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与离散——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精神投向与艺术呈现

漂泊与离散——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精神投向与艺术呈现

论文题目: 漂泊与离散——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精神投向与艺术呈现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胡月霞

导师: 徐岱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漂泊,离散,中国情结,原乡想象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相对于中国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一直处于边缘的位置,说它是中国文学的分流也不对,因为华人生活圈的形成早已将母体文化变了样;说它是当地本土文学又不贴切,因为它无法抛开与中国文化藕断丝连的关系。就政治现实而言,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人不公平的政策待遇,明显地打压华人的生存空间。本文试图探讨华人文化在整个东南亚社会所身处的位置,以及走在风雨飘摇中的华文作家如何发展真正属于自身的文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作为汉语世界里的一种话语生产,无可避免地会受到汉语母体文学(古典或现代)的影响。实际上,民族文化的符号在东南亚华文文学里被引用得最多,这有其历史与实质的原因。从历史的层面说,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初期阶段基本上是以“侨民文学”的形式发轫与发展起来。过去东南亚华文文学曾经是中国文学的支流,是尚未具有主体性的侨民文学,因此中国性的展现是非常自然的。 作为一种华文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无法完全不参照中国文学(包括传统意义的中国古典文学与现当代大陆、港台文学)。有时它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显得异常地暧昧,似有藕断丝连。有时又竖起鲜明的自我旗帜,展现其作为世界华文文学家族的独立成员。这种变化明显地不是纯粹居于文学的因素本身,而是在政治抵抗形势下审美心态的变动,同时显示了华人心理的矛盾挣扎。 作为一个以中文书写,创作主体与接受群体又绝大多数是华人的文学系统,的确很难摆脱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东南亚华人自然也受到“中国”的影响,从中国飘洋过海而来的祖辈们把“中国”的记忆传递给下一代,并且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因此,它无法抛开与中国文化藕断丝连的关系。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东南亚华文作家永远是孤军作战,谁也帮不上忙,唯有在有限的保障与杂志园地努力耕耘,不问收获。虽然东南亚华文文学经历好几代政治变化的影响,其内涵与特质仍受到一些种族色彩浓厚之士“另眼相看”。近期的东南亚华文作家,他们都以不同风貌的笔触,在作品中大量以当地的社会政治为题材,藉文学的策略性语言,或隐或显的在作品中实践了这些。他们不会动辄怒喊、反抗或屈从,也不想作单方面的歌功颂德或政治宣传。他们用文学的笔介入现实社会,书写成富有歧义的文学语言,拨开东南亚华文文学几十年来模糊不清的轮廓。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从华人世界看华人文化

第一节 东南亚各国华人的形成

第二节 东南亚华人文化的传统性与当地化

第三节 华人“想象的共同体”之建构

第四节 东南亚民族共同体中的华人身份认同

第五节 华文文学如何与华人社会结合

第二章:华文文学在东南亚的发展趋向和文化特性

第一节 东南亚华文文学现状与走向

第二节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普遍处境

第三节 文学中的“中国性”与“本土性”

小结

第三章: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移民心态、本土心态与离散书写

第一节 从移民心态到本土心态的变化

第二节 从漂泊文学到离散书写

小结

第四章 文学作品对民族文化的召唤

第一节 民族文化召唤

第二节 对文化的孺慕与自豪

第三节 寻求文化认同的归属感

第五章 游离与回归

第一节 乡愁之思

第二节 原乡神话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04-20

参考文献

  • [1].东南亚华文文学流脉的跨文化研究[D]. 刘立娟.吉林大学2010
  • [2].诗学视野中的北美新华文文学的文化进程[D]. 陈涵平.暨南大学2004
  • [3].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 李亚萍.暨南大学2004
  • [4].王润华现代华文文学观的论述与实践[D]. 王爱金.复旦大学2008
  • [5].澳大利亚新移民华文文学中的双重他者形象[D]. 胡晓玲.武汉大学2010
  • [6].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D]. 张晶.武汉大学2010
  • [7].论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的第一个十年[D]. 林雯.福建师范大学2012
  • [8].自我与他者:当代美华移民小说中的中美形象[D]. 陈学芬.河南大学2013
  • [9].20世纪80年代以来泰华小说中的国家认同[D]. 孙语谦(Chonlaphat Temsongsai).华东师范大学2015
  • [10].严歌苓小说论[D]. 刘红英.吉林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D]. 张晶.武汉大学2010
  • [2].追索与建构:论海外华人文学的身份认同[D]. 吕红.华中师范大学2009
  • [3].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D]. 肖薇.四川大学2002
  • [4].身份书写与跨文化心态透视[D]. 李思捷.暨南大学2003
  • [5].诗学视野中的北美新华文文学的文化进程[D]. 陈涵平.暨南大学2004
  • [6].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 蒲若茜.暨南大学2005
  • [7].永远的异乡客[D]. 王敬慧.北京语言大学2006
  • [8].论华人新移民作家的飞散写作[D]. 丰云.山东大学2007

标签:;  ;  ;  ;  ;  

漂泊与离散——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精神投向与艺术呈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