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属性量化表征及其储渗单元刻画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属性量化表征及其储渗单元刻画

论文摘要

本文以松辽盆地深层(营城组及火石岭组)火山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露头剖面和盆地内密井网区岩心岩屑、测井、地震资料,用火山岩地质、油气储层、地球物理和多元统计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开展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火山机构和储集空间精细研究,进而在“组/段—旋回—期次—储渗单元”的火山地层格架下,对火山岩的储层结构及其储渗单元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露头剖面丰富的资料建立了火山机构-岩相模式,表征了火山机构和岩相的规模及内部叠置,对盆内火山岩地震相的解译提供了地质依据。通过167块代表性样品的面孔率测量,得出并讨论了不同种岩性、亚相的储集空间构成及其差异。综合分析储集空间类型与孔隙结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了储集性能较好的岩性。储渗单元研究的关键问题是隔挡层的识别和类型划分,火山岩储渗单元的隔挡层有两种。露头或取芯段储渗单元类型可以用孔缝单元进行表征,全井段储渗单元可借助物性及测井参数通过数学手段识别。每个储渗单元具有不同的储渗配置关系。储渗单元分布受岩性岩相及其构造控制。从火山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岩作用方面探讨了储层的控制因素,通过成岩-孔缝演化研究,理清了火山岩中原生孔缝和次生孔缝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征。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意义及目的
  • 1.2 火山岩储层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火山岩储层识别方法
  • 1.2.2 火山岩相模式
  • 1.2.3 火山岩储集空间研究
  • 1.2.4 储渗单元/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1.6 实物工作量
  • 第2章 松辽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分布特征
  • 2.1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特征
  • 2.1.1 松辽盆地大地构造位置
  • 2.1.2 松辽盆地结构
  • 2.1.3 松辽盆地基底特征
  • 2.2 松辽盆地周边中生代火山岩建造特征
  • 2.2.1 火山岩空间分布特征
  • 2.2.2 火山岩时代分布特征
  • 2.2.3 火山岩成因背景讨论
  • 2.3 松辽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分布特征
  • 2.3.1 断陷内晚中生代火山岩区域分布特征
  • 2.3.2 露头区火山岩分布简介
  • 2.3.3 火山岩分布与断裂的关系
  • 第3章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地质—地球物理识别
  • 3.1 地质识别: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
  • 3.1.1 火山岩岩石化学分类
  • 3.1.2 岩心/岩屑观察和薄片鉴定法
  • 3.2 测井响应特征:识别岩性、结构和孔缝
  • 3.2.1 不同岩性的常规测井响应
  • 3.2.2 ECS测井识别
  • 3.2.3 成像测井(FMI)
  • 3.2.4 测井识别火山岩流程
  • 3.3 地震响应特征:识别火山机构相带
  • 3.3.1 松辽盆地断陷地层序列及其地震反射层
  • 3.3.2 火山岩系地震相-地质属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空间展布及其刻画
  • 4.1 火山岩纵向序列特征:火山岩喷发旋回、期次及内部叠置关系
  • 4.1.1 火山岩喷发旋回期次特征
  • 4.1.2 火山岩相的叠置关系
  • 4.2 火山机构空间展布特征
  • 4.2.1 平面分布
  • 4.2.2 纵向分布
  • 4.3 火山岩相空间展布特征
  • 4.3.1 露头区火山岩相展布特征
  • 4.3.2 火山岩相空间分布模式
  • 4.3.3 密井网区火山岩相展布特征
  • 4.4 火山机构及岩相规模
  • 4.4.1 火山机构规模
  • 4.4.2 火山岩相规模
  • 第5章 火山岩储集空间构成及储集性能分析
  • 5.1 火山岩储集空间构成特征
  • 5.1.1 不同岩性储集空间构成
  • 5.1.2 不同岩相储集空间构成
  • 5.1.3 火山岩储集空间变化趋势
  • 5.2 火山岩的储集空间分布模式
  • 5.3 储集空间与孔隙结构的对应关系
  • 5.3.1 粗孔喉型
  • 5.3.2 中-粗孔喉型
  • 5.3.3 偏粗孔喉型
  • 5.3.4 细孔喉型
  • 5.3.5 极细孔喉型
  • 5.4 火山岩储集空间与储层物性的关系
  • 5.4.1 火山岩孔隙度分布特征
  • 5.4.2 火山岩渗透率分布特征
  • 5.5 火山岩储集性能分析
  • 第6章 火山岩储渗单元研究
  • 6.1 火山岩储渗单元概念
  • 6.1.1 储渗单元地质内涵
  • 6.1.2 储渗单元储渗配置模式
  • 6.2 火山岩储渗单元隔挡层特征
  • 6.2.1 隔挡层地质特征
  • 6.2.2 隔挡层评价标准
  • 6.2.3 隔挡层测井识别
  • 6.3 储渗单元划分方法
  • 6.3.1 露头区研究思路
  • 6.3.2 密井网研究思路
  • 6.3.3 多元统计方法在储渗单元划分中的应用
  • 6.4 露头区储渗单元划分结果
  • 6.4.1 营一D1钻孔储渗单元识别
  • 6.4.2 露头剖面储渗单元划分
  • 6.5 密井网储渗单元划分结果
  • 6.5.1 取芯段储渗单元划分
  • 6.5.2 全井段储渗单元划分
  • 6.5.3 储渗单元分布特征
  • 6.6 火山岩储渗单元与油气显示关系
  • 6.7 火山岩储渗单元控制因素
  • 6.7.1 岩性岩相控制
  • 6.7.2 构造作用控制
  • 6.7.3 成岩作用的控制
  • 第7章 火山岩储层控制因素及其成岩演化
  • 7.1 火山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 7.1.1 火山岩的结构构造对储层的控制
  • 7.1.2 晚期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
  • 7.3 主要成岩作用的测井响应特征
  • 7.3.1 挥发份的散逸作用:原生气孔发育带
  • 7.3.2 构造作用:构造缝发育带
  • 7.3.3 风化淋滤作用:风化壳
  • 7.3.4 溶蚀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带
  • 7.3.5 蚀变作用:溶蚀蚀变带
  • 7.4 火山岩储集空间演化序列:成岩作用阶段和成岩演化
  • 7.4.1 同生成岩阶段
  • 7.4.2 表生风化淋滤阶段
  • 7.4.3 早埋藏阶段(营城组末期——生烃前)
  • 7.4.4 中埋藏阶段(生烃期)
  • 7.4.5 晚埋藏阶段(天然气运移注入期)
  • 7.4.6 溶蚀作用成岩阶段的归属
  • 7.4.7 碳酸盐充填/交代成岩阶段的归属
  • 7.4.8 成岩作用演化
  • 7.5 火山岩储集空间展布特征
  • 7.5.1 储集空间纵向分布
  • 7.5.2 储集空间横向展布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松辽盆地深层断陷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0(01)
    • [2].非生物成因气与松辽盆地深层气:综述与思考[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05)
    • [3].松辽盆地深层富烃断陷形成的地质条件研究[J]. 中国石油勘探 2008(06)
    • [4].松辽盆地深层钻井提速实践与认识[J]. 西部探矿工程 2016(01)
    • [5].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实践与勘探领域[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01)
    • [6].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评价和资源预测[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7].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研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01)
    • [8].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气藏地质特征及评价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02)
    • [9].松辽盆地深层地层及构造特征[J]. 吉林地质 2009(02)
    • [10].松辽盆地深层碱流岩的确定及其在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意义[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9(05)
    • [11].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碳同位素倒转数值模拟[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05)
    • [12].条纹长石在松辽盆地深层碎屑岩储层形成中的作用分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13].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体的地震综合识别及预测[J].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9(04)
    • [14].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富集条件的特殊性探讨[J]. 中国石油勘探 2009(04)
    • [15].松辽盆地深层断陷期地层展布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J]. 地学前缘 2009(01)
    • [16].松辽盆地深层CO_2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04)
    • [17].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深层火山岩成像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14)
    • [18].松辽盆地深层气井井眼准备技术探讨[J]. 中外能源 2011(10)
    • [19].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岩性预测方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4(04)
    • [20].松辽盆地深层地质结构及致密砂砾岩气勘探[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01)
    • [21].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磁力响应及其分布规律[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6)
    • [22].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富集条件的特殊性[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9(02)
    • [23].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井气测解释方法及其适用性评价[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1)
    • [24].松辽盆地深层煤型气与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03)
    • [25].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中的氟碳钙铈矿特征及成因意义[J]. 地质找矿论丛 2009(03)
    • [26].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J]. 天然气工业 2009(09)
    • [27].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气藏富集规律与勘探前景[J]. 新疆石油地质 2013(02)
    • [28].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集性能[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02)
    • [29].松辽盆地深层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连片处理技术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1(02)
    • [30].松辽盆地深层CO_2气藏~(40)Ar-~(39)Ar成藏年龄探讨[J]. 科学通报 2010(08)

    标签:;  ;  ;  ;  ;  ;  ;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属性量化表征及其储渗单元刻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