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通道论文-李浩

小通道论文-李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通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叁角一体化,抢抓机遇,皖北,战略实施过程,经济发展,政协委员,年省,智慧力量,作性,大幕

小通道论文文献综述

李浩[1](2020)在《小“通道”折射大担当》一文中研究指出1月11日,2020年省两会正式启幕,今年大会首次在会场开启“直通两会”通道。当天,3名省政协委员讲述履职心声,并回答提问。两会,不仅是共谋发展良策的盛会,也是集中回应民意的重要平台。此次开设“直通两会”通道,让代表委员讲述群众的意愿心声,为(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20-01-12)

刘红杨,张勇,赵于,胡晓玮,刘云云[2](2019)在《垂直向上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及含气率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垂直向上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和含气率特性,采用可视化方法对直径为4.35 mm圆形小通道内气-液垂直上升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气相表观速度0.01~20 m/s,液相表观速度0.15~1 m/s.得到垂直上升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有: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环状流,分析了圆形小通道内流型在不同流动参数下的变化规律,含气率随流型和单相表观速的变化规律,将实验得到的86组数据与Nicklin的漂移通量关联式预测值对比,发现该关联式不能准确预测垂直向上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含气率.(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洪伟,魏国宝,王亚成,付东威[3](2019)在《泡沫金属亲疏水性对T型小通道气液两相流相分离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通道填充泡沫金属成为近几年强化换热方向的研究热点。以空气和水为工作介质,将PPI为10和20的泡沫金属分别填充到截面为2.5 mm×2.5 mm的T型小通道内,改变泡沫金属的亲疏水性,分别研究弹状流和环状流下气液两相表观流速及亲疏水性对相分离的影响机制。比较亲水、疏水处理及未处理这叁种泡沫金属的分离特性发现:无论是弹状流还是环状流,分离效果最好的是亲水处理后的泡沫金属,其次是未经处理的泡沫金属,而进行疏水处理后的分离效果最差,填充泡沫金属的T型通道相分离效果要明显好于未填充的通道。对于亲疏水处理过的T型通道,无论是弹状流还是环状流,T型小通道内侧支管气相采出分率占优,液相采出分率随着液体表观速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气相表观速度对液相采出分率影响很小。而泡沫金属PPI的减小会降低气相采出分率,使分配效果更加趋近于均匀分布线。(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常亚娟,孙亚荣[4](2019)在《“小通道”的“大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旅客及其随身行李检查是全球机场安全检查的重点与难点,也制约着安检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随着旅客美好出行对安检需求发生新变化,在安检过程中旅客不仅要安全,还要快速便捷,同时体验要愉悦。传统的安检系统已经难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无法满足旅客美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报》期刊2019-06-17)

张蓓[5](2019)在《新型小通道对流辐射墙面板供暖性能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传统空调末端通过对流换热方式移除室内冷热量,存在噪声问题及吹风感问题。为改善室内热环境,辐射换热方式应需而生,在建筑的应用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室内响应速度较慢。本文综合对流和辐射换热方式,提出一种新型小通道墙板式供热末端,小通道直管与辐射板一体化的形式有效解决了热媒流经盘管接触热阻大的问题,并测试其供暖性能参数和室内热环境变化,以探究运行效果并提出优化措施。设计热水为热媒的小通道型墙面板和系统实验台,完成实验测点布置并进行误差分析,测量数据符合实验精度要求。基于人工微气候实验台,开展小通道型墙面板在纯辐射和辐射-强制对流工况下的供暖性能实验,研究墙面板表面温度、进出风温度、辐射对流换热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供水温度及流量、送风量和室外温度对其制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室内垂直温度及内壁面温度等环境参数,分析供水温度及流量、风机送风量和室外温度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间歇供暖模式下风机开启时间对墙面板制热性能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为-11.0℃的供热工况下,供水温度是影响墙面板表面温度稳定的主要因素;改变风机风量可控制辐射换热量和强制对流换热量比例;供水温度越高,室内垂直温差越大;风机开启时间越晚,对流辐射使室温升高速率越快,板表面平均温度稳定值越小,内壁面温升幅度越大,进出风温差增速越快。如供水温度为40℃,供水流量为0.73m~3/h,送风量为660m~3/h时,墙面板表面稳定温度为34.3℃,室内垂直温差为3℃,进出风温差为4.3℃。本文的研究工作能更好地研究小通道型墙面板的供暖性能,并找到改善该末端供热下室内热环境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颜恒,刘良德,刘湘云,刘祥红,柯勇[6](2019)在《Y型小通道多相流换热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仿真软件CFX对Y型小通道内部流场流动换热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模型采用仿生Y型通道结构,分形角度的范围为30°~150°,通道直径为1mm。对分型角为60°的小通道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对比,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吻合良好。研究分析了不同分形角度对分型通道内的单相对流换热系数和两相沸腾换热系数的影响。不同分形角度对多相流场内部阻力系数的影响以及不同雷诺数下Y型小通道平均含气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分形角度会使Y型通道内部流体对流换热系数和阻力系数增大,气体平均体积分数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9年05期)

李昊阳[7](2019)在《填充泡沫金属小通道内沸腾传热及气泡动力学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工艺制造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实际需要,人类认识的焦点已经从宏观尺寸过渡到介观、微观层面。泡沫金属因其特有的多孔介质骨架结构,具有高空隙率、高导热系数等特点。目前泡沫金属强化沸腾换热研究主要集中在池沸腾以及小尺度通道沸腾换热的实验观测,通过实验数据、高速摄像仪拍摄,获得理论计算公式及气泡运动行为。然而,由于泡沫金属的结构复杂,填充泡沫金属小管道内气液相变强化换热机理以及管内气泡动力学行为研究尚不明晰。本论文以现有泡沫金属强化沸腾换热研究为基础,结合泡沫金属孔隙结构特点,分析填充泡沫金属小通道沸腾换热机理,研究并统计沸腾过程产生的气泡动力学行为,指出管内涡流、湍动能同传热性能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了填充泡沫金属小通道数值模型。应用正十四面体单元晶格迭加排列获得泡沫金属结构,取中央二维截面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结合实验验证,该模型的沸腾换热系数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误差控制在±20%以内。(2)运用Fluent软件对常规空管与填充泡沫金属小通道内R141b气液两相流流动沸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CLSVOF(Couple Level-Set and 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结合Lee相变模型编制自定义函数(UDF)模拟传热传质过程。模拟壁面加热温度范围为350K-450K,流体速度为0.01m/s-0.10m/s。(3)观察不同条件、不同时间下两种不同管道内的沸腾换热现象,统计不同时刻下的气泡数量及气泡平均面积,分析气泡动力学、涡流与湍动能对强化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空管内气泡运动范围广,产生面积大、数量小的涡流;而泡沫金属孔隙间气泡运动范围变窄,分布集中,产生面积小、数量多的涡流,增加流体混合频率,加强冷热流体间热交换,因此能加大管内换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填充泡沫金属管道内气泡数量逐渐增多,而常规空管内气泡数量先增加后减少;随着速度的增大,填充泡沫金属管道内气泡数量逐渐增多,常规空管内气泡数量先增多后变化趋势不明显。填充泡沫金属小通道内换热系数与气泡平均面积呈反比,与气泡数量呈正比。依据湍动能随时间的变化是衡量涡流生长或衰弱的指标,本文比较了湍动能随时间变化的一阶微分k’与换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发现k’曲线与填充泡沫金属通道的换热系数协同变化,可以用以预测填充泡沫金属通道的换热系数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成振[8](2019)在《填充泡沫金属并联小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换热器件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而单位面积上的换热量却越来越大。传统的空冷技术由于对流换热的局限性,显然已经满足不了这一要求。研发一种高性能的微型散热器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沸腾换热由于能有效地利用相变潜热,换热效率能得到数倍的提高。1981年至今,并联微通道中的沸腾换热得到了广泛研究,流动与其换热机理也被进一步揭示。泡沫金属是一种超轻多孔金属材料,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可以极大提高核态沸腾成核率,且增加流体扰动,最终能使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填充泡沫金属的常规通道中的沸腾换热,已经有学者进行了研究,而微/小通道中的相关研究还未发表。不同尺度下的流动沸腾特征是否一致、换热系数随各因素的变化规律是否一样以及微/小尺度下的换热模型创建均未得到解答。本文采用水力直径为2.5mm的并联小通道,填充PPI为10和20的泡沫金属铜,进行了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设计了可视化实验段并搭建了循环回路实验台,通过分析压力信号与温度信号,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流型图与换热机理。然后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换热系数影响规律和进口压力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创建了新的换热关联式。在对流型与换热机理进行研究时,采用显微镜与高速摄像机结合的方法,对空管与填充泡沫金属管中的流型进行了拍摄并绘制了不同干度下的流型图。分析了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和泡沫金属结构对流型转变的影响,20PPI下,弹状流/段塞流与环状流的干度边界介于0.04和0.05之间。在对换热特性进行研究时,通过绘制沸腾曲线,来分析壁面温度与换热机理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换热系数曲线的变化趋势得到了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干度与泡沫金属结构对换热系数的影响,以为微/小尺度换热器的设计与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在对换热关联式和进口压力进行研究时,将本实验数据与之前的两个有代表性的换热模型进行了对比,并以原换热模型的基本形式为基础,根据当地换热系数的变化趋势,得到了新的换热关联式。并经过实验数据检验,预测性能良好。最后通过分析空管和填充泡沫金属管在不同工况下进口压力的差异来研究流阻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5-01)

陈之琳[9](2019)在《相变微胶囊乳液小通道内对流换热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在高环境温度、高倍率充放电等恶劣工况下易发生热失控,进而引发电动汽车整车安全问题,因此,锂离子电池的热安全逐渐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加快电池热量传递,避免电池内部热量堆积,本文针对采用液体作为传热介质的电池热管理过程,结合相变微胶囊相变过程温度近似恒定但相变潜热大的特点,采用微胶囊乳液为传热介质,制备了两种相变微胶囊乳液,并搭建了小通道内相变微胶囊乳液对流换热实验台,研究了雷诺数、斯蒂芬数、胶囊质量分数等对乳液在小通道内的对流换热特性、温度分布等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选择石蜡/二氧化硅、正二十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石蜡/脲醛树脂叁种微胶囊颗粒制备乳液,并对其稳定性、热物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石蜡/脲醛树脂相比,石蜡/二氧化硅和正二十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胶囊颗粒的热稳定性较好,可以用来制备微胶囊乳液。当微胶囊颗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 wt.%、10 wt.%、20 wt.%和30 wt.%时,石蜡/二氧化硅和正二十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变微胶囊乳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与Maxwell公式的理论结果一致,且相对误差仅在3%以内。当胶囊质量分数大于20 wt.%时,乳液粘度呈幂函数增长,与Vand粘度公式的趋势也一致。(2)搭建了微胶囊乳液对流换热实验台,研究雷诺数、斯蒂芬数、胶囊质量分数等对直管内微胶囊乳液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热平衡实验等验证了实验台的准确性(实验结果与经验公式相对误差在±9.0%以内)。实验结果表明,增加雷诺数或质量分数可强化复合流体的对流换热性能。在雷诺数为80,斯蒂芬数为13.9的工况下,质量分数为20 wt.%的微胶囊乳液平均表面传热系数比基液提高64.1%。在入口段(微胶囊乳液没有达到相变温度时),质量分数为10 wt.%的相变微胶囊乳液使无量纲壁面温度相对降低了20.2%。(3)为探究管径、管型等对微胶囊乳液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改进对流换热实验台,测试了内径为3 mm和6 mm的直管、U型管和螺旋管内微胶囊乳液的对流换热特性。结果表明,缩小管径可有效提高对流换热强度。以U型管和螺旋管为例,内径为3 mm的U型管和螺旋管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比内径为6mm的管道分别相对提高了103.4%和124.7%。对于U型管来说,流量增加后,管道的弯头处会产生二次流,破坏换热壁面的温度边界层,强化换热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席志强,牛吉瑞[10](2019)在《加速康复外科在叁孔小通道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疝气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8年5月来我们院治疗的80例腹腔镜疝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和常规组,比较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手术加快患者康复,适合基层医院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小通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垂直向上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和含气率特性,采用可视化方法对直径为4.35 mm圆形小通道内气-液垂直上升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气相表观速度0.01~20 m/s,液相表观速度0.15~1 m/s.得到垂直上升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有: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环状流,分析了圆形小通道内流型在不同流动参数下的变化规律,含气率随流型和单相表观速的变化规律,将实验得到的86组数据与Nicklin的漂移通量关联式预测值对比,发现该关联式不能准确预测垂直向上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含气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通道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浩.小“通道”折射大担当[N].安徽日报.2020

[2].刘红杨,张勇,赵于,胡晓玮,刘云云.垂直向上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及含气率特性实验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3].李洪伟,魏国宝,王亚成,付东威.泡沫金属亲疏水性对T型小通道气液两相流相分离特性影响研究[J].化工学报.2019

[4].常亚娟,孙亚荣.“小通道”的“大变革”[N].中国民航报.2019

[5].张蓓.新型小通道对流辐射墙面板供暖性能实验[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6].颜恒,刘良德,刘湘云,刘祥红,柯勇.Y型小通道多相流换热特性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

[7].李昊阳.填充泡沫金属小通道内沸腾传热及气泡动力学数值模拟[D].东北电力大学.2019

[8].张成振.填充泡沫金属并联小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9

[9].陈之琳.相变微胶囊乳液小通道内对流换热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10].席志强,牛吉瑞.加速康复外科在叁孔小通道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标签:;  ;  ;  ;  ;  ;  ;  ;  ;  ;  

小通道论文-李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