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临床研究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疗效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在台湾台南中医诊所门诊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时间为10日。对照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服用氟康唑150mg,顿服,1次;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服用甲硝唑400mg,每日2次,治疗时间为10日。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治疗带下病的药物及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药物。治疗期间配偶应同时作相应的治疗。结果治疗组年龄19岁~49岁,平均35.7±7.55岁;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4分-22分,平均11.94±4.09分;病情分级均为轻度;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者19例,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者11例。对照组年龄24岁~50岁,平均36.81±7.47岁;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5分-21分,平均12.81±3.87分;病情分级均为轻度;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者17例,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者13例。两组在年龄、病情构成比方面基本均衡,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30例,其中痊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2例,痊愈率3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其中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4例,痊愈率26.67%,总有效率86.67%。经秩和检验,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前、疗后、差值比较,经t检验,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减龙胆泻肝汤和西药对带下病(湿热下注型)中医证候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治疗后两组中医(湿热下注型)症状(包括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对主要症状的改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次要症状消失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口苦而腻”消失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对其他中医次要症状指标的消失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加减龙胆泻肝汤和西药对带下病(湿热下注型)症状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其中加减龙胆泻肝汤对“口苦而腻”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西药。治疗后两组局部体征(妇科检查)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加减龙胆泻肝汤和西药对带下病(湿热下注型)局部体征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试验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未出现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异常改变。结论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柴胡、当归、车前子等中药有着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药材来源丰富,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带下病的古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中医对带下病的认识
  • 一、病因病机
  • (一) 病因
  • (二) 病机
  • 二、诊断
  • (一) 带下过多
  • (二) 带下过少
  • 三、临床研究
  • (一) 症状研究
  • (二) 证候研究
  • (三) 治则研究
  • (四) 治法研究
  • 四、辨证论治
  • (一) 辨证
  • (二) 论治
  • 第二节 西医对阴道炎的认识
  • 一、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一) 致病菌
  • (二) 病因
  • (三) 临床表现及传播途径
  • (四) 西医诊断
  • (五) 治疗
  • 二、细菌性阴道病
  • (一) 病原体及致病特点
  • (二) 治疗
  • 第三节 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的文献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 一、合格受试对象确定
  • (一) 诊断标准
  • (二) 纳入病例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二、临床研究方案
  • (一) 临床研究设计
  • (二) 治疗方法
  • (三)病情分级标准
  • (四)观察项目及观察方法
  • 三、疗效判定标准
  • (一)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二) 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四、临床研究记录
  • 五、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
  • 第二节 研究结果统计
  • 一、一般资料
  • 二、两组可比性检查
  • 三、疗效比较
  • 四、安全性检测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 一、龙胆泻肝汤的方药组成与源流
  • 二、加减龙胆泻肝汤药物分析
  • 三、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的疗效分析
  • (一)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二) 症状指标比较
  • (三) 局部体征疗效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龙胆泻肝汤辅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效果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09)
    • [2].龙胆泻肝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05)
    • [3].浅谈龙胆泻肝汤的临床运用[J]. 现代养生 2017(04)
    • [4].龙胆泻肝汤加味联合藏药十八味欧曲膏治疗湿疹90例[J]. 西部中医药 2014(04)
    • [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泻肝汤颗粒中龙胆苦苷含量[J]. 中国药业 2012(08)
    • [6].青黛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 2012(04)
    • [7].龙胆泻肝汤的临床运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14)
    • [8].医护一体化感染管理在龙胆泻肝汤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8(24)
    • [9].龙胆泻肝汤治疗慢性顽固性荨麻疹74例[J]. 北方药学 2012(05)
    • [10].龙胆泻肝汤临证运用发挥[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02)
    • [11].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J]. 陕西中医 2008(05)
    • [12].加减龙胆泻肝汤联合转移因子封闭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河北医学 2008(09)
    • [13].龙胆泻肝汤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33)
    • [14].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56例[J]. 陕西中医 2009(02)
    • [15].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四则[J]. 湖南中医杂志 2009(05)
    • [16].龙胆泻肝汤验案3则[J]. 中国乡村医药 2020(03)
    • [17].龙胆泻肝汤方的药理研究进展[J]. 国医论坛 2018(04)
    • [18].龙胆泻肝汤合导赤散治疗顽固性尿热一例[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05)
    • [19].龙胆泻肝汤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2)
    • [20].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15例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36)
    • [21].龙胆泻肝汤新用举隅[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11)
    • [22].龙胆泻肝汤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 生物技术世界 2013(11)
    • [23].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1)
    • [24].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10)
    • [25].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临床研究[J]. 药物与人 2014(03)
    • [26].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举隅[J]. 中国民间疗法 2011(07)
    • [27].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J]. 青海医药杂志 2011(07)
    • [28].龙胆泻肝汤在围绝经期伴发疾病中的应用体会[J]. 国医论坛 2019(01)
    • [29].王邦才运用龙胆泻肝汤医案4则[J]. 新中医 2019(05)
    • [30].龙胆泻肝汤减味治疗急性期湿疹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27)

    标签:;  ;  ;  ;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