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临床实用的快速、简便的肺炎支原体(Mycoplama pneumoniae,MP)感染早期诊断方法。通过比较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和冷凝集试验法(cold agglutination test,CAT)检测肺炎支原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来证实快速液体培养法的优越性。为呼吸系统感染临床经验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MP快速液体培养法对150例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同时做痰细菌培养及咽拭子MP培养,并作血清CAT试验。150例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在3~94岁,其中<18岁25例,18~60岁67例,≥60岁58例。下呼吸道感染142例,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48例、肺炎患者34例、肺癌合并感染21例、支气管炎2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11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4例、肺纤维化合并感染4例。此外还有上呼吸道感染8例。结果:在15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快速液体培养法检出MP阳性54例,CAT法阳性21例,阳性率分别为36.0%(54/150)和14.0%(21/150),二者均阳性16例(16/150),两种检测方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25.3,P<0.05)。研究结果显示MP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MP的阳性概率高于CAT法。两种检测方法男女之间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x2=0.43,P>0.05和x2=0.19,P>0.05)。各年龄组之间MP快速液体培养法有统计学差异(x2=15.2,P<0.05),≥60岁老年人阳性率低于青年人及儿童。各年龄组之间CAT法有统计学差异(x2=8.41,P<0.05),<18岁年龄组高于成人。<18岁年龄组两种检测方法检测MP的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33,P>0.05)。18~60岁年龄组MP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MP的阳性率为37.3%(25/67),CAT法检测MP的阳性率为11.9%(8/67)。两种检测方法检测MP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0.24,P<0.05)。≥60岁年龄组MP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MP的阳性率为31.0%(18/58),CAT法检测MP的阳性率为8.6%(5/58)。两种检测方法检测MP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9.39,P<0.05)。研究结果显示,MP快速液体培养法在成人检测MP的阳性概率高于CAT法。MP阳性54例,共获取148份合格痰标本,共分离出59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2株,包括不动菌属10株、假单胞菌属8株、肠杆菌属7株、克雷伯菌属6株、埃希菌属5株、寡养单胞菌属3株、枸橼酸杆菌属2株、哈夫尼菌属1株;革兰阳性球菌11株,葡萄球菌属9株、链球菌属2株;真菌6株,均为白色念珠菌,无革兰阳性杆菌。MP阳性54例中痰培养无菌落发育患者30例,分别经阿奇霉素(A组)、β内酰胺类(B组)、阿奇霉素+β内酰胺类或单用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新喹诺酮类(C组)药物治疗,疗程10~14天。其中A组7例,6例有效,有效率为85.7%(6/7)。B组8例,仅1例有效,有效率为12.5%(1/8)。C组15例,14例有效,有效率为93.3%(14/15)。三组治疗方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7.30,P<0.05)。MP阳性54例中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24例,亦经A组、B组、C组治疗,疗程10~14天。其中A组7例,2例有效,有效率为28.6%(2/7)。B组10例,6例有效,有效率为60.0%(6/10)。C组7例全部有效,有效率为100.00%(7/7)。三组治疗方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7.66,P<0.05)。结论:MP快速液体培养法快速、简便、无创,优于CAT,对MP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如果标本中含有大量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时,可能对支原体培养基有影响,导致假阳性。本研究显示MP阳性且痰培养无细菌发育患者阿奇霉素、阿奇霉素+β内酰胺类或新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单独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提示呼吸道感染患者特别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onity acquried pneumonia,CAP)患者治疗应选择新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或阿奇霉素+β内酰胺类或新喹诺酮类药物覆盖MP。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肺炎支原体发病机制及诊断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现有液体培养法检测解脲脲原体效果的评价[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01)
    • [2].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液体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05)
    • [3].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液体培养法检测新生儿解脲支原体的临床意义[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06)
    • [4].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法的实验诊断学评价[J]. 四川医学 2016(12)
    • [5].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法检测的实验评价[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08)
    • [6].磁珠法在抗酸杆菌快速检测中可行性的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10)
    • [7].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与被动凝集法的应用比较[J]. 辽宁医学杂志 2010(06)
    • [8].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应用[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9)
    • [9].一种简便的幽门螺杆菌液体培养法的构建[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02)
    • [10].红曲霉液体培养法制备姜黄素的工艺优化[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3)
    • [11].QF-PCR和液体培养法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解脲支原体的临床意义[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01)
    • [12].两种方法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中的比对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16)
    • [13].PCR法和液体培养法检测支原体结果与药敏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03)
    • [14].液体培养法、固液结合培养法和PCR法在支原体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研究 2018(02)
    • [15].固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及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检测价值及药敏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 2018(12)
    • [16].解脲脲原体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结果的比较[J]. 海南医学 2009(S3)
    • [17].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03)
    • [18].解脲脲原体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13)
    • [19].低聚木糖抑菌活性的研究[J]. 中国酿造 2013(11)
    • [20].固体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检测在支原体感染诊断中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16)
    • [21].三种方法筛查解脲脲原体的效果比较[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02)
    • [22].实用液-固培养基联合检测支原体培养的方法[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9(06)
    • [23].两种检测方法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25)
    • [24].变色液体培养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核杆菌耐药的方法比较及其临床应用[J]. 临床肺科杂志 2009(03)
    • [25].樟芝的药理作用及人工培育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 2020(06)
    • [26].四种检测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比较[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16)
    • [27].PCR法和液体培养法检测不孕不育症妇女解脲脲原体感染及与抗精子抗体的相关性[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06)
    • [28].手工判读MGIT法检测分枝杆菌的效果评价[J]. 疾病监测 2011(11)
    • [29].男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检测方法比较[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01)
    • [30].解脲脲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J]. 热带医学杂志 2008(09)

    标签:;  ;  ;  

    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