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绿色”属性

论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绿色”属性

论文摘要

自然资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自然资源的流转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管理、利用和保护有限的甚至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前提就是要对自然资源实现确权保护。传统物权制度受“私”的观念影响,将自然资源作为一般的“物”来调整,只注重自然资源的经济属性,忽视其生态属性。“绿色”属性的缺失导致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自然资源物权是在传统物权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通过设定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自然资源的配置和流转;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最终实现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平衡发展。但是,如何合理地设定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使之达到理想的程度,需要从其制度属性进行考察。因此,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属性问题是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建立的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绿色”属性说明了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不只是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更要关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全文分成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从自然资源物权的界定、体系、自然资源与现代物权法的关系三方面对自然资源物权制度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自然资源物权是权利人为满足其权益需要,对自然资源依法或依授权所享有的直接支配与排除妨碍的权利。自然资源物权可以分为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核心是用益物权,自然资源与物权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部分从理论和国外制度上探讨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发展前景。主要从自然资源物权的理念、价值取向、基本原则、人文伦理等方面认识自然资源物权。国外制度则主要探讨了美国,德国和俄罗斯的相关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第三部分论述我国传统物权法律制度的缺陷。我国传统物权法律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物权制度环境保护功能的缺失,另一方面是自然资源调配认识失误,使涉及自然资源的物权制度的环境保护功能大打折扣。第四部分探讨了在制定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时,需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特殊性,体现自然资源利用的“绿色”性。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设定自然资源物权,一是通过限制传统民法上的绝对所有权和完全的意思自治,确认资源对于人的物质性和精神性价值,实现法律的利益平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特别法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保护,实现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2 自然资源物权理论概述
  • 2.1 自然资源物权的界定
  • 2.1.1 自然资源物权的定义
  • 2.1.2 自然资源物权的特征
  • 2.1.3 自然资源物权的客体
  • 2.2 自然资源物权的体系
  • 2.2.1 自然资源所有权
  • 2.2.2 自然资源用益物权
  • 2.2.3 自然资源担保物权
  • 2.3 自然资源与现代物权法的关系
  • 2.3.1 法学中的自然资源
  • 2.3.2 自然资源与现代物权法关系梳理
  • 2.3.3 自然资源与现代物权法关系总结
  • 3 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绿色”属性的认知
  • 3.1 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绿色”属性的理论体现
  • 3.1.1 我国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应彰显的理念
  • 3.1.2 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
  • 3.1.3 我国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3.1.4 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伦理观
  • 3.2 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绿色”属性的制度显现
  • 3.2.1 国外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绿色”体现
  • 3.2.2 制度人假设的转变
  • 4 传统物权制度“绿色”属性的缺失
  • 4.1 现行物权制度环境保护功能的缺失
  • 4.1.1 自然资源物权的不完整性
  • 4.1.2 公有产权主体界定不明
  • 4.1.3 产权流转性低
  • 4.1.4 “公共利益”的滥用
  • 4.2 现行自然资源调配认识失误
  • 4.2.1 自然资源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背离
  • 4.2.2 政府干预的错位
  • 4.2.3 自然资源生态整体性联系的割裂
  • 5 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绿色”构建
  • 5.1 “绿色”之理论基础
  • 5.1.1 社会学理论分析
  • 5.1.2 产权理论分析
  • 5.1.3 国家干预理论的发展
  • 5.1.4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启示
  • 5.2 我国自然资源物权制度构建的原则
  • 5.2.1 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52]
  • 5.2.2 整体性和区域性相结合原则
  • 5.2.3 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视野下林农权益的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3)
    • [2].论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机制建立中的多元关系[J]. 林业资源管理 2012(06)
    • [3].森林资源物权的双重性与公共权力的介入[J]. 政法论坛 2008(01)
    • [4].森林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J]. 法制博览 2020(23)
    • [5].浅析自然资源物权与国民经济发展[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11)
    • [6].循环经济理念下自然资源物权的发展[J]. 学术交流 2010(04)
    • [7].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路径的整合与创新[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02)
    • [8].论《物权法》与循环经济的发展[J]. 商业时代 2008(01)
    • [9].自然资源物权的选择与归属[J]. 法律方法 2010(00)
    • [10].日本资源物权制度的种类、特色与启示[J]. 法学杂志 2010(01)
    • [11].统筹城乡背景下森林资源流转法律问题研究——以重庆市森林资源流转改革为例[J]. 林业经济问题 2010(04)
    • [12].论法学意境中的自然资源概念[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7)
    • [13].论我国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基本理念之革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4].海域物权的法律属性研究及立法模式选择[J]. 政法论丛 2008(02)
    • [15].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说[J]. 法学研究 2013(04)
    • [16].试论森林资源权利现存的问题与完善体系的建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8)
    • [17].我国森林资源物权法律制度初探[J]. 法制与社会 2010(05)
    • [18].国外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共性实现问题研究综述[J]. 盛京法律评论 2019(01)
    • [19].论自然资源的物权法规制[J]. 世界农业 2008(06)
    • [20].国内自然资源物权体系相关问题研究述评[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9)
    • [21].论自然资源物权构造的理论困境——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2].进入煤炭产业市场的特许权设置[J]. 煤矿现代化 2011(01)
    • [23].林权概念的体系化研究[J]. 东南学术 2011(06)
    • [24].水权优先权初论[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2)

    标签:;  ;  ;  ;  

    论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绿色”属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