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的政治沟通机制研究 ——以政治沟通理论为视角

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的政治沟通机制研究 ——以政治沟通理论为视角

论文摘要

当代社会,政治沟通已经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它对一国的政治民主化、决策科学化等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选民将自己的政治信息和要求向代表候选人传达,代表候选人向选民作出政治承诺,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沟通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正式的政治沟通通道。目前,我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的政治沟通机制存在着领导控制式、动员参与式、协商确定式、互动了解(详知)式四种类型。本文运用政治沟通理论对我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政治沟通机制存在的不足、原因及改进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领导控制式政治沟通机制由于沟通者将计划经济时代“党管干部”原则的一些理念运用于当代中国,具体地领导控制整个沟通过程,导致受者(选民)沟通积极性低下及政治信息在二者之间的对流不充分,从而影响了沟通效果的实现。因此,沟通者应正确认识“党管干部”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应用范围,摆正执政党与人大代表选举的关系。改革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推荐制度,确保“选民联名提名”与“组织提名”的平等地位,使受者(选民)感觉到自己在代表候选人提名中能真正发挥作用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沟通。动员参与式政治沟通机制由于沟通者(选举机构、选民小组长等)对参选率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理解错误,用多种不当方式去动员选民参与选举沟通,使受者(选民)在沟通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政治信息对流不充分,沟通效果不佳。因此,沟通者应切实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参选率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改革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的选区划分等制度,增强人大代表选举的内在驱动力和吸引力,从而调动广大选民的参选积极性和主动性。协商确定式政治沟通机制由于现存法律制度中相关规定比较粗疏,导致沟通主体(沟通者与受者)的多元性不足;沟通内容不全面;沟通通道少,从而影响了沟通效果的实现。因此,必须改革选举委员会和选民小组的构成,广泛吸收各方面代表人士尤其是普通公民代表参加,以增强沟通主体的多元性、民意代表性及地位平等性。同时,应修订相关法律制度,明确规定“酝酿、讨论、协商”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内容和具体方式,确保沟通内容全面、沟通方式多元,使沟通信息在沟通主体之间充分对流,以实现预期效果。互动了解(详知)式政治沟通机制由于我国现行选举法对介绍代表候选人的主体、方式及内容的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导致沟通过程中沟通者少、沟通内容简单、沟通方式单一,沟通效果不佳。因此,应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代表候选人必须主动宣传介绍自己、并规定代表候选人介绍主体介绍代表候选人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从而实现预期效果。总之,应通过增加沟通多元性、强化制度性、增强互动性,使我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的四大政治沟通机制向理想的政治沟通机制——多元互动式政治沟通机制转化,从而使地方人大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机构。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一、关于政治沟通的研究
  • 二、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制度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创新点及不足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三、创新点及不足
  • 第二章 人大代表选举中的政治沟通理论概述
  • 第一节 选举理论概述
  • 一、选举:内涵与本质
  • 二、选举制度:内涵与特征
  • 第二节 政治沟通理论概述
  • 一、政治沟通:内涵与类型
  • 二、政治沟通:动力与功能
  • 三、政治沟通的基本要素
  • 四、政治沟通机制的内涵
  • 第三节 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的政治沟通:动力、类型与功能
  • 一、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政治沟通的动力与类型
  • 二、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政治沟通的功能
  • 第三章 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的政治沟通实践
  • 第一节 领导控制式政治沟通实践
  • 第二节 动员参与式政治沟通实践
  • 第三节 协商确定式政治沟通实践
  • 第四节 互动了解(详知)式政治沟通实践
  • 第四章 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政治沟通机制存在的不足与原因
  • 第一节 领导控制式政治沟通机制存在的不足与原因
  • 一、领导控制式政治沟通机制存在的不足
  • 二、领导控制式政治沟通机制存在不足的原因
  • 第二节 动员参与式政治沟通机制存在的不足与原因
  • 一、动员参与式政治沟通机制存在的不足
  • 二、动员参与式政治沟通机制存在不足的原因
  • 第三节 协商确定式政治沟通存在的不足与原因
  • 一、协商确定式政治沟通机制存在的不足
  • 二、协商确定式政治沟通机制存在不足的原因
  • 第四节 互动了解(详知)政治沟通机制存的不足与原因
  • 一、互动了解(详知)式政治沟通机制存在的不足
  • 二、互动了解(详知)式政治沟通机制存在不足的原因
  • 第五章 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政治沟通机制的完善措施
  • 第一节 领导控制式政治沟通机制的完善措施
  • 一、中国共产党应正确理解并贯彻实施“党管干部”原则
  • 二、改革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的代表候选人提名推荐制度
  • 第二节 动员参与式政治沟通机制的完善措施
  • 一、沟通者应切实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参选率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 二、改革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的选区划分制度
  • 第三节 协商确定式政治沟通机制的完善措施
  • 一、增强沟通主体(沟通者和受者)的多元性
  • 二、明确规定“酝酿、讨论、协商”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内容
  • 三、明确规定“酝酿、讨论、协商”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具体方式
  • 第四节 互动了解(详知)式政治沟通机制的完善措施
  • 一、明确规定代表候选人应当主动宣传介绍自己
  • 二、明确规定代表候选人介绍主体应当全面真实地介绍代表候选人
  • 三、明确允许代表候选人介绍主体运用多种方式介绍候选人
  • 第五节 构建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的多元互动式政治沟通机制
  • 一、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多元互动式政治沟通机制的内涵
  • 二、构建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多元互动式政治沟通机制的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制度[J]. 上海人大月刊 2011(06)
    • [2].论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J]. 商品与质量 2012(S4)
    • [3].关于《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福建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草案)》的说明[J].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0(06)
    • [4].试析社区直接选举对社区建设的积极影响[J]. 学理论 2010(14)
    • [5].乡镇长直接选举的宪法学思考[J]. 唯实 2008(03)
    • [6].论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提出机制——以皖中S县为例[J]. 人大研究 2015(12)
    • [7].直接选举是一份“契约”[J]. 人民之友 2016(10)
    • [8].话说县乡直接选举制度[J]. 中国人大 2011(23)
    • [9].高校院(系)党组织负责人直接选举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教育(高教) 2010(Z1)
    • [10].关于基层工会主席直接选举的几个问题[J].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2)
    • [11].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思考[J]. 法制博览 2019(04)
    • [12].县乡人大直接选举的几个问题与思考[J]. 人民之声 2015(09)
    • [13].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的回顾与思考[J]. 中州学刊 2015(10)
    • [14].近年来学术界对政治文化视角下的乡村直接选举研究述评[J]. 学术探索 2010(04)
    • [15].突出“三个坚持” 致力破解“三难”——关于县乡人大代表直选的调查与思考[J]. 人民之友 2012(12)
    • [16].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直接选举的实践经验[J]. 理论探索 2015(05)
    • [17].规范直接选举预选程序的思考[J]. 人民政坛 2011(04)
    • [18].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不可忽视的相关问题[J]. 法治与社会 2016(07)
    • [19].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颁布施行《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福建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的公告[J].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0(06)
    • [20].直接选举实施细则修订的十大“亮点”[J]. 上海人大月刊 2011(05)
    • [21].严格选举程序才能选出高素质代表[J]. 人大研究 2012(01)
    • [22].《关于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应该废止[J]. 人大研究 2012(03)
    • [23].基层人大代表直选:制度的问题与可能的路径——以制度实施为视角[J]. 人大研究 2010(09)
    • [24].对直接选举代表候选人制度“供给不足”的审视与考量[J]. 学术交流 2009(11)
    • [25].直接选举实施细则的七大特点[J]. 人民政坛 2010(12)
    • [26].论基层直选中民主的效应[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7].无候选人直选的五个关键环节[J]. 乡镇论坛 2008(28)
    • [28].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介绍方式之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08(21)
    • [29].共产党员应当积极参加人大代表选举[J]. 党史文汇 2016(10)
    • [30].我国农村基层直接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4)

    标签:;  ;  ;  ;  

    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的政治沟通机制研究 ——以政治沟通理论为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