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区棉纤维比强度形成机理的研究

新疆棉区棉纤维比强度形成机理的研究

论文摘要

为了揭示新疆棉区高产棉花纤维比强度形成的机理及与气候生态因子的关系,探讨进一步提高纤维比强度的途径,本文选择纤维比强度有一定差异的棉花品种新陆早10号和新陆早16号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研究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素累积规律及纤维比强度形成的机理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纤维素累积及比强度的形成随棉纤维的发育,纤维素含量呈现出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变慢的“S”型曲线变化;随播期推迟,铃期温度降低,纤维素累积速率下降。不同处理在纤维素快速累积的起始和终止时间表现为第Ⅰ播期最早,第Ⅱ播期次之,第Ⅲ播期最晚,但持续时间则相反。不同播期成熟纤维的纤维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纤维比强度表现为第Ⅰ播期>第Ⅱ播期>第Ⅲ播期,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通过逐步回归方程,铃期最低温度降到13.77℃、日均温降到23.70℃时,新陆早10号的纤维比强度显著降低;当最低气温降到11.82℃、日均温降到22.51℃时,比强度极显著下降。当日均温降到23.25℃,≥15℃有效积温降到386.89℃时,新陆早16号纤维比强度极显著下降。2纤维素累积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开花后18~32天是纤维素累积的高值期;纤维比强度的形成受到此阶段纤维素累积速率和累积量的影响,是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播期推迟温度降低,高值累积期内累积速率降低,总累积量减少,高值累积持续时间有所延长。比强度与纤维素形成期内的最大速率和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高速累积期的终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不同品种间表现为,纤维比强度低的品种,纤维素累积高值期累积速率高,累积期短;而纤维比强度高的品种,纤维素累积高值期累积速率低,累积期长。但是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则表现为,随播期延后温度降低,纤维素高值累积期累积速率降低,累积期有所延长,纤维比强度呈降低趋势。

论文目录

  • 文献综述
  • 1. 棉纤维发育进程
  • 1.1 棉纤维的起始和伸长发育
  • 1.2 棉纤维的加厚发育及其调节
  • 1.3 棉纤维成熟
  • 2. 棉纤维加厚发育及比强度的形成
  • 2.1 棉纤维的加厚发育与比强度的关系
  • 2.2 温度对棉纤维加厚发育的影响
  • 2.3 温度对棉纤维比强度的影响
  • 第一章 纤维比强度及纤维素累积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棉纤维比强度的变化
  • 2.2 铃期气象因子的变化及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
  • 2.3 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2.4 纤维素累积速率和累积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 2.5 纤维素累积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二章 内源激素含量和POD 活性与纤维素累积的关系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测试项目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纤维发育过程中IAA 含量的动态变化
  • 2.2 纤维发育过程中ABA 含量的动态变化
  • 2.3 纤维发育过程中POD 活性的动态变化
  • 2.4 激素含量和 POD 活性与纤维素累积的关系
  • 3 结论与讨论
  • 3.1 不同处理纤维内源激素含量、POD 活性的变化
  • 3.2 纤维内源激素含量和 POD 活性变化与纤维素累积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导师评阅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新疆棉区棉纤维比强度形成机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