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突变体的克隆,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突变体的克隆,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论文题目: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突变体的克隆,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免疫学

作者: 毕华

导师: 王军志,饶春明,袁力勇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突变体,表达,纯化,生物学活性

文献来源: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是分子量为22-26KD的酸性蛋白质。因为最初是从鸡的睫状体中提取出来,并可维持鸡副交感神经节的存活而得名。它与NTF(neurotrophic factor)家族明显不同,没有同源性,是非靶源性的营养因子,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白细胞介素6(IL-6)等具有相似的螺旋框架结构,因而被认为属于IL-6家族。CNTF具有多种功能,能促使多种神经细胞的存活,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能维持在体和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及突起生长的神经营养因子,CNTF还具有肌肉营养作用,在神经系统发育、分化和神经损伤修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近研究表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与位于丘脑部位的受体结合,能使缺乏leptin的肥胖小鼠(ob/ob mice)脂肪减少,体重降低;对于更能代表人类肥胖症实际情况的食物诱导肥胖小鼠(diet-induced obesity,DIO)模型,CNTF也能使之体重下降。与通过饮食减肥及其他的治疗方法相比,CNTF不会发生停药后过量摄入食物而引起的体重反弹。因此,CNTF具有广阔的临床开发前景,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减肥产品。 CNTF受体在神经系统和骨骼肌中广泛存在,在运动神经系统以及与运动系统有关的部位大量表达。CNTF受体由CNTFRα、gp130、LIFRβ三部份组成,其中CNTFRα是CNTF特异性结合部位,决定哪些细胞对CNTF有反应,而gp130、LIFRβ与信号传导有关。CNTF的诸多生物学功能主要是通过激活CNTFRα,然后介导信号转导完成的。因此,通过对CNTF与CNTFRα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确定CNTF的关键

论文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CNTF突变体的设计

材料与方法

一、晶体结构及氨基酸序列的数据库检索

二、三维结构的模建

1.hCNTFRα空间结构的模建

2.CNTF突变体的分子设计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CNTF突变体的构建和表达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1.用PCR的方法获得CNTF突变体A和B的DNA

2.pMD-18T/A及pMD-18T/B克隆质粒的构建

3.pThioHisA/A及pThioHisA/B表达质粒的构建

4.pThioHisA/A及pThioHisA/B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

三.结果

1.CNTF突变体A和B的PCR扩增结果

2.pMD-18T/A及pMD-18T/B克隆质粒的构建

3.pThioHisA/A及pThioHisA/B表达质粒的构建

4.pThioHisA/A及pThioHisA/B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部分 重组蛋白的复性及纯化工艺的建立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A.实验室水平的研究

B.中试水平的研究

三.结果

A.实验室水平的研究

B.中试水平的研究

四.讨论

五.小结

第四部分 CNTF突变体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检测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1.CNTF突变体蛋白理化性质的检测

2.生物学活性测定

2.1 鸡胚背根神经节法

2.2 细胞学活性检测

2.3 正常小鼠减重法

三.结果

1.理化性质检测

2.生物学活性检测

2.1 鸡胚背根神经节法

2.2 细胞学实验

2.3 正常小鼠减重法

四.讨论

五.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肥胖症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3-20

参考文献

  • [1].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重组腺病毒的包装[D]. 查君璞.河北医科大学2009
  • [2].剪切流下WT-A1及其突变体介导的血小板钙响应[D]. 高绪强.华南理工大学2018
  • [3].新城疫病毒HN糖蛋白头颈部相互作用区基因突变分析[D]. 操詹魁.山东大学2018
  • [4].S.aureus机械敏感离子通道MscL跨膜区域关键位点的研究[D]. 江兰.浙江大学2017
  • [5].人高迁移率族蛋白突变体的制备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 陈婧.第三军医大学2007
  • [6].金葡菌肠毒素A基因及其突变体表达产物生物学活性研究[D]. 范芳华.浙江大学2007
  • [7].大脑皮层Ast培养及CNTF对Ast的激活作用[D]. 何洁华.蚌埠医学院2014
  • [8].人白细胞介素-18及其突变体hIL-18-I1e48Met的克隆与表达[D]. 刘香兰.延边大学2002
  • [9].IL-1ra突变体的研究[D]. 王宇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
  • [10].腺病毒介导的CNTF基因在大鼠脊髓表达的实验研究[D]. 李斐.河北医科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报告基因法测定重组人促红素生物学活性研究[D]. 杨玉帅.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4
  • [2].睫状神经营养因子通过ERK1/2信号通路对成人成肌细胞体外分化的研究[D]. 葛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3].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Kringle5蛋白在毕赤酵母菌中分泌表达及其哺乳动物细胞分泌表达质粒的构建[D]. 史新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04
  • [4].采用RNA干扰对NDRG2在肿瘤细胞中功能的初步研究[D]. 裴德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04
  • [5].百日咳杆菌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疫苗株基因序列分析[D]. 徐颖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05
  • [6].小鼠H-2基因位点遗传检测技术的研究[D]. 马丽颖.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05
  • [7].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梁紫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
  • [8].重组人纤溶酶原kringle 5的PEG修饰和抗肿瘤作用初步研究[D]. 黄宝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07
  • [9].重组人纤溶酶原Kringle5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D]. 张勇朝.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06
  • [10].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 叶俊丽.青岛大学2002

标签:;  ;  ;  ;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突变体的克隆,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