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论文题目: 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物化学

作者: 刘亚婧

导师: 宫平

关键词: 恶唑烷酮,抗菌剂,合成,抗菌活性,构效关系

文献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理,阐述了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和抗菌机制。本论文重点研究了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目标化合物的设计。以利奈唑酮为先导化合物,保留恶唑烷酮母核和苯环3’-位氟取代的结构,对恶唑烷酮母核5-位和苯环4’-位进行结构修饰。以间氟苯胺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了22个化合物,其中21个为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确证。采用双倍液体稀释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抗菌药物分类

1.2 抗菌药物作用机理概述

1.3 细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

1.4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

第二章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2.1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2.2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及目标化合物

2.3 合成路线的选择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中间体的制备

3.2 噁唑烷酮类目标化合物的制备

第四章 抗菌活性测定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发布时间: 2006-12-14

参考文献

  • [1].3-取代苯基-5-取代恶唑烷酮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菌活性[D]. 刘继东.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2
  • [2].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D]. 洪伟.沈阳药科大学2004
  • [3].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D]. 郝金恒.沈阳药科大学2005
  • [4].1,2,3-三唑并哌嗪类Hsp90抑制剂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和抗肿瘤活性评价(一)氯霉素衍生恶唑烷酮的合成及其在Aldol反应中的不对称诱导作用(二)[D]. 李薇.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
  • [5].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研究[D]. 梁辉.沈阳药科大学2005
  • [6].抗耐药菌抗生素利奈唑胺的合成[D]. 贾云灿.重庆医科大学2013
  • [7].新型抗菌药利奈唑酮的汇聚式合成[D]. 卢诗超.天津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抗耐药菌抗生素利奈唑胺的合成[D]. 贾云灿.重庆医科大学2013
  • [2].恶唑烷酮类化合物抗菌活性筛选及构效关系研究[D]. 许菁.天津医科大学2008
  • [3].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D]. 郝金恒.沈阳药科大学2005
  • [4].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研究[D]. 梁辉.沈阳药科大学2005
  • [5].新型抗菌药利奈唑酮的汇聚式合成[D]. 卢诗超.天津大学2009
  • [6].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初探[D]. 赵肖玉.四川大学2007
  • [7].利奈唑酮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D]. 焦军平.西北大学2008
  • [8].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D]. 洪伟.沈阳药科大学2004
  • [9].双恶唑烷酮和5-取代乙基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D]. 马丽.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5
  • [10].恶唑烷酮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D]. 黄静.西北大学2005

标签:;  ;  ;  ;  ;  

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