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蹄蝠、大菊头蝠及红白鼯鼠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大蹄蝠、大菊头蝠及红白鼯鼠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论文摘要

线粒体作为绝大多数真核细胞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且基本的细胞器,拥有自己的基因组参与疾病、衰老和细胞凋亡等相关代谢过程。同时它还是细胞进行氧化磷酸化的场所,是ATP形成的主要场所。除此而外它还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母系遗传模式,非常低的重组率,所含的基因组较小且基因含量相对稳定,相对于核基因组有较高的突变率,结构简单等。线粒体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使得线粒体序列在系统发生重建、种群遗传学、生物地理学等研究方面的有力工具。然而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不但能够提供比单个基因更多的可用信息外,还能提供一系列可用于研究基因组进化模式和系统发生重建的基因组水平的特征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基因组成及排列结构,碱基组成,基因组复制和转录模式,tRNA和rRNA基因的二级结构,遗传密码子的变异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测定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已经变得更加容易,使得利用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研究物种的进化关系变得越来越普遍。线粒体假基因(NUMT)是存在于核基因组中与线粒体功能基因具有相似性的DNA片段,但是由于有重要的缺陷,不能转录翻译出功能蛋白。线粒体假基因已被报道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包括真菌、植物和后生动物。线粒体假基因的存在会给涉及线粒体序列的研究工作带来干扰,但同时他们在推断遗传和进化方面非常有用。为了大蹄蝠、大菊头蝠和红白鼯鼠的保护遗传学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我们测定了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大菊头蝠(Rhinolophus luctus)口红白鼯鼠(Petaurista alborufus)的线粒体全序列和红白鼯鼠的一个线粒体假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己知的翼手目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我们设计特异引物并利用长的高保真聚合酶链式反应(LA-PCR)口引物步移的测序方式,扩增出了大蹄蝠和大菊头蝠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其中大蹄蝠基因组全序列长16784bp,大菊头蝠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16775bp。大蹄蝠和大菊头蝠线粒体基因组都包含2个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 rRNA),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transfer RNA, tRNA)基因,一个轻链复制起点(origin of L-strand replication, OL)和一个控制区。它们在线粒体基因组上的排列顺序和大多数脊椎动物是一致的。轻链复制起点位于一个有5个tRNA基因串联组成的区域(WANCY区),由33个碱基组成。在控制区中,鉴定了延伸终止序歹(extended termination associated)和保守“模块”(conserved sequence block, CSB)。在大蹄蝠的控制区我们检测到了两个重复序列分别长26bp和6bp,而在大菊头蝠中这只检测到一个长11bp的重复序列。利用重链上串联的12蛋白编码基因的序列,使用贝叶斯(Bayesian)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MP)分析了翼手目中12个物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这两种方法得到了相似的系统进化树。结合线粒体基因组碱基含量的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翼手目的物种可以分为两个大的亚目,即Yinpterochiroptera和Yangochiroptera。2.根据已知的啮齿目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我们设计特异引物并利用长的高保真聚合酶链式反应(LA-PCR)和引物步移测序方式,扩增出了红白鼯鼠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其基因组全序列长16507bp。经分析发现,红白鼯鼠的线粒体基因组都包含2个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 rRNA),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transfer RNA, tRNA)基因,一个轻链复制起点(origin of L-strand replication,OL)和一个控制区。他们在线粒体基因组上的排列顺序和大多数脊椎动物是一致的。轻链复制起点位于一个有5个tRNA基因串联组成的区域(WANCY区),由33个碱基组成。在控制区中,我们鉴定了延伸终止序列(xtended termination associated)和保守“模块”(conserved sequence block, CSB)。我们收集了NCBI上已发表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红白鼯鼠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共33个物种序列,用这些序列重链上12个蛋白编码基因的序列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使用贝叶斯(Bayesian)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 MP)方法得到了相似的进化树,其结果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一个线粒体假基因由我们设计的引物对FS-PS扩增得到,全长880bp它与红白鼯鼠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相匹配,且占红白鼯鼠线粒体全基因组长度的5.33%,与红白鼯鼠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有89%的相同。通过BLAST搜索发现,该片段与松鼠科中各物种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匹配,且匹配程度在92-95%之间,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89-92%之间。该假基因与线粒体同源序列分歧时间推断表明,该假基因的线粒体片段在6.97~7.67百万年以前迁入核基因组中。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概述
  • 1.1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及特点
  • 1.2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的关系
  • 2. 线粒体假基因的研究进展
  • 2.1 线粒体假基因的特点
  • 2.2 假基因的形成机制
  • 2.3 假基因的应用
  • 第二章 大蹄蝠和大菊头蝠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分析
  • 1 前言
  • 1.1 蝙蝠系统进化分析及分类
  • 1.2 蝙蝠携带病毒
  • 1.3 蝙蝠飞行的起源
  • 1.4 蝙蝠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 1.5 大蹄蝠及大菊头蝠的研究概述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大蹄蝠和大菊头蝠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
  • 3.2 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序列特征
  • 3.3 核糖体RNA和转运RNA基因的序列特征
  • 3.4 非编码区的序列特征
  • 3.5 系统发生分析
  • 4 讨论
  • 4.1 关于翼手目的系统进化分析
  • 4.2 关于线粒体基因组的扩增技术
  • 第三章 红白鼯鼠线粒体基因组及其假基因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红白鼯鼠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
  • 3.2 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序列特征
  • 3.3 核糖体RNA和转运RNA基因的序列特征
  • 3.4 非编码区的序列特征
  • 3.5 系统发生分析
  • 3.6 FS-PS假基因序列特征及其进化历史研究
  • 4 讨论
  • 4.1 红白鼯鼠系统进化分析
  • 4.2 假基因的种类及作用
  • 结论与创新点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NCBI注册的基因序列号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铁菊头蝠捕食活动与猎物资源的关系[J]. 兽类学报 2010(02)
    • [2].湖南省翼手目新纪录——贵州菊头蝠[J]. 动物学杂志 2009(03)
    • [3].大菊头蝠在湖南省分布新纪录[J]. 动物学杂志 2008(02)
    • [4].河南省栾川县伏牛山发现翼手目物种大菊头蝠[J]. 动物学杂志 2013(04)
    • [5].江苏省蝙蝠新纪录——皮氏菊头蝠[J]. 动物学杂志 2009(03)
    • [6].湖北省兽类一新纪录——贵州菊头蝠[J]. 四川动物 2008(03)
    • [7].贵州省发现高鞍菊头蝠[J]. 动物学杂志 2014(01)
    • [8].河南省菊头蝠科1新纪录——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9].河南省不同产地3种菊头蝠RAPD分析[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2)
    • [10].施氏菊头蝠再发现及回声定位声波特征分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10)
    • [11].河南省马铁菊头蝠肠道寄生吸虫[J]. 四川动物 2009(06)
    • [12].马铁菊头蝠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J]. 四川动物 2010(01)
    • [13].贵州马铁菊头蝠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14].大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与激进叫声特征[J]. 生物学杂志 2018(06)
    • [15].蝙蝠之“祸”[J]. 知识就是力量 2020(03)
    • [16].2种菊头蝠8种不同组织或器官3种同工酶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17].马铁菊头蝠幼蝠能够辨别种群间回声定位声波差异[J]. 动物学杂志 2017(05)
    • [18].科学家进一步证实SARS病毒源于中华菊头蝠[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35)
    • [19].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的栖息生态特征[J]. 生态学报 2019(15)
    • [20].马铁菊头蝠声道声学特性的数值分析[J]. 声学学报 2015(05)
    • [21].科学家进一步证实SARS病毒来源于中华菊头蝠[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3(06)
    • [22].陕西省翼手类新纪录——大菊头蝠[J]. 动物学杂志 2011(06)
    • [23].福建南平一中华菊头蝠种群年龄结构及相关特征[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24].NgR在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脑中分布(英文)[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25].河南济源马铁菊头蝠不同越冬期肠道寄生蠕虫群落比较[J]. 动物学杂志 2013(03)
    • [26].马铁菊头蝠对同种咀嚼声的反应研究[J]. 四川动物 2015(02)
    • [27].华南菊头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与分析[J]. 四川动物 2016(01)
    • [28].SARS病毒究竟从哪里来[J]. 生命与灾害 2013(11)
    • [29].飞行状态下四种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的小波包识别方法[J]. 生物物理学报 2008(02)
    • [30].中华菊头蝠MHC Ⅱ-DRB基因遗传多态性及进化[J]. 兽类学报 2014(03)

    标签:;  ;  ;  ;  ;  

    大蹄蝠、大菊头蝠及红白鼯鼠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