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消弧及选线技术一体化研究

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消弧及选线技术一体化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6~66kV电网多数采用小电流接地运行方式,而且随着系统对地电容电流的日益增大,谐振接地电网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在谐振接地电网中,由于接地点的电容电流受到了消弧线圈感性电流的补偿,使得这种接地方式具有提高供电可靠性等优点。长期以来,如何优化消弧线圈的补偿性能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而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使得本来就微弱的零序电流信号更加容易受到干扰,单相接地故障后的故障选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重点研究解决消弧线圈补偿性能的优化以及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判据的有效性问题,并致力于二者的一体化研究。在分析现有消弧线圈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更加有利于消除电力系统各种接地电弧的消弧线圈结构——主从式消弧线圈结构。主从式消弧线圈由主消弧线圈和从消弧线圈构成,主消弧线圈采用技术非常成熟的自动调匝式消弧线圈,可以实现预调节功能;从消弧线圈基于TCR技术,设计成由相应晶闸管电子开关控制投切的多子电抗形式,各子电抗值按二进制组合排列,起到故障发生后的随调功能,主、从消弧线圈配合完成预随调的快速有效补偿。谐振接地电网中,由于接地点的电容电流受到消弧线圈的补偿,使得信号更加微弱,从而对于系统中的各种干扰更加敏感。其中系统无故障状态下的不平衡电流就是其中的一个干扰源,它改变了故障后零序电流的相位和幅值特征,运行实践表明:它是影响谐振接地电网选线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本文指出CT不平衡电流的产生既可能由于系统三相对地电容不对称引起,也可能由于三相CT参数不对称引起;通过相量分析,本文给出了基于有功分量选线判据的可信度与线路对地电容不平衡度、故障零序电压以及线路阻尼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本文同时认为,零序电流突变量法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果CT不平衡电流是由于三相CT参数的不对称造成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线电压相位作为基准,将故障前后的电流信号相应相减的方法来消除其对选线造成的不利影响。使消弧线圈消弧补偿与选线一体化并协调控制是谐振接地电网的发展方向。本文提出并具体阐述了零序电流突变量法在谐振接地电网中的运用原理,但是当发生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时,盲目的使用该选线方法将造成选线失效,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的零序电流突变量法,使得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故障类型,自适应的采用不同的选线方法,从而提高了选线成功率。确定各种选线方法的适用范围,即有效域,是提高谐振接地电网选线成功率的重要措施。本文提出应用粗糙集(RS)理论对故障样本集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确定各种选线方法的有效域。该方法以决策表为主要工具,对故障样本数据的信号特征进行离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电力系统谐振接地方式的研究背景
  • 1.3 消弧线圈及其补偿方式的发展与现状
  • 1.4 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其有效域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1.5 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消弧、选线一体化协调控制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第二章 主从式消弧线圈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基于TCR 的主从式消弧线圈的设计
  • 2.3 主从式消弧线圈的运行特点
  • 2.4 主从式消弧线圈与其他消弧线圈的性能比较
  • 2.5 10KV 高压物理模拟实验室试验及EMTP/ATP 仿真
  • 2.6 现场运行记录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影响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 3.1 引言
  • 3.2 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研究概况
  • 3.3 不平衡电流出现原因探讨、在选线中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 3.4 谐振接地电网突变量选线方法应用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有效域研究
  • 4.1 引言
  • 4.2 选线方法有效域概念
  • 4.3 粗糙集理论的基本定义
  • 4.4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选线方法有效域研究
  • 4.5 算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单相接地故障的自动重合闸技术研究
  • 5.1 引言
  • 5.2 单相接地故障的分类
  • 5.3 面向单相接地故障的自动重合闸技术(接地重合闸)
  • 5.4 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保护自动化、一体化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从式消弧线圈成套装置介绍
  • 6.1 引言
  • 6.2 主从式消弧线圈成套装置
  • 6.3 主从式消弧线圈运行记录
  • 6.4 故障选线试验系统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相关论文文献

    • [1].10kV不接地电网的过电压消除方法[J]. 电力安全技术 2015(11)
    • [2].对不接地电网的异常保护动作的检查分析[J]. 科技传播 2011(15)
    • [3].中性点位移电压在谐振接地电网中的应用[J]. 电气应用 2015(03)
    • [4].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初始行波分析[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4)
    • [5].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07)
    • [6].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单相接地故障的分析及处理[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3(03)
    • [7].非有效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技术综述[J]. 电气技术 2013(05)
    • [8].中性点间接接地电网的故障线路选定研究[J]. 山西电力 2017(04)
    • [9].谐振接地电网对地电容电流测量系统[J]. 电气时代 2015(03)
    • [10].基于参数辨识的消弧线圈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方法[J]. 电工技术学报 2016(23)
    • [11].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成功试制出接地电网用不锈钢钢管复合棒[J]. 钢管 2014(03)
    • [12].小水电发电系统的非接地电网单相断线故障分析及诊断方法[J]. 湖南电力 2020(02)
    • [13].煤矿井下配电系统电容电流的测量方法研究[J]. 煤炭技术 2014(09)
    • [14].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10kV电压互感器损坏原因分析[J]. 电子制作 2015(02)
    • [15].基于证据理论和信息熵的消弧线圈接地电网融合选线方法[J]. 电工技术学报 2012(06)
    • [16].10kV电压互感器损坏的仿真计算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17)
    • [17].基于谐振接地电网预随调补偿方式[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3)
    • [18].阶梯式不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及保护实现[J]. 江苏电机工程 2010(04)
    • [19].中性点不接地电网系统电压异常现象分析及处理[J]. 电世界 2020(05)
    • [20].谐振接地电网失谐度测量及跟踪补偿技术研究[J]. 电工技术学报 2014(S1)
    • [2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产生铁磁谐振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 科技与创新 2015(17)
    • [22].简析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单相接地故障的零序电压、电流及方向保护[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20)
    • [23].基于瞬时对称分量法的中性点不接地电网电压互感器暂态过电流分析[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6(11)
    • [24].城区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探讨[J]. 天津电力技术 2011(04)
    • [25].降低变电站接地电阻的方法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24)
    • [26].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时电压互感器损坏机理[J]. 高电压技术 2013(05)
    • [27].变电站35kV系统电压不平衡的研究与治理[J]. 电气技术 2012(11)
    • [28].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在不接地电网中的应用[J]. 自动化应用 2010(07)
    • [29].网上问答[J]. 农村电气化 2014(03)
    • [30].110KV线路断线后零序电压分布情况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12)

    标签:;  ;  ;  ;  ;  ;  

    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消弧及选线技术一体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