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清末民初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论文摘要

中国文化在重大转型期总要与外来文化产生激烈碰撞,这种碰撞常常通过翻译启动。汉代末年,佛教经典陆续经过翻译输入中国,佛经中的文学因素对隋唐文学思想、内容、文体、语言都产生过不少影响,阿含部的佛教经典催生了我国的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公元16世纪末到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到中国进行宗教活动,曾经将《意拾喻言》(现译为《伊索寓言》)作为教义宣传品介绍到中国,同时也向中国译介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清末民初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三次翻译高潮,这一时期翻译的特点是域外文学被大量翻译到中国。 清末民初翻译文学是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重要参照系,中国文学世界化的趋势正是在这一文学翻译热潮中开始的。民国学界对翻译文学已有不少关注,如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王哲甫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郭箴一的《中国小说史》等史著都设有“翻译文学”专章。但自1949年以后,长期尊奉的“五四”白话文学一元论及意识形态化的文学功能观的影响,翻译文学和其他具有丰富生命力的文学资源一起被遮蔽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文化界对于现代性反思的逐渐深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历史的地位和文学生态越来越凸显出魅力和价值,“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更是把翻译文学视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郭延礼、王宁、高旭东、张德明、高玉等先生曾刊出一批学术含量深厚的成果,并热切呼唤重视20世纪特别是翻译文学的研究。确实,学界系统精审地对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现代性”转换中的位置恰当定位、比较全面地清理翻译文学与当时文学变革间深刻关联的著述至今仍寥若晨星,在“20世纪比较文学史”著作中,也根本没有贯彻宏阔的比较史学的眼光,把翻译文学纳入比较文学的深层叙事结构之中。 本论文以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研究为理论基础之一,以中国文化—学现代转型为理论支点,把翻译文学放在20世纪初社会历史背景、文化思潮、文学观念、哲学流派下进行考察,运用文化背景分析、比较分析、风格分析等,特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比较文学最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从翻译文学与现代新知识群落的形成、翻译文学与文学观念变革、翻译文学与现代文体格局的开创,涉及翻译文学与现代传媒的互动、翻译文学与文学历史功利性追求和审美现代性的发端、翻译文学与汉语现代化等各个侧面来探索文化语境下域外文学通过翻译怎么成为中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重评清末民初翻译文学的史学地位
  • 一、清末民初翻译文学范畴界定
  • 二、比较文学视野下翻译文学研究现状及价值重审
  • 第二章 翻译文学与现代新知识群落的形成
  • 一、现代传媒与翻译文学的互动
  • 二、翻译文学与现代文学作家群体的生成
  • 三、翻译文学与现代文学读者群体的生成
  • 第三章 文学译介与文学观念多元化变革
  • 一、“开启民智”:小说的“位移”与文学的历史功利性追求
  • 二、“无用之用”:纯文艺观的“启蒙”与审美现代性的肇始
  • 三、“回雅向俗”:通俗小说翻译与俗文学观念的彰显
  • 第四章 翻译文学与现代文体格局的开创
  • 一、小说新“类型”与体裁的现代化
  • 二、翻译文学与中国小说文体叙事转型
  • 三、现代戏剧的入场与“五四”戏剧建设
  • 四、文学译介与汉语现代化
  • 余论 翻译文学反思与中国文学“主体性”建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通俗化:延安文学对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革命化”启示[J]. 怀化学院学报 2020(01)
    • [2].边缘的秘密与人性的幽冥[J]. 山西文学 2017(03)
    • [3].蒙古族文学的现代性与世界性分析[J]. 北方文学 2017(15)
    • [4].台湾文学现代性的单边表述和疏离情结——评陈芳明台湾文学现代性论述[J]. 中国文学批评 2017(03)
    • [5].文学现代性的冲动与反思[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6].中国文学现代性特质与当下文学创作观察[J]. 求索 2008(04)
    • [7].“文学大众化”:瞿秋白对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红色”设想[J]. 社会科学 2020(04)
    • [8].2018年网络文学研究综述[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02)
    • [9].林纾与中国文学现代性对英国文学的跨文化选择[J]. 外国语文 2018(01)
    • [10].态度与方法:略说介入网络文学20年的学术资源[J]. 中国图书评论 2018(10)
    • [11].评《冷战与中国文学现代性》[J]. 南方文坛 2018(06)
    • [12].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本质特征[J]. 学术探索 2014(04)
    • [13].革新与内卷——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悖论[J]. 思想战线 2011(02)
    • [14].史述观念与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写文学史”进程[J]. 广州文艺 2019(01)
    • [15].“回家”:钱钟书对文学现代性的独特思考[J]. 河北学刊 2014(03)
    • [16].颓废——晚明文学现代性研究的新视点[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7].城市经验与文学现代性断想[J]. 南方文坛 2008(01)
    • [18].论文学现代性的三个维度[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2(06)
    • [19].民间文学现代性的升华[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0].论现代科学理念与中国新文学现代性的发生[J]. 广东社会科学 2017(01)
    • [21].从晚清谴责小说看文学现代性发生的二元性——以《文明小史》和《官场现形记》为例[J]. 名作欣赏 2015(30)
    • [22].茅奖: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学批评[J]. 芒种 2018(11)
    • [23].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J]. 齐鲁学刊 2008(06)
    • [24].女性先觉:中国文学现代性发生的重要维度——以吕碧城为例[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2(09)
    • [25].“文学史与文学现代性”——试论保罗·德·曼的互文史观[J]. 长城 2010(06)
    • [26].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两类大众文学——以解放区和上海三部长篇小说为例[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2(01)
    • [27].“国民性”批判与伪满乡土文学现代性[J]. 学习与探索 2020(04)
    • [28].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新发现与阐释——评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9].浅论晚清翻译小说和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关系[J]. 群文天地 2012(22)
    • [30].中国文学现代性启蒙的实践性转型——以左翼文学革命话语为例[J]. 文艺争鸣 2016(03)

    标签:;  ;  ;  ;  

    清末民初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