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57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窒息57例临床分析

张艳刘卫(山东成武县人民医院2742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并对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及窒息与孕周、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进行分析。方法对57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各进行一次评分,以评分中最低的一次为标准,同时以同期无新生儿窒息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孕周、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高位妊娠,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过期妊娠、前置胎盘等及早产、产钳与胎吸助产、臀助产与臀牵引新生儿窒息率均高。结论做好围生期保健,及时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做好高危胎儿监护、产时监护,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避免臀牵引术,及对严重宫内窘迫儿施用产钳或胎吸助产。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孕周体重分娩方式【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9-0062-02

新生儿窒息对新生儿危害颇大,近远期的并发症较多,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讨其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现将诊治的57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与分析方法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Apqar评分,有助于诊断及判断预后。故于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各进行一次评分,以评分中最低的一次为标准,评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评分≥8分为正常。本组着重分析评分≤7分的新生儿窒息情况,同时以同期评分≥8分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孕周,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1.2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本组研究共分娩624例,发生新生儿窒息57例,发生率为9.13%,57例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46例,占7.37%,重度窒息11例,占1.76%.1.3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分析57例新生儿窒息中,胎儿宫内窘迫48例(84.2%),脐带因素(脐带绕颈,脐带打结,脐带脱垂及脐带过短等)16例(28.1%),早产与过期妊娠15例(26.3%),低体重儿与巨大儿13例(22.8%),妊娠高血压11例(19.3%),前置胎盘1例(1.8%),其他3例(5.3%)。

1.4孕周与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的关系57例窒息儿死亡3例,其中畸形儿2例,窒息死亡的2例,死亡率为35.09‰,对照组1134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0.9‰,前者是后者的38.9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周<37周21例,窒息8例,其中窒息死亡的2例。孕周37~42周574例,窒息44例,孕周≥42周29例,窒息5例。

1.5新生儿体重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2500g,22例,窒息10例;2500~2999g,98例,窒息18例;3000~3499g683例,窒息23例,3500~3999g291例,窒息12例,≥4000g24例,窒息8例。

1.6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自然分娩578例,轻度窒息39例,重度窒息5例,共44例(7.6%),臀助产与臀牵引6例,轻度窒息1例,重度窒息3例,共4例(66.7%),其中窒息死亡1例,胎吸助产11例,轻度窒息3例,重度窒息2例,共5例,窒息率为45.5%.产钳助产3例,重度窒息2例,窒息率为66.7%.2.结果窒息率以早产最高,过期妊娠次之,足月产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00g组窒息率最高,其次为≥4000g组,3000~3499g组窒息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然分娩窒息率最低,剖宫产次之,臀助产与臀牵引及产钳助产窒息率最高,胎吸助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500万新生儿死亡中,有100万死于新生儿窒息。根据我国卫生监测显示,新生儿前三位的死因分别为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肺炎,窒息占第二位。本组资料表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为非窒息儿的38.99倍。

另外,新生儿窒息也是低智儿,病残儿的主要原因。小儿脑病病因与早期诊断及治疗,其中新生儿窒息排在病因的首位。另有学者统计,在在智能异常者中的70%有新生儿窒息缺氧史,因此积极防治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低智儿发生率的最基本措施。

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对高危妊娠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测并予以及时的处理。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预防早产。产妇临产后须严密观察产程,经常听取胎心音,注意羊水颜色、胎心监测等,以便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胎儿宫内窘迫。

本组资料分析自然分娩对胎儿最安全,剖宫产次之,产钳助产及胎吸新生儿窒息率较高(66.7%,45.5%),故对产钳助产及胎吸助产应严格掌握手术指正,尽量避免对严重胎儿宫内窘迫施用。臀位助产及臀牵引为为最危险的分娩方式,因此要降低臀位新生儿窒息率应产前及时纠正胎位,产时适时放宽臀位剖宫产指正。

参考文献:[1]李守峰,韩可会.新生儿窒息[J]..社区医学杂志.2014.21.[2]许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1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师杂志.1997.01.[3]施侠瑜等.剖宫产术中气管插管抢救30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10.[4]赵文雅等.小儿脑病病因与早期诊断及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02.08.[5]李守峰,韩可会.新生儿窒息[J].社区医学杂志.2014.21.[6]周海燕.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和预控措施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4.10.作者简介:张艳(1983.05—),女,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现工作于成武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研究方向为新生儿。

刘卫(1981.08—),男,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现工作于成武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研究方向为新生儿。

标签:;  ;  ;  

新生儿窒息57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