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色菌对培养人黑素细胞代谢及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马拉色菌对培养人黑素细胞代谢及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论文题目: 马拉色菌对培养人黑素细胞代谢及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皮肤病与性病学

作者: 陈菊萍

导师: 冉玉平

关键词: 马拉色菌,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株,酪氨酸酶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马拉色菌感染所致花斑癣的基本皮肤损害包括色素减退和/或色素沉着,皮肤色素改变除考虑个体差异性外,是否与不同菌种或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有关?本课题将①马拉色菌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培养后的上清和②马拉色菌分别加入黑素细胞培养体系中,探讨马拉色菌对培养人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及酪氨酸酶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人包皮表皮细胞悬液用MCDB153培养基添加佛波酯(12-O-tetradecanoyl phorbol-14-acetate,TPA)、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 human epidermal growthfactor,rhEGF)、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sobutyl methylxanthine,IBMX)等进行黑素细胞纯化培养。用多巴染色、Fontana银染和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培养的黑素细胞。利用氧化反应原理建立酪氨酸酶活性检测体系。将7种马拉色菌分别与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共同培养24小时后,获得共同培养上清液,按1∶1,1∶3,1∶7(上清体积∶黑素细胞培养液体积)加入黑素细胞培养体系中,24小时后观察黑素细胞增殖情况(MTT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氧化多巴反应)、黑素含量(NaOH溶解法)、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以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1.建立了黑素细胞纯化培养体系,能在体外培养及传代5次。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正常人黑素细胞体外纯培养体系的建立及马拉色菌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马拉色菌对培养人黑素细胞代谢及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1-09

参考文献

  • [1].马拉色菌在花斑癣色素改变中所起作用的研究[D]. 崔凡.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 [2].酮康唑、特比萘芬联合中药单体抗马拉色菌的实验研究[D]. 黄欣.第二军医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红景天甙对黑素细胞生物学作用的研究及美白中草药筛选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探讨[D]. 马晶波.复旦大学2003
  • [2].中药单体促黑素合成作用及毛囊外根鞘无色素性黑素细胞激活和移行的研究[D]. 马慧军.南京医科大学2005
  • [3].人毛囊外毛根鞘无色素黑素细胞的激活与移行和中药淫羊藿苷等抑制黑素瘤细胞及黑素细胞黑素生成的研究[D]. 王大光.南京医科大学2005
  • [4].烟酰胺对人皮黑素细胞的作用及其对UVA辐射后的干预[D]. 帕它木·莫合买提.复旦大学2005
  • [5].角质形成细胞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作用机制的研究[D]. 段德鉴.四川大学2005
  • [6].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磁共振成像(MRI)研究[D]. 胡春洪.苏州大学2005
  • [7].糠秕马拉色菌相关皮肤病的免疫状态研究[D]. 王群.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
  • [8].中药对黑素合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涂彩霞.大连医科大学2006
  • [9].糠秕马拉色菌菌丝态和酵母态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D]. 赵国庆.四川大学2007
  • [10].人表皮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及11种化合物对黑素沉着的影响研究[D]. 解士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标签:;  ;  ;  ;  

马拉色菌对培养人黑素细胞代谢及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