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增韧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聚乳酸增韧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的储存量越来越少,其可替代产品的开发势在必行。聚乳酸(PLA)是可以进行挤出、注塑、吹瓶及熔融纺丝等的材料,但是由于PLA本身韧性较差,通常要对其进行增韧、增强改性。本文分别采用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及马来酸酐接枝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H)与PLA熔融共混,改善PLA的韧性,改性之后材料显示良好的韧性;并且通过实验分析PLA/SEBS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利用玻璃纤维(GF)与PLA纤维的复合纱制作成针织物布料,用平板硫化机制作GF/PLA复合材料。采用SEBS-g-MAH增韧PLA,经过增韧之后,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增加明显;随着增韧剂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越来越大,在含量为5%和20%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较明显增加。采用SEBS增韧PLA,经过增韧之后,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增加明显。实验研究两种增韧体系在低温强迫高弹形变下的形状记忆性能。分析了PLA/SEBS-g-MAH和PLA/SEBS体系中伸长率、拉伸次数、温度对共混体系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伸长率的增加,PLA/SEBS的形状固定率有增大的趋势,而PLA/SEBS-g-MAH的形状固定率几乎没有变化。随着拉伸次数的增加,PLA/SEBS的强度保留率基本不降低,在90%左右;PLA/SEBS-g-MAH强度保留率基本不降低,在85%左右。在70℃以下,PLA/SEBS-g-MAH和PLA/SEBS共混体系的回复时间受温度影响明显,随温度的增加而明显的降低;而当温度达到70℃后,回复时间随温度的升高并没有明显降低。本文首次采用GF/PLA纤维复合纱制作玻璃纤维增强PLA复合材料。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GF/PLA复合材料,对拉伸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选择最佳的制备条件。实验表明复合纱针织物在其经向热预拉伸后,制作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在经向和纬向方向拉伸,其拉伸强度比未经预拉伸时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分析复合材料的电镜图片,发现利用这种方法制备GF/PLA的树脂浸渍充分,而且GF的长径比值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两者的界面粘合力,有利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提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PLA的发展
  • 1.2 PLA增韧增强改性研究现状
  • 1.2.1 PLA增韧研究现状
  • 1.2.2 PLA增强研究现状
  • 1.3 PLA材料的应用
  • 第二章 SEBS--MAH增韧PLA性能的研究
  • 2.1 增韧PLA材料的研究
  • 2.2 实验部分
  • 2.2.1 原料
  •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2.3 试样制备
  • 2.2.4 性能测试及结构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增韧剂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2.3.2 增韧剂含量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 2.3.3 热稳定性分析
  • 2.3.4 共混体系的形貌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EBS增韧PLA的力学性能的研究
  • 3.1 SEBS增韧剂的应用及其记忆性能的研究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料
  •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3.2.3 试样制备
  • 3.2.4 性能测试及结构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力学性能分析
  • 3.3.2 增韧剂含量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 3.3.3 材料的热性能分析
  • 3.3.4 共混体系的形貌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玻璃纤维(GF)增强PLA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及分析测试仪器
  • 4.2.3 性能测试及表征
  • 4.2.4 GF/PLA复合材料的试样制备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力学性能分析
  • 4.3.2 GF/PLA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变化
  • 4.3.3 GF/PLA复合材料断裂面形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学位论文修改说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船舶用碳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组件实用研究——评《3D打印技术与应用》[J]. 材料保护 2020(03)
    • [2].一种混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J]. 宇航材料工艺 2016(04)
    • [3].起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冲击性能仿真分析研究[J]. 江苏航空 2019(04)
    • [4].涤纶表面改性处理对其增强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J]. 现代纺织技术 2020(05)
    • [5].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弹性常数的有限元法预测[J]. 机械工程材料 2014(04)
    • [6].竹塑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加工现状[J]. 木材工业 2010(03)
    • [7].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材料导报 2010(S2)
    • [8].聚丙烯-丙烯酸共混非织造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 国际纺织导报 2020(01)
    • [9].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预测模型[J].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10].聚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J]. 河南科技 2014(19)
    • [11].“管状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研究”项目通过天津市教委验收[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11(06)
    • [12].产业用高性能树脂基多轴向经编增强复合材料需求及发展探讨[J]. 江苏纺织 2011(12)
    • [13].瑞士研制出高科技双体帆船用碳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组件[J]. 热固性树脂 2019(06)
    • [14].固化温度对双轴向经编增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J]. 上海纺织科技 2017(04)
    • [15].腹板增强复合材料夹层板低速冲击试验与有限元分析[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16].固化温度对亚麻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 材料工程 2015(10)
    • [17].“管状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研究”项目通过天津市教委验收[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12(01)
    • [18].芳纶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弯曲性能[J]. 合成纤维 2015(10)
    • [19].原位微纤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J]. 中国塑料 2013(09)
    • [20].三维机织增强复合材料弹道冲击边缘部分有限元分析[J]. 纺织学报 2016(05)
    • [21].三维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横向冲击频域响应特征[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22].短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在车身上的应用[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3].不同芯材增强材料抗压性能比较的有限元计算[J]. 纺织学报 2015(01)
    • [24].纬编双轴向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研究[J]. 针织工业 2008(12)
    • [25].碳玻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拉疲劳性能的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04)
    • [26].四轴向经编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J]. 产业用纺织品 2018(01)
    • [27].含织物增强内衬复合材料气囊的制备及其拉伸性能研究[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3(01)
    • [28].“管状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研究”项目通过天津市教委验收[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12(03)
    • [29].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形和强化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J]. 炭素技术 2019(06)
    • [30].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损伤行为的声发射特征[J]. 纺织学报 2010(03)

    标签:;  ;  ;  

    聚乳酸增韧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