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人文性教学

谈高中语文人文性教学

□邵丽华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语文课程应从教材文本出发,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实际水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应该是语文课程的努力方向。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学的浓缩和精华,是人类生活艺术的文明结晶。我们知道文学首先是人学,具有人的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人文性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创新。

1创造培养人文精神的条件现代语文教育要求教师把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借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这就需要教师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先进的技术为语文所用,把大自然、把社会生活、把艺术搬进课堂。多媒体技术利用投影仪、电脑、网络等设备,以声音、色彩、图像等形式演绎教学内容,化静为动,直观形象,变平面的抽象教学为立体的形象教学,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把学生带入课文的佳境。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传统的教法是老师串讲字词、解析内容,显得比较抽象乏味。而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选取“朦胧月色下的荷塘”、“月朗星稀的夜晚”、“圆月高挂夜空”和“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的塘上荷花”等画面,配以潺潺流动但并不欢快的水声和偶尔热闹时而单调的蛙声,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然后配乐朗诵,让学生观其“景”,体其“情”。教学中教师只需要作适当点拨即可: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环境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如何通过景物来体现他那份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多媒体教学技术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习的情感,形成学习的动机,为学生培养人文精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发展学生的健康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对教材文本的学习,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和实践,以此来提高其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积极乐观的情绪、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要让学生从教材文本中能够感悟其中的人文之美,一方面,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文本知识的不断内化过程中进行自我发展创新,以发挥文本的外化激励生成作用。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并平静接纳别人和自己的良好品质。对于作品和社会中的人和事,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评价别人和被人评价的机会。比如,学生的书写、朗读、口述、作文等都可以由学生去评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或组织各种形式的语言竞赛,比如作文、朗读、演讲、辨论等竞赛。平时课堂教学中,可随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除此而外,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也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所积极倡导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彼此协作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以文本为外化生成载体,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不仅是共同完成任务的需要,而且也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需要,更使学生未来发展创新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当且可以承担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任务。比如,齐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演课本剧、互相批改作业、共同讨论问题、共同出板报、分组比赛等,都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

3培养学生主体鲜活个性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就由知识本身转变为人的发展,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应该教育学生由“知识中心”转变为“课程中心”,课程由“防教师课程”转变为“教师自觉参与开发课程”。教师应该是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促进者和管理者,不断地参与课程开发,与学生对话、与专家对话,“想学生所想”。随着语文选修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对话文化”等正在逐步演变为培养学生人文性的创新之举。语文课程应该为学生个性发展自由的发展空间。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鲜活个性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个性将是学生立足于社会,对各种情境和环境刺激做出反应,更是学生未来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教材文本知识本身就是人文性的一种体现。教师用大量时间进行对文本迁移,就是对人文知识的一种升华。这种升华应该是对学生主体个性思想的一种发展。对此,笔者认为,不论怎样划分知识类型,什么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什么客观知识、生成性知识,知识本身都包含着“人文”的特性,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都包含着对人的一种礼赞。这也是我们语文教育者不可忽视的。

4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语文的学科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本质性认识与理解。过去把语文教学看成是语言工具训练课,教学中没有思维的碰撞、心灵的触动与情感的熏陶。造成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没有得到体现。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人生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突出地位加以重视,给予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应有的地位,但是,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功能,应当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有机的统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在听、说、读、写之外的翻新。所以,我们在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同时,绝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为代价。而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切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语文基本能力的提高。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在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才有可能得到实现。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职教中心

标签:;  ;  ;  

谈高中语文人文性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