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型制冷换热器传热与流阻特性的实验研究

SK型制冷换热器传热与流阻特性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换热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传热性能的好坏对节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翅片管式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化工、冶金、空调、食品冷藏加工等诸多行业,特别是在制冷及空调领域,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应用更为广泛,而优化和提高翅片管式换热器空气侧的传热和流阻特性,也就相应的成为制冷空调领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换热器空气侧性能受自身结构参数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自身结构参数包括翅片间距、翅片厚度、管排数等,外界环境因素包括换热器进口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迎面空气流速、空气流量以及空气进风条件(自由进风、受限进风)等。目前,结霜工况下工作的制冷换热器基本上采用平翅片,高效翅片的使用未见报道。干工况下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都表明,在平翅片上开小圆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强化传热措施,其强化机理在于,小孔可以破坏边界层以及增强气流的扰动,从而使局部换热系数提高。对称圆孔翅片和三对称大直径圆孔翅片(又简称SK型翅片)就是依据此原理为改进依据发展起来的。前期模拟及相关实验都证实,相对于矩形平翅片,SK型翅片具有最优的强化传热效果。方赵嵩利用FLUENT软件对平翅片、对称圆孔翅片和SK型翅片空气侧的流动及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不同风速下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努谢尔特数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早期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误差控制在10%以内。同时,模拟结果还表明:同等条件下,SK型翅片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比平翅片平均高出25.7%。在模拟结果证实SK型翅片是一种传热效果优越的片型的基础上,方赵嵩利用风洞试验台在结霜工况下对平翅片、对称圆孔翅片和SK型翅片管式换热器进行了换热与制冷性能的对比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结霜工况下下,与平翅片及圆孔翅片相比,SK型翅片的强化传热效果最好。为进一步说明SK型翅片优越的强化传热效果,并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SK型翅片可以量化生产。张杰等人制作了平翅片冷风机及SK型翅片冷风机各一台,并将已有的按冷库标准建造的人工气候室进行改造,对两台冷风机的节能性能进行了对比性工业样机试验。试验结果证实:本项目所开发出来的SK型制冷换热器是一种传热性能优异、能效比高的节能产品,以上研究成果结果还不能全面反映SK型翅片的空气侧特性,目前,有关换热器空气侧性能的研究主要分为: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由于制冷工况下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在换热器内部的流态极其复杂,这就使得数值模拟难以得到可靠的研究结果。因此,目前对换热器空气侧特性的研究,主要还是以实验研究为主。本文在前人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已有风洞试验台,在结霜工况下,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SK型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传热和流阻特性,分析了不同入口空气流速和相对湿度对SK性翅片管式换热器传热与流阻特性的影响情况,并回归出SK型翅片管的努谢尔特数Nu和摩擦系数f的准则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①入口空气温度恒定为28℃时,在实验时间段内,SK型翅片管表面霜层生长始终处于结晶生长期时,SK型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制冷量Φ、翅片表面传热系数h和空气侧压降ΔP值都随着入口空气流速和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在相同的入口空气流速和相对湿度下,换热器的制冷量Φ、翅片表面传热系数h和空气侧压降ΔP值随着结霜时间的进行是不断增大的。②入口空气温度恒定18℃时, SK型翅片管表面结霜经历了三个阶段——结晶生长期、霜层生长期和霜层充分生长期。此时,SK型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制冷量Φ、翅片表面传热系数h、空气侧压降ΔP和COP值都随着入口空气流速和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在相同的入口空气流速和相对湿度下,换热器的制冷量Φ、翅片表面传热系数h和COP值随着结霜时间的进行是先增大而后逐渐降低。结霜工况下,对不同入口空气流速和相对湿度对SK型翅片管式换热器传热及阻力特性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阐明了结霜工况下SK型翅片管式换热器换热及内部流动的内在机理,加深了对SK型翅片管式换热器工作过程的理解,为SK型翅片管式换热器阻力和热工的优化设计提供基础依据,为其工业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2 强化传热理论概述
  • 2.1 强化传热技术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目的和重要意义
  • 2.1.1 强化传热技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 2.1.2 强化传热的社会需求
  • 2.1.3 强化传热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 2.2 强化传热的途径和分类
  • 2.2.1 强化传热的基本途径
  • 2.2.2 强化传热技术的分类[4][5][6]
  • 2.3 强化传热在空调中的应用
  • 2.3.1 空气侧强化换热研究
  • 2.3.2 管内制冷剂侧相变换热的强化
  • 2.3.3 减小翅片与管子间的接触热阻
  • 2.3.4 翅片与换热管的组合性能
  • 2.3.5 管束传热性能与流阻性能研究
  • 2.3.6 空气动力性能研究
  • 2.4 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
  • 2.5 强化传热技术发展趋势
  • 3 管外横掠翅片管强化传热及流阻研究动态
  • 3.1 强化传热技术在翅片管式换热器中的应用
  • 3.1.1 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研究意义
  • 3.1.2 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管外翅片类型
  • 3.2 间断型翅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3.2.1 干工况下的研究进展
  • 3.2.2 湿工况下的研究进展
  • 3.2.3 结霜工况下的研究进展
  • 3.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4 三对称大直径圆孔翅片管的研究现状
  • 4.1 SK 型翅片管
  • 4.2 SK 型翅片空气侧的传热与流阻特性数值模拟
  • 4.2.1 速度u=1m/s 时计算结果分析
  • 4.2.2 速度u=4m/s 时计算结果分析
  • 4.2.3 不同翅片模拟结果的比较
  • 4.3 结霜工况下翅片管式换热器的节能性能实验研究
  • 4.3.1 制冷量Φ0 的对比结果
  • 4.3.2 当量表面传热系数ho 的对比结果
  • 4.3.3 压缩机能效比COP 的对比结果
  • 4.4 SK 型制冷换热器的样机试验研究
  • 4.5 本章小结与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 5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5.1 实验系统
  • 5.2 试件设计
  • 5.2.1 试件设计原理
  • 5.2.2 翅片类型
  • 5.3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5.3.1 换热器制冷量
  • 5.3.2 翅片表面当量表面传热系数
  • 5.3.3 翅片表面空气侧的阻力
  • 5.3.4 压缩机能效比COP
  • 5.3.4 定性参数及无因次准则数
  • 5.4 热平衡计算
  • 5.5 实验方法
  • 5.5.1 测量仪器的选择
  • 5.5.2 实验步骤
  • 5.6 本章小结
  • 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6.1 入口空气温度28℃时SK 型翅片管实验结果及分析
  • 6.1.1 不同进口空气风速对SK 型翅片管传热与流阻性能影响的分析
  • 6.1.2 不同进口空气相对湿度对SK 型翅片管传热与流阻性能影响的分析
  • 6.1.3 翅片表面霜层的变化
  • 6.2 入口空气温度18℃时SK 型翅片管实验结果及分析
  • 6.2.1 不同进口空气风速对SK 型翅片管传热与流阻性能影响的分析
  • 6.2.2 不同进口空气相对湿度对SK 型翅片管传热与流阻性能影响的分析
  • 6.2.3 翅片表面霜层的变化
  • 6.2.4 压缩机COP 值随不同入口空气流速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
  • 6.3 本章小结
  • 7 SK 型翅片管式制冷换热器传热与流阻实验的回归分析
  • 7.1 建立回归模型及回归方法
  • 7.2 入口空气温度为28℃时SK 型翅片管的实验数据处理结果
  • 7.2.1 努谢尔特数Nu 和雷诺数Re 的关系
  • 7.2.2 摩察系数f 和雷诺数Re 的关系
  • 7.2.3 SK 型翅片管式换热器传热与流阻关联式
  • 7.3 入口空气温度为18℃时SK 型翅片管的实验数据处理结果
  • 7.3.1 努谢尔特数Nu 和雷诺数Re 的关系
  • 7.3.2 摩察系数 f 和雷诺数 Re 的关系
  • 7.3.3 SK 型翅片管式换热器传热与流阻关联式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SK-Ⅱ的研发理念探究日本文化对自然的尊崇[J]. 现代商业 2020(15)
    • [2].SK手刮聚脲在梅山水库连拱坝伸缩缝处理中的应用[J]. 江淮水利科技 2020(04)
    • [3].传统SK型静态混合器与开缝式SK型静态混合器的性能探讨[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01)
    • [4].基于公司战略角度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以SK公司为例[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11)
    • [5].关于SK公司存货管理的优化措施[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10)
    • [6].网络时代下广告中的标签化现象探析——以SK-Ⅱ“相亲角”广告为例[J]. 上海商业 2019(12)
    • [7].境外水电站项目隧洞工程施工进度影响因素分析——以巴基斯坦SK水电站项目为例[J]. 水利水电快报 2020(05)
    • [8].SK型静态混合器内流体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3(06)
    • [9].SK型静态混合器固体颗粒冲蚀磨损分析[J]. 润滑与密封 2014(12)
    • [10].SK型静态混合器内气-液两相流单气泡运动实验研究[J]. 当代化工 2012(12)
    • [11].SK电讯:为残疾人“定制”服务[J]. 通信世界 2008(18)
    • [12].SK型静态混合器停留时间分布特性研究[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8(02)
    • [13].SK型静态混合器的液液分散数值模拟[J]. 河北工业科技 2016(03)
    • [14].高黏度流体在SK型静态混合器内的流动特性[J]. 化学工程 2009(04)
    • [15].SK型静态混合器出口速度特性研究[J]. 化工机械 2008(05)
    • [16].韩国SK公司设备管理模式浅析[J]. 中国设备工程 2008(11)
    • [17].SK聚脲在宁夏红寺堡鸭爪子沟渡槽降糙增流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10)
    • [18].SK静态混合器内各截面停留时间分布实验研究[J]. 化学工程 2011(06)
    • [19].SK静态混合器内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03)
    • [20].胜软石油与SK达成物联网战略合作[J]. 物联网技术 2011(07)
    • [21].基于小波变换的SK型静态混合器速度脉动特性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0(01)
    • [22].SK型静态混合器湍流速度脉动特性[J]. 化学工程 2009(05)
    • [23].SK型静态混合器流体湍流时传热性能的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8(03)
    • [24].从“SK-Ⅱ事件”看政府规制经济中的事实行为[J]. 法制与社会 2008(16)
    • [25].开缝式SK型静态混合器与可调涡旋静态混合器的性能数值优化[J]. 热力发电 2014(11)
    • [26].SK双组分慢反应聚脲在浆砌石坝面防渗处理中的应用[J]. 大坝与安全 2020(03)
    • [27].视觉语法视角下护肤品广告的互动意义研究——以SK-Ⅱ神仙水广告为例[J]. 英语广场 2019(11)
    • [28].北疆SK水利枢纽厂址布置选择[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3(01)
    • [29].边界条件对SK型静态混合器层流流场的影响[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30].中英企业优势互补打造高质量项目——以巴基斯坦SK水电站为例[J]. 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9(10)

    标签:;  ;  ;  ;  ;  

    SK型制冷换热器传热与流阻特性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