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表面修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导热、电绝缘行为

聚氨酯/表面修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导热、电绝缘行为

论文摘要

近年来,半导体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对热界面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碳纳米管具有高导热性能而备受关注,被视为热界面材料的理想导热填料。碳纳米管主要是通过声子的传导而导热,声子在其管内呈弹道传导效应。碳纳米管的大长径比及高比表面积和表面能,使其在聚合物溶液或熔体中具有难以分散、无序排列以及弱的界面粘接性能。因此,碳纳米管与聚合物间具有较大的界面热阻,声子在界面无法有效传导,导致复合材料的实际导热性能与理论值相差甚远。采用共价接枝的方法制备功能化碳纳米管能够提高碳纳米管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能及其与聚合物的界面结合力,是降低碳纳米管与聚合物间的界面热阻、提高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有效手段。本论文分别利用聚合物和无机材料共价修饰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s),并采用溶液分散法制备了聚氨酯/碳纳米管(PU/MWNT)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流变加工、导热及电绝缘等性能。首先,采用‘’graft to"法合成了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接枝的MWNTs (HTPB-MWNTs)、制备了聚氨酯/HTPB-MWNT (PU/HTPB-MWNT)复合材料。HTPB包覆层增强了MWNTs与PU的界面相互作用,降低了PU/MWNT体系固化前的表观粘度,改善了体系的加工流动性。HTPB包覆层也促进了MWNTs在PU中的分散,明显提高了PU/MWN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HTPB包覆层的电绝缘作用使PU/HTPB-MWNT复合材料保持了PU的电绝缘性能。同时HTPB包覆层降低了MWNTs与PU基体间的界面热阻,提高了PU/MWNT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当HTPB-MWNTs的添加量分别为0.5和1.0 wt%时,PU/MWNT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提高了48.6%和58.8%。与直链聚合物相比,超支化聚合物具有紧密的球形结构,较低的本体和溶液粘度,以及丰富的-OH端基。本论文采用"graft from"方法合成了超支化聚(脲-氨酯)(HPU)接枝多壁碳纳米管(HPU-MWNTs),制备了PU/HPU-MWNT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MWNTs表面的HPU包覆层对PU/MWNT体系的加工流动性、力学、电绝缘及导热性能的影响表现出与HTPB包覆层对PU/MWNT体系的相似规律,而且其影响更显著。添加0.5wt.%和1wt.%的MWNTs,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提高了58.2%和67.8%。无机材料包覆碳纳米管制备无机材料-碳纳米管同轴纳米线,能够赋予碳纳米管新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包覆厚度的二氧化硅包覆碳纳米管(SiO2@MWNTs),包覆在MWNTs表面的SiO2层增强了MWNTs与PU基体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促进了MWNTs在PU基体中的分散性。由于SiO2包覆层的电绝缘作用,使PU/SiO2@MWNT复合材料保持了PU的电绝缘性能。同时SiO2包覆层作为过渡层,降低了PU与MWNTs之间的模量失配,减少了声子的界面散射,提高了PU/SiO2@MWNT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并且,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随着SiO2@MWNT包覆厚度的增加而上升。为了进一步提高PU/MWNT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拓宽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本论文同时合成了笼型倍半硅氧烷接枝多壁碳纳米管(POSS@MWNTs),经过改性后,POSS包覆层不仅保持了PU基体的原有的电绝缘性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并且同时提高了MWNTs和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使其在热界面材料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概论
  • 1.1 传统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
  • 1.2 碳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能
  • 1.3 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 1.4 热界面材料导热性能的测试方法
  • 1.5 选题与研究内容
  • 2 聚氨酯/端羟基聚丁二烯接枝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3 聚氨酯/超支化聚(脲-氨酯)接枝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4 聚氨酯/二氧化硅包覆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5 聚氨酯/笼型倍半硅氧烷接枝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3 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数字探测器阵列技术的带包覆层管道腐蚀检测[J]. 无损检测 2020(02)
    • [2].双包覆层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带隙特性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15(12)
    • [3].丁羟包覆层的黏超弹本构模型[J]. 复合材料学报 2018(12)
    • [4].带包覆层管道腐蚀缺陷的微磁检测技术[J].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13(06)
    • [5].颗粒包覆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比较研究[J]. 中国粉体技术 2018(01)
    • [6].基于机器视觉的发动机包覆层表面缺陷检测技术[J]. 传感器世界 2011(01)
    • [7].辊子包覆层对薄膜涂布过程的影响[J]. 纸和造纸 2008(01)
    • [8].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包覆层表面缺陷检测方法[J].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4(06)
    • [9].按摩椅按摩头包覆层对按摩舒适性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01)
    • [10].玻璃包覆层对钴基非晶丝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J].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12(03)
    • [11].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蚕丝纱丽服扎丽纱包覆层中的金属元素含量(英文)[J]. 蚕业科学 2013(03)
    • [12].丁羟包覆层老化宏微观特性相关性及贮存寿命预估[J]. 复合材料学报 2019(05)
    • [13].药型端面包覆层自动修复系统方案设计[J]. 装备环境工程 2018(03)
    • [14].火箭发动机包覆层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研究[J]. 电子测试 2011(02)
    • [15].TiO_2包覆层结晶度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 2016(04)
    • [16].一种全包覆双层共挤塑料模具[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5(08)
    • [17].扭转模态在带黏弹性包覆层管道中缺陷检测的实验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09(05)
    • [18].聚乙烯醇原位包覆铝粉结构表征及活性铝含量测定[J]. 兵工学报 2019(07)
    • [19].能预防热裂的有包覆层的铸锭[J]. 铝加工 2013(06)
    • [20].双层包覆型缓释材料中过硫酸盐释放性能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3)
    • [21].金属包覆层管道外壁损伤低频漏磁检测技术[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8(12)
    • [22].聚苯胺包覆镍纤维的制备及电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9(02)
    • [23].EPDM包覆层材料准静态压缩实验及力学模型研究[J]. 推进技术 2015(08)
    • [24].带包覆层压力管道焊缝定位技术研究[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8(11)
    • [25].一步法聚苯胺包覆镍纤维材料的制备及电性能研究[J]. 江西化工 2017(06)
    • [26].CalJaguar H辊子包覆层[J]. 中华纸业 2012(16)
    • [27].火箭发动机包覆层表面缺陷定位技术[J]. 山西电子技术 2011(03)
    • [28].双层包覆对超多孔发射药燃烧性能的影响[J]. 含能材料 2020(06)
    • [29].嵌入粘弹性包覆层的吸声覆盖层低频性能研究(英文)[J]. 船舶力学 2009(06)
    • [30].TiH_2表面包覆SiO_2的结构和机理分析及释氢性能的研究[J]. 材料导报 2009(24)

    标签:;  ;  ;  ;  ;  

    聚氨酯/表面修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导热、电绝缘行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