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通气模式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不同通气模式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单肺通气患者采用不同通气模式,观察炎性细胞因子、动脉血气、气道压的变化,来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单肺通气患者炎性反应和动脉氧合的影响;通过比较单肺通气前后非通气侧健康肺组织光镜下的变化,来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单肺通气患者非通气侧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影响;为临床麻醉选择合理通气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同组手术医生的40例首次择期行肺叶切除术需单肺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n=10)。所有患者诱导插管后接麻醉呼吸机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双肺通气(TLV)时均采用潮气量(VT)10ml/kg、呼吸频率(Rf)10次/min、呼气末正压(PEEP)为0、吸呼比(I:E)1:2、吸入氧浓度(Fio2)100%,氧流量2L/min。单肺通气(OLV)后A组VT=10ml/kg,Rf=10次/min,PEEP=0;B组VT=6ml/kg,Rf=17次/min,PEEP=0;C组VT=6ml/kg,Rf=17次/min,PEEP=5cmH2O;D组VT=6ml/kg,Rf=17次/min,PEEP=10cmH2O。分别于TLV30分钟(T0)、OLV30分钟(T1)、OLV60分钟(T2)、OLV90分钟(T3)、恢复TLV30分钟(T4)时间点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气道压,并采集桡动脉血1ml行血气分析;分别于T0、T1、T2、T3采集非输液侧外周静脉血5ml进行炎性因子检测;另随机从每组抽5个患者于T0、T4时取非通气侧健康肺组织行光镜检查。结果:1.各组患者的性别比、手术入路、年龄、体重、OLV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pH、PaCO2在各时间点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气道峰压、平台压、氧合指数、肺内分流率的变化各组患者气道峰压和平台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T0均无明显差异,OLV期间明显增高(P<0.05),各组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各组恢复TLV后下降,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D组在T1、T2、T3比A、B、C组显著增高(P<0.05),A、B、C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氧合指数在T0时无明显差异,A、B、D组在OLV期间各时间点较T0均明显降低(P<0.05);C组仅在T1时较T0降低(P<0.05),从T2开始又逐渐增高(P<0.05);各组恢复TLV后与T0比无明显差异。与A、B、D组比较,C组在T2、T3时显著增高(P<0.05),A、B、D组各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4组患者在OLV期间肺内分流率各时间点较T0均明显增高(P<0.05),恢复TLV后逐渐降低,T4时A、B、D组仍高于T0(P<0.05),C组虽高于T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A、B、D组在T1、T2、T3明显增高(P<0.05),但A、B、D组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3.TNF-a、IL-8、IL-10的变化4组患者在OLV期间TNF-a明显增高(P<0.05),且随着OLV时间的延长增高越明显,尤以A、D组为甚,各组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D组在T1、T2、T3不同时点比较P<0.05,B、C组在T2、T3不同时点比较P<0.05)。组间比较,A、D组在T1、T2、T3明显高于B、C组(P<0.05)。4组患者IL-8在OLV后逐渐增高,A、B、D组于T2开始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于T3开始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组内在T1、T2、T3不同时点比较P<0.05,C组在T2、T3比较P<0.05。组间比较,C组在T2、T3显著低于A、B、D组(P<0.05)。各组患者OLV后IL-10逐渐增高,到T3时最高;A、B、C组于T1开始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于T2开始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B、C、D组T1、T2、T3不同时点比较P<0.05,)。与A、B、D组比较,C组在T1、T2、T3显著增高(P<0.05)。4.光镜的变化4组患者在OLV前后光镜改变不明显,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OLV中采用6ml/kg潮气量+5cmH2O PEEP可以改善氧合,抑制促炎因子TNF-a、IL-8的释放,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2.OLV中采用6ml/kg潮气量+10cmH2O PEEP导致较高气道峰压和平台压,加重肺损伤。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选择
  • 2.2 分组
  • 2.3 麻醉方法和呼吸参数设置
  • 2.4 主要药品和试剂
  • 2.5 仪器设备
  • 2.6 监测指标和标本的采集、处理、测定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患者一般资料
  • 3.2 术中PH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
  • 3.3 术中气道峰压和平台压的比较
  • 3.4 术中氧合指数的比较
  • 3.5 术中肺内分流率的比较
  • 3.6 术中TNF-α的比较
  • 3.7 术中IL-8的比较
  • 3.8 术中IL-10的比较
  • 3.9 OLV前后光镜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通气模式的选择
  • 4.2 炎性细胞因子的选择
  • 4.3 光镜变化
  • 第五章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不同通气模式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