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乌杜淖流域地下水流系统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乌杜淖流域地下水流系统研究

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蕴藏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推进,工业需水量不断增加。由于该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燥少雨,地表水匮乏,对地下水的依赖较为突出,大量抽汲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位降低、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湖泊萎缩、植被退化和土壤沙化等一系列问题。积极探究盆地地下水循环规律,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是新形势下的迫切要求。T?th(1963)创立的区域地下水流理论较好地揭示了盆地地下水运动规律,认为地下水是一种地质营力。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勘查、油气等资源勘探等多个方面。本文在该理论最新研究成果指导下,选取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典型小流域——乌杜淖流域作为研究区,从面状和垂向两个维度探讨了小流域尺度的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及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了全盆地典型剖面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加深了小流域尺度地下水流系统特征的认识。研究区42组潜水位高程和地表高程数据的相关性因子R2高达0.975,表明潜水位随地形起伏;四周分水岭附近是补给区,流域中心乌杜淖附近是排泄区,地下水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其中乌杜淖附近有大量自流井;自流井的分布范围呈北西南东走向,该范围可以近似代表排泄区范围,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3;从补给区到排泄区,中层地下水的TDS、Cl-、Cl-/HCO3-、SO42-、Na+和Na+/Ca2+逐渐增大,Ca2+和HCO3-逐渐减小,补给区中层地下水化学类型是Ca-HCO3型,而排泄区是Na-HCO3型,局部出现Na-HCO3·Cl型水;补给区中层地下水的δD和δ18O高于排泄区,但都经历了蒸发浓缩过程;补给区中层地下水T活度为8.631.7TU,年龄较轻,而排泄区中层地下水T活度接近或小于1TU,年龄较老。通过比较自流区浅层和中层地下水研究发现,中层地下水水头通常高于浅层地下水;浅层水化学类型是Ca-HCO3型,中层是Na-HCO3型,局部出现Na-HCO3·Cl型水,中层地下水的δD和δ18O总体上低于浅层;Packer试验显示,排泄区DK2孔中地下水的TDS、基本离子和δD和δ18O呈现垂向分带性,认为这是由于所处水流系统不同导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不同。选取典型剖面,采用实际地形起伏的定水头上边界进行数值模拟,发现乌杜淖流域东南方向发育的逆向水流系统下方存在内部驻点,该驻点是3个局部水流系统和1个区域水流系统交汇的部位,DK2孔恰好穿过3个水流系统,合理解释了DK2地下水化学及同位素具有垂向分带性的成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地下水流系统的水动力场
  • 1.2.2 地下水流系统的水化学场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2.1 地形地貌
  • 2.2 气象水文
  • 2.2.1 气象
  • 2.2.2 水文
  • 2.3 地质概况
  • 2.3.1 地层
  • 2.3.2 构造
  • 2.4 水文地质概况
  • 2.4.1 含水层系统
  • 2.4.2 地下水循环规律
  • 第3章 乌杜淖流域地下水动力场特征
  • 3.1 调查点空间分布
  • 3.2 潜水位空间分布特征
  • 3.3 水头垂向分布规律
  • 3.4 小结
  • 第4章 乌杜淖流域地下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
  • 4.1 补给区到排泄区的变化规律
  • 4.1.1 TDS
  • 4.1.2 基本离子组分
  • 4.1.3 水化学类型
  • 18O'>4.1.4 D和18O
  • 4.1.5 T
  • 4.2 排泄区的垂向变化规律
  • 4.2.1 TDS和基本离子组分
  • 18O'>4.2.2 D和18O
  • 4.3 小结
  • 第5章 典型剖面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 5.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5.1.1 剖面范围
  • 5.1.2 含水层结构
  • 5.1.3 边界概化
  • 5.1.4 补径排特征
  • 5.2 数值模型
  • 5.3 模拟结果分析
  • 5.3.1 剖面水流系统的水动力学特征
  • 5.3.2 不同水流系统的水化学特征
  • 5.3.3 敏感性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通量上边界渗透系数随埋深增加指数衰减的地下水流系统[J]. 地质科技情报 2015(04)
    • [2].简易试验沙槽地下水流分异模拟试验[J]. 人民黄河 2014(06)
    • [3].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发展[J]. 地质科技情报 2012(05)
    • [4].盆地地下水流系统形成与影响因素分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04)
    • [5].排泄点对地下水流分异的控制作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4(04)
    • [6].区域地下水流模拟[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9(01)
    • [7].呼和浩特盆地地下水流系统变异机制及其资源效应[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02)
    • [8].地下水流系统的灰朦胧微分方程[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3(12)
    • [9].“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应用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西安召开[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3(05)
    • [10].改变入渗强度的地下水流模式实验[J]. 地学前缘 2010(06)
    • [11].哈尔滨市松北区地下水流系统数值模拟[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8(08)
    • [12].地下水流模型识别的分步解法[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8(05)
    • [13].通量上边界与水头上边界方法的地下水流系统模拟对比[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3)
    • [14].利用综合物探方法探测地下水流通道[J]. 地质与资源 2010(03)
    • [15].地下水流系统分异的试验演示及其意义[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16].地下水流概念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17].地下水流模型的建立——以华北平原为例[J]. 北京水务 2010(02)
    • [18].基于砂槽模型研究不同水流密度下盆地地下水流系统[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9(03)
    • [19].基于克里格法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4)
    • [20].基于大尺度模型约束的那陵格勒河重点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J]. 水电能源科学 2017(10)
    • [21].基于双响应面法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09)
    • [22].随机模拟方法在地下水中化学需氧量迁移模拟研究中的应用[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0)
    • [23].末次盛冰期以来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流系统的演变[J]. 地学前缘 2013(03)
    • [24].基于变密度地下水流模型分析预测沿海地区海水入侵[J].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0(08)
    • [25].地下水流与水质联合数值模拟应用研究[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09(01)
    • [26].地下水环境评价及预测浅析[J]. 能源环境保护 2018(01)
    • [27].植被变化对地下水流系统影响模拟研究[J]. 人民黄河 2018(06)
    • [28].《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理论方法及模型设计》推介[J]. 工程勘察 2014(12)
    • [29].基于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反求参数方法研究[J]. 人民黄河 2012(09)
    • [30].用无网格伽辽金法求解稳定地下水流问题[J]. 地下水 2008(06)

    标签:;  ;  ;  ;  ;  

    鄂尔多斯盆地乌杜淖流域地下水流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