3.1 选题依据
        1.3.2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论文主要实物工作量
    1.6 成果和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
    2.2 区域地层概况
    2.3 区位构造特征
    2.4 以往页岩气勘探工作
第3章 研究区目的层展布及沉积相特征
    3.1 太原组
    3.2 山西组
    3.3 下石盒子组
    3.4 典型钻孔编录
第4章 研究区石炭-二叠系页岩气储层地球化学特征
    4.1 有机质丰度
    4.2 有机质类型
    4.3 有机质成熟度
第5章 页岩气储集层特征
    5.1 矿物组成特征
    5.2 孔隙度、渗透率特征
    5.3 孔隙结构特征
第6章 含气性特征及潜力评价
    6.1 含气性特征
    6.2 资源潜力初步评价
第7章 结论及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页岩气关键地球化学参数测试方法研究 ——以鄂尔多斯页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页岩气及其开发现状
    1.2 页岩气的成藏机理
    1.3 关键地球化学评估参数
        1.3.1 有机质丰度
        1.3.2 有机质成熟度
        1.3.3 有机质类型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烧失量法测定页岩总有机碳的改进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2 样品及处理
        2.2.3 重铬酸钾法测定TOC
        2.2.4 TOC仪器测定TOC
        2.2.5 烧失量法测定TOC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样品的物相组成和控制无机盐分解温度的初步确定
        2.3.2 灼烧温度段的确定
        2.3.3 最佳灼烧温度与灼烧时间的确定
        2.3.4 有机质与TOC线性关系的修正
        2.3.5 LOI法与容量法和CS Analyzer法的比较
    2.4 小结
3 干酪根提取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2 样品与制备
        3.2.3 矿物质去除
        3.2.4 可溶性有机物去除
        3.2.5 难溶性盐处理
        3.2.6 效率提高
        3.2.7 干酪根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酸处理
        3.3.2 可溶有机物的去除
        3.3.3 难溶性盐去除
        3.3.4 效率提高
        3.3.5 干酪根分析
    3.4 小结
4 干酪根成熟度的测定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2 显微光度计
        4.2.3 固体核磁共振
        4.2.4 激光拉曼光谱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显微光度计
        4.3.2 固体核磁共振光谱
        4.3.3 激光拉曼光谱
    4.4 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5)基于PXA320与CAN总线的手持式工业检测终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动态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CAN 总线工作原理
    2.1 CAN 总线概述
    2.2 CAN 总线的电平分析
    2.3 CAN 总线的体系结构
    2.4 CAN 总线的协议分析
        2.4.1 CAN 总线的报文传送
        2.4.2 CAN 总线的帧结构
        2.4.3 CAN 总线的报文滤波
    2.5 本章小结
3 CAN 手持终端硬件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硬件结构
    3.2 CAN 手持终端的核心板设计
        3.2.1 PXA320 处理器介绍
        3.2.2 电源模块的设计
        3.2.3 存储器电路的设计
    3.3 CAN 手持终端的功能板设计
        3.3.1 CAN 通信模块的设计
        3.3.2 USB 接口电路的设计
        3.3.3 LCD 接口电路的设计
        3.3.4 MiniSD 卡接口电路的设计
        3.3.5 锂电池电源模块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CAN 手持终端的软件系统设计
    4.1 Linux 操作系统介绍
    4.2 Boot loader 的研究与实现
        4.2.1 Boot loader 工作原理
        4.2.2 Boot loader 移植
    4.3 Linux 内核的研究与实现
        4.3.1 Linux 内核工作原理
        4.3.2 Linux 内核移植
    4.4 文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4.4.1 文件系统简介
        4.4.2 文件系统移植
    4.5 CAN 驱动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CAN 手持终端的应用软件研究与测试
    5.1 基于时间调度的 CAN 通信协议研究
        5.1.1 TTCAN 算法的基本原理
        5.1.2 TTCAN 算法性能指标分析
        5.1.3 TTCAN 算法仿真测试
    5.2 CAN 总线通信软件设计与测试
        5.2.1 SJA1000 通信程序设计
        5.2.2 CAN 手持终端通信测试
    5.3 嵌入式系统的 GUI 设计
        5.3.1 QT 开发工具介绍
        5.3.2 QT4 的安装
        5.3.3 CAN 手持终端 GUI 设计
    5.4 基于信息融合的工业故障诊断应用
        5.4.1 D-S 证据理论原理
        5.4.2 齿轮故障诊断原理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核心板 PCB
附录 B:功能板 PC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6)基于ARM的干酪根自动制备仪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嵌入式系统
        1.3.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1.3.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架构
        1.3.3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总体分析与设计
    2.1 干酪根的制备
        2.1.1 制备原理和工艺流程
        2.1.2 制备仪的结构
    2.2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
    2.3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第三章 控制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开发
    3.1 S3C44B0X 概述
        3.1.1 ARM 芯片的选择
        3.1.2 S3C44B0X 芯片及片外围简介
    3.2 存储模块
        3.2.1 Flash 存储模块
        3.2.2 SDRAM 模块
    3.3 电源电路
    3.4 RTC 模块
    3.5 中断处理和复位模块
        3.5.1 中断模块
        3.5.2 复位模块
    3.6 通信调试接口
        3.6.1 JTAG 调试接口
        3.6.2 UART 异步串行接口
        3.6.3 USB 总线接口
        3.6.4 以太网控制器
    3.7 人机交互模块
        3.7.1 键盘电路
        3.7.2 LCD 显示电路
    3.8 多路 I/O 控制板
        3.8.1 A/D 转换器
        3.8.2 D/A 转换器
        3.8.3 I/O 扩展
第四章 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4.1 ARM 开发环境与调试系统
        4.1.1 ARM 处理器编程模型
        4.1.2 开发环境与调试系统
        4.1.3 控制系统软件结构规划
    4.2 μC/OS-Ⅱ的移植
        4.2.1 μC/OS-Ⅱ概述
        4.2.2 μC/OS-Ⅱ移植过程
    4.3 板级初始化
        4.3.1 电源管理
        4.3.2 RTC 初始化
        4.3.3 中断处理
    4.4 制备工艺程序设计
    4.5 人机交互模块
        4.5.1 键盘驱动
        4.5.2 LCD 驱动
        4.5.3 MiniGUI 的移植
    4.6 数据通信模块
        4.6.1 UART 串口程序
        4.6.2 USB 总线接口
        4.6.3 以太网控制器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课题研究成果总结
    5.2 改进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系统运行界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基于CAN-BUS的干酪根自动制备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系统方案原理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Can-bus适配器
    2.2 智能节点设计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上位机软件设计
    3.2 适配器软件设计
        3.2.1 固件设计
        3.2.2 应用软件设计
    3.3 智能节点软件设计
4 结论

(9)干酪根自动制备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设备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干酪根简介
        1.1.2 干酪根的制备原理及其工艺流程
    1.2 国内外干酪根自动制备设备的发展状况
        1.2.1 我国石油仪器研制的发展史
        1.2.2 国内外干酪根自动制备仪的现状与发展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干酪根制备系统设计要求及总体规划
    2.1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2.1.1 基本功能需求
        2.1.2 其他要求
        2.1.3 系统设计的难点与重点
    2.2 材料的选用
        2.2.1 干酪根制备使用的化学药剂的腐蚀性及其危害
        2.2.1.1 氢氟酸的特性
        2.2.1.2 盐酸的特性
        2.2.1.3 其它
        2.2.2 防腐材料的选用
    2.3 系统设计方案总体规划
        2.3.1 系统总体设计及控制方案
        2.3.2 搅拌方案的设计
        2.3.3 加热方式的确定
        2.3.4 过滤方式的选择
        2.3.5 废液处理方案
    2.4 系统设计中计算机辅助工程的应用
        2.4.1 CAD 技术的发展
        2.4.1.1 二维设计的局限性
        2.4.1.2 三维设计的优势
        2.4.2 现代工业设计技术的发展
        2.4.2.1 面向系统的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的起源
        2.4.2.2 虚拟样机技术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2.4.3 本系统设计中使用的辅助设计软件
        2.4.3.1 Pro/E 简介
        2.4.3.2 ADAMS 简介
第三章 干酪根制备反应容器的设计
    3.1 反应容器材料的选择
    3.2 密封件及材料的选择
    3.3 反应容器的总体结构设计
        3.3.1 传统反应容器的设计及其缺点
        3.3.2 反应容器主体设计
    3.4 过滤孔板的设计
        3.4.1 孔的布置方式
        3.4.2 孔的间距及大小
    3.5 底盘的设计
    3.6 反应容器接头设计
第四章 干酪根制备平面运动平台的设计
    4.1 振动机械的基本介绍
    4.2 振动平台结构方案设计
        4.2.1 振动平台的预期功用
        4.2.2 振动平台运动方式的选定
        4.2.3 两种设计方案
    4.3 两种机构的动力学理论分析
        4.3.1 两种机构动力学分析的特点及思考
        4.3.2 两种机构共性部分分析
        4.3.3 主动曲轴不在运动平台质心的刚体动力学分析
        4.3.4 主动曲轴在运动平台质心处的刚体动力学分析
        4.3.5 两种机构的比较
        4.3.5.1 起动所需最小驱动力矩
        4.3.5.2 轴承承受载荷情况
        4.3.5.3 运转平稳性
    4.4 基于 Pro/E 中 Mechanism 的动态仿真分析
        4.4.1 基于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分析与仿真简介
        4.4.2 四轴平台动态仿真分析
        4.4.2.1 四轴平台匀速运动动态分析
        4.4.2.2 四轴平台加速起动时动态分析
        4.4.3 三轴平台动态仿真分析
        4.4.3.1 三轴平台匀速运动动态分析
        4.4.3.2 三轴平台加速起动时动态分析
        4.4.4 两种机构的受力分析比较
        4.4.5 其它因素对于各曲轴受力的影响
    4.5 运动平台设计的具体实现
        4.5.1 驱动方式及传动机构设计
        4.5.1.1 驱动及传动方案的选择
        4.5.1.2 带传动设计计算
        4.5.1.3 电机轴与小带轮的锁紧设计
        4.5.1.4 传动机构安装及调整
        4.5.2 偏心机构设计
        4.5.2.1 偏心轴的设计
        4.5.2.2 轴承的选用及安装
        4.5.2.3 轴承座的设计
        4.5.2.4 运动平台的装配
        4.5.3 加热系统及保温箱的设计
        4.5.3.1 反应容器的布局
        4.5.3.2 保温箱及支撑架的设计
        4.5.3.3 反应容器压紧装置设计
        4.5.4 运动平台的振动及其消除
        4.5.4.1 运动机构自身的振动
        4.5.4.2 传递到地面的振动
第五章 管路系统、废液处理系统及机柜设计
    5.1 系统管路设计
        5.1.1 管材规格及材料
        5.1.2 管接头的设计
        5.1.2.1 常用管接头密封方式
        5.1.2.2 软管接头的设计与成型
        5.1.2.3 普通管路接头设计
        5.1.3 其它管路附件设计
        5.1.3.1 分(汇)流板及四通、五通的设计
        5.1.3.2 转换接口的设计
    5.2 废液处理系统设计
        5.2.1 废液自动处理流程设计
        5.2.2 废液处理罐的结构设计
        5.2.3 废液搅拌装置设计
        5.2.3.1 轴的联接
        5.2.3.2 搅拌装置的轴向密封
    5.3 干酪根制备系统机柜设计
        5.3.1 系统机柜设计要求
        5.3.2 机柜面板的设计
        5.3.3 机柜框架设计
        5.3.4 器件的布局
第六章 干酪根自动制备系统调试
    6.1 平面运动平台调试
    6.2 反应容器密封实验
    6.3 管路系统密封及控制测试
    6.4 废液自动处理系统调试
    6.5 结合控制系统进行整体调试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10)基于CAN-BUS的干酪根自动制备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干酪根概况
        1.1.1 干酪根概念
        1.1.2 干酪根制备原理
        1.1.3 国内外对干酪根制备的研究状况
    1.2 我国石油仪器的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重点
        1.3.1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2 重点及难点分析
第二章 现场总线CAN-BUS 的介绍
    2.1 CAN 总线特点
    2.2 CAN 协议层
        2.2.1 LLC 子层
        2.2.2 MAC 子层
        2.2.3 物理层
    2.3 CAN2.0B 协议帧
        2.3.1 CAN2.0B 标准帧格式
        2.3.2 CAN2.0B 扩展帧格式
    2.4 CAN 总线的应用与发展
第三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仪器结构特性
    3.2 系统工作原理
    3.3 系统硬件平台
    3.4 操作系统平台与软件开发工具
        3.4.1 操作系统平台
        3.4.2 软件开发工具
    3.5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3.5.1 系统软件功能模型分析
        3.5.2 系统的软件设计
    3.6 系统总体框架与运行界面
        3.6.1 系统总体框架
        3.6.2 系统的界面设计
第四章 制样过程中的自动控制
    4.1 加液的控制
    4.2 排液的控制
    4.3 样品的清洗
第五章 制样环境温度与运动平台速度的控制
    5.1 温度控制原理
    5.2 PID 控制理论
        5.2.1 PID 基本概念
        5.2.2 周期PID 原理
        5.2.3 参数的确定
    5.3 温度控制过程的具体实现
    5.4 运动平台的调速
第六章 系统各个模块的实现与实例
    6.1 制样控制模块
        6.1.1 制样控制模块中的任务划分
        6.1.2 制样控制模块的线程模型
    6.2 各个功能模块实例
        6.2.1 参数设置与流程控制
        6.2.2 单步控制
        6.2.3 资源管理
第七章 废液的处理
    7.1 几种废酸处理方法介绍
    7.2 自动中和处理原理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课题工作总结
    8.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ICAN 系列模块驱动函数库
附录二 仪器展示图

四、一种新型干酪根自动制备仪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干酪根制备装置的研究[D]. 董恩泽.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7)
  • [2]页岩微—纳米孔隙特征及其与含气性关系研究[D]. 刘美.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2)
  • [3]河南渑池地区石炭—二叠系页岩气烃源岩特征研究[D]. 张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4)
  • [4]页岩气关键地球化学参数测试方法研究 ——以鄂尔多斯页岩为例[D]. 邱灵佳. 东华理工大学, 2015(04)
  • [5]基于PXA320与CAN总线的手持式工业检测终端[D]. 翟佳. 陕西科技大学, 2013(S2)
  • [6]基于ARM的干酪根自动制备仪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鲍明.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 [7]基于CAN-BUS的干酪根自动制备控制系统[J]. 唐奕,黄大贵,廖细明. 微计算机信息, 2009(04)
  • [8]一种新型干酪根自动制备仪的设计与实验[J]. 祁芳芳,廖细明,卢青兰,姜宇东,陈辰. 石油仪器, 2008(05)
  • [9]干酪根自动制备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设备设计与实现[D]. 邹学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 [10]基于CAN-BUS的干酪根自动制备监控系统研究[D]. 唐奕.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一种新型干酪根自动制备装置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