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近年来,我国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问题日益严峻。在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中,流动人口数量增加和流动范围的日益扩大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其中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几乎占了流动人口的全部。建筑业是农民工流入的主要行业,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建筑业的繁荣,建筑民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且有进一步增长趋势。该人群多为20-45岁的青壮年,具有流动性大、社会支持少、个人防护意识差以及社会约束力弱等特点,在艾滋病的传播中有重要的意义,是HIV传播的脆弱人群。目前为止,还没有可以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有效的生物疫苗,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仍是当前遏制HIV感染的唯一“疫苗”。因此,尽早在重点人群中开展高危行为干预与健康促进活动,对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了解建筑民工性病/艾滋病(STD/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研究不同的干预方式取得的效果;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干预措施,探索适用于中小城市建筑工人性病/艾滋病防治的综合干预模式提供基线依据。方法:(1)采用社区试验(community intervention trial)设计的方法,按施工单位资质、建筑工地规模、施工进度等因素对泰城建筑工地进行整群抽样(clustersampling),分别在城区东、西和中部各选取1个建筑工地,以工地现场所有建筑工人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现况调查。调查表采用山东省疾控中心统一设计的“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行为、态度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以统一的调查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对待艾滋病感染者与病人的态度、安全套使用情况、就医及媒体需求等艾滋病知识、行为和态度相关内容。(2)根据研究需要,将抽取的3个工地整群随机分组(cluster randomization),分别确定为医务人员干预组、同伴教育组和宣传画组,分别采取医务人员宣教、同伴教育者(班组长)宣传教育(首先由医务人员培训同伴)和只张贴宣传画不开展其他宣教活动三种干预方式,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各组调查对象性病/艾滋病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的情况。(3)对调查表的各条目进行统一编码。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对所有资料进行手工及计算机纠错,用SPSS11.5和SAS 8.1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根据调查问卷中答对的题数计算知晓率、知识得分;运用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干预前后和不同干预组间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探讨建筑工人艾滋病知信行的基本情况和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主要结果:(1)86.35%的调查对象年龄在17—45岁,其中男性占93.5%,72.09%只接受过初中以下教育:(2)有16.72%、5.76%的调查对象曾经发生过婚外性行为(non-marital sex)和同性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在29%-43%;(3)干预前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知识和问题判断题的知晓率为27.15%-78.35%,对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高于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知晓率。仅有28.35%和31.27%的调查对象愿意为感染者保密和允许其继续工作,70%左右的调查对象愿意帮助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朋友;(4)干预后建筑工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其中医务人员干预组和同伴教育组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比干预前提高15%左右(p<0.01),宣传画组提高了5%左右(p>0.05);干预后愿意为感染者保密和允许其继续工作的调查对象比干预前增加了10.5%和8.23%(p<0.05);干预后调查对象安全套使用率、婚外性行为和男男同性性行为状况有改善倾向,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有一定差别,医务人员干预组和同伴教育组在提高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上效果显著,并取得了一致的效果,宣传画组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意义:建筑民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在27.15%-78.35%;存在婚外性行为(包括MSM);通过宣传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其艾滋病知晓率水平,医务人员干预和同伴教育均可以使建筑工地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较大提高,态度、行为有改善倾向,依托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建筑民工同伴教育将是适合在中小城市建筑工地推广的行为干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