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水质基准值是污染物生态效应的科学反映,而非法定的允许限值。因此,海水水质基准指示了海洋环境对特定污染物受纳能力的底线,是制定海水水质标准的准绳和科学根据。在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实践中,海水水质基准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因而毋庸置疑,海水水质基准在保护我国海水水质质量层面上起着关键的作用。本论文比较研究了各国/机构建立海水水质基准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确立了本文中海水水质基准的推导方法,并依据具有我国生物区系特征的生态毒理学毒性数据推导出金属铅和三丁基锡化合物的海水水质基准。本论文所导出之金属铅和三丁基锡的海水水质基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值基准,而是以双值基准的形式表征。其一为海水水质基准高值(HSWC),旨在保护海洋生物免受高浓度污染物短期作用的不利影响,HSWC主要用于保护海洋水生生物安全,采用的是海洋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数据应用模型外推法推导而得;其二为海水水质基准低值(LSWC),旨在为海洋生物(包括海洋藻类)和人体健康提供适当的保护,使其免受低浓度污染物长期作用的不利影响,由于LSWC须同时保护海洋水生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因而LSWC为基于急性毒性数据和急慢性比,采用模型外推法推导所得之值,以及由每日安全摄入量反演所得之值中低值。在本论文中,推导所得金属铅的海水水质基准高值为8.00×10-2mg/L,海水水质低值为2.00×10-4mg/L;推导所得三丁基锡的海水水质基准高值为6.00×10-1μg/L,海水水质低值为2.06×10-3μg/L。金属铅和三丁基锡化合物的海水水质基准皆是以多门类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采用模型外推法推导而得,较好地反映金属铅和三丁基锡化合物的海洋环境生态毒性效应。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海水水质基准1.1.1 海水水质基准的概念1.1.2 海水水质基准的定值方法学1.2 海水水质标准与海水水质基准的关系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章 海水水质基准的建立方法学研究初探2.1 海水水质基准的体系2.1.1 各国海水水质基准体系分析2.1.2 确立海水水质基准的体系2.2 建立海水水质基准的定值方法学2.2.1 毒性数据要求的设定2.2.2 模型外推法2.2.3 评价因子法2.2.4 急慢性比food'>2.2.5 LSWCfood2.3 小结第3章 金属铅海水水质基准的建立3.1 金属铅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3.1.1 金属铅对海洋藻类的毒性效应3.1.2 金属铅对海洋甲壳类生物的毒性效应3.1.3 金属铅对海洋细菌的毒性效应3.1.4 金属铅对海洋鱼类的毒性效应3.1.5 金属铅对海洋其他门类生物的毒性效应3.2 各国/机构金属铅海水水质基准的建立3.2.1 参照USEPA导则建立金属铅的海水水质基准3.2.2 参照加拿大方法建立金属铅的海水水质基准3.2.3 参照欧盟FHI导则建立金属铅的海水水质基准3.2.4 参照荷兰RIVM导则建立金属铅的海水水质基准3.3 金属铅海水水质基准的建立Pb)'>3.3.1 金属铅海水水质基准高值(HSWCPb)Pb)'>3.3.2 金属铅海水水质基准低值(LSWCPb)3.4 小结第4章 三丁基锡化合物海水水质基准的建立4.1 三丁基锡化合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4.1.1 三丁基锡化合物对海洋藻类的毒性效应4.1.2 三丁基锡化合物对海洋节肢动物门生物的毒性效应4.1.3 三丁基锡化合物对海洋鱼类的毒性效应4.1.4 三丁基锡化合物对海洋其他门类生物的毒性效应4.2 三丁基锡化合物海水水质基准的建立TBT)'>4.2.1 三丁基锡海水水质基准高值(HSWCTBT)TBT)'>4.2.2 三丁基锡海水水质基准低值(LSWCTBT)4.3 小结第5章 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附录A 欧盟TGD淡水水质基准评价因子附录B 欧盟TGD海水水质基准评价因子附录C 荷兰RIVM水质基准改进评价因子附录D 欧盟FHI导则和荷兰RIVM导则模型外推法K值表附录E 金属铅对我国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附录F 有机锡化合物对我国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致谢研究生履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海水水质基准论文; 金属铅论文; 三丁基锡化合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