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中砷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中国煤中砷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煤中砷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地球化学

作者: 王明仕

导师: 郑宝山

关键词: 灰分,含量,分布,赋存状态,选煤,排放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砷作为Ⅰ类环境敏感元素,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由于砷污染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我国是世界上砷中毒病区类型最全、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80年代以来爆发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燃煤型砷中毒危害更是严重。因此根据目前国内外对煤中砷的研究进展,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取样,研究中国煤中砷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我国煤砷的赋存状态;选择大气中出现砷异常的西南地区,研究煤中砷脱洗机理;在室内模拟燃烧的基础上,研究燃煤砷排放机制。 通过此次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此次研究煤样中砷含量范围为0.24—70.83mg/kg;算术平均含量为6.43mg/kg,几何平均含量为3.96mg/kg。 2、在引入中国煤炭储量权重的基础上,得出煤中砷含量为5.28mg/kg,这是对中国开采的以及未开采煤炭作出的一个总的砷近似平均含量评价;在引入中国2001年煤炭产量的权重基础上,得出中国煤中砷含量为6.03mg/kg,这是对我国2001年煤炭砷平均含量的评价。由于高砷煤储量极微,对砷平均含量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煤中砷含量并不高。中国虽是世界上唯一发现燃煤型砷中毒的国家,但只是局部地区不正当使用特高砷煤的结果,不具有普遍性。 4、在地质时代上,此次研究的煤砷含量是按照第三纪、晚三叠世、中石炭世、早石炭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中侏罗世、晚二叠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依次降低,在煤变质程度上,砷含量是按照褐煤、肥煤、长焰煤、瘦煤、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砷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砷的分布

第三节 砷危害

第四节 地方性砷中毒

第五节 砷的环境卫生基准

第六节 选题依据

第二章 样品采集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样品采集与分析流程

第二节 煤砷的分析方法与质量控制

第三节 煤中砷的燃烧模拟实验

第三章 中国煤中砷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第一节 中国煤中砷研究现状

第二节 成煤年代和砷含量的关系研究

第三节 煤的变质程度和砷含量的关系研究

第四节 不同聚煤区煤中砷含量的分布

第五节 全国各省、市、区的煤中砷含量的分布

第六节 煤砷含量分布特征分析

第四章 中国煤砷含量评价

第一节 五大聚煤区煤砷含量权值计算

第二节 产量加权平均的中国煤炭平均砷含量

第三节 高砷煤对中国煤砷平均含量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煤与世界煤及其他国家煤含砷量的比较

第五节 小节

第五章 中国煤中砷的地球化学

第一节 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煤中砷赋存状态研究现状

第三节 煤中砷赋存状态研究

第六章 选煤脱砷的研究

第一节 选煤研究现状

第二节 选煤脱砷研究

第七章 燃煤砷排放研究

第一节 燃煤砷排放现状

第二节 燃煤砷排放量初步估算

第八章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6-07-06

相关论文

  • [1].中国煤中硒的分布、赋存状态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 王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 [2].煤矿区中砷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 康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 [3].煤中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 郑刘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 [4].中国煤中微量元素分布赋存特征及其迁移规律试验研究[D]. 白向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
  • [5].鄱阳湖沉积物—水界面痕量砷、锑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 廖梦霞.成都理工大学2005
  • [6].痕量元素砷、硒在长江流域及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探讨[D]. 姚庆祯.华东师范大学2006
  • [7].金矿开采引起砷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研究[D]. 罗锡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 [8].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分布赋存机制及燃煤产物淋滤实验研究[D]. 赵峰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97

标签:;  ;  ;  ;  ;  ;  

中国煤中砷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