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体外循环管道的优化及肝素释放速率研究

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体外循环管道的优化及肝素释放速率研究

论文摘要

体外循环技术是进行心脏外科直视手术治疗心脏疾病的基本方法。体外循环装置主要由连接管道、氧合器、贮血器、动脉微栓过滤器等部分组成。组成部分涂覆肝素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已被证实在增加材料血液、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成为临床体外循环应用的一种有效选择,在国外已经大量使用。由于使用肝素结合技术的设备会增加整体医疗费用,在国内应用很少。国内对于体外循环设备肝素化改性的相关研究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方面,且操作方法复杂,肝素结合量低。本课题组与西安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合作,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素-聚乙烯亚胺表面改性技术。通过聚乙烯亚胺处理引入活性氨基,再应用戊二醛共价键铰链结合肝素分子于生物材料表面。初步发现该方法能够同时以离子键和共价键两种方式结合,于2005年获得了专利(ZL03108086.3)。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于肝素涂层方法中引入的耦合剂聚乙烯亚胺进一步优化、筛选并通过测定肝素的脱落率评估涂层肝素的稳定性。目的对聚乙烯亚胺-戊二醛-肝素涂层工艺进行优化、筛选并对其涂层材料的稳固性进行评估。方法1.制备聚乙烯亚胺-戊二醛-肝素涂层的体外循环管道,选取平均相对分子量分别为3000、10000、20000的聚乙烯亚胺,以无水乙醇为溶剂,于37℃下配制量取质量分数为1g/dL、2g/dL、5g/dL各100ml,同时以未涂层管道为对照,利用红外光谱对聚乙烯亚胺-戊二醛-肝素涂层的体外循环管道的肝素进行表征定性,各组材料的红外线吸收峰宽度及高度不同,代表不同的肝素定性及定量趋势。甲苯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涂层设备表面肝素结合量,通过测定反应后剩余甲苯胺蓝溶液在631nm处的吸光度,绘制肝素标准浓度工作曲线。待测浓度肝素溶液与等量的甲苯胺蓝反应后,读取反应后甲苯胺蓝在631nm处的吸光度值,由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出游离肝素的浓度。筛选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浓度等因素对结合肝素量的影响。2.将16组经相同工艺处理的聚乙烯亚胺-戊二醛-肝素涂层的医用聚氯乙烯材料(n=16),随机平均分成2组,通过体外转流,用甲苯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1、2、4、8、16、32、64、128时点的肝素脱落率,并与单纯浸泡法为对照,评测涂层肝素的稳定性。结果1.涂层材料表面结合肝素含量与甲苯胺蓝吸光度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回归系数R = 0.999),通过甲苯胺蓝分光光度法能够精确测量溶液中游离肝素的含量在0~850μg/cm2范围内。在几种肝素结合表面中,平均相对分子量20000、质量分数2g/dl的材料结合肝素较多,对于同一分子量聚乙烯亚胺涂层材料,肝素结合量受到质量分数的影响;各组肝素涂层材料肝素质量分数受聚乙烯亚胺平均相对分子量的影响,质量分数为2g/dL的聚乙烯亚胺结合的肝素量为最多(p<0.05)。总体上结合肝素量随平均相对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通过本部分研究,优化筛选了聚乙烯亚胺--戊二醛-肝素涂层方法的合适聚乙烯亚胺质量分数及平均相对分子量分别为2g/dL、20000。2.经模拟体外循环后的涂层材料与对照组肝素涂层材料经浸泡处理后测得各时间点的脱落率,在128小时内,两组肝素结合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素分子脱落现象,浸泡组材料表面结合的肝素脱落率为0.108-0.825,经体外循环处理后的材料结合表面的肝素脱落率为0.13 -0.92 ,其中体外循环组材料结合表面的肝素的脱落率与浸泡组材料结合表面肝素分子的脱落率两者之间以及相同时间点之间的肝素脱落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在聚乙烯亚胺-戊二醛-肝素涂层工艺中,聚乙烯亚胺发挥重要作用,聚氯乙烯肝素涂层表面结合大量肝素。进一步优化了肝素涂层技术,筛选出最佳的底物浓度及分子量。2.在模拟体外转流的情况下,用等渗的生理盐水转流,肝素涂层材料的使用更接近手术时的状态,增加了侧面剪切力,涂层材料的肝素结合牢固,可以适合临床使用。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正文
  • 第一部分 聚乙烯亚胺在体外循环管道肝素涂层中的作用的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模拟体外循环下肝素涂层脱落率的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9)
    • [2].肝素锂血浆与血清样本进行甲状腺功能指标测定的对比分析[J]. 中外医疗 2015(20)
    • [3].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J]. 当代水产 2019(07)
    • [4].无肝素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21)
    • [5].冠脉介入术中选择不同剂量达肝素抗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J]. 黑龙江医学 2017(09)
    • [6].冠脉介入术后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32)
    • [7].肝素过量的解毒剂——鱼精蛋白[J]. 健康之路 2016(04)
    • [8].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常见问题[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05)
    • [9].较大剂量肝素追加在体外循环肝素耐药中的应用[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04)
    • [10].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体外循环抗凝管理[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2(05)
    • [11].Ⅱ型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上海医药 2016(09)
    • [12].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诊断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23)
    • [13].血小板计数与肝素耐药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与哲学(B) 2013(11)
    • [14].肝素钠二糖结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的研究[J]. 药物生物技术 2020(04)
    • [15].化疗间歇期PICC肝素帽更换的必要性探讨[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4(05)
    • [16].PICC肝素帽使用碘伏消毒次数不同的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 2012(07)
    • [17].肝素的新药研发[J]. 食品与药品 2012(07)
    • [18].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04)
    • [19].无肝素冠脉造影182例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09(09)
    • [20].肝素帽的规范应用与护理[J]. 护理研究 2008(S2)
    • [21].制药厂高盐肝素废水的处理方案选择与设计[J]. 环境与发展 2019(02)
    • [22].肝素好用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怎么处理[J]. 健康管理 2016(06)
    • [23].无肝素血液滤过技术的护理体会[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4(02)
    • [24].肝素衍生物的抗凝血活性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7)
    • [25].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一例诊治经验教训[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04)
    • [26].亭扎肝素药理与临床应用概述[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9(05)
    • [27].心脏手术围术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J]. 中国循环杂志 2009(03)
    • [28].肝素衍生物结构与抑制高糖引起人系膜细胞增殖的关系研究[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9(05)
    • [29].浅析系列肝素药物质量分析及控制研究[J]. 科技风 2020(13)
    • [30].对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替代抗凝治疗的病例分析[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7(04)

    标签:;  ;  ;  ;  ;  ;  

    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体外循环管道的优化及肝素释放速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