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6岁—20岁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16岁—20岁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

论文题目: 我国16岁—20岁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 陈广

导师: 袁作生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田径,后备人才

文献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着眼于目前我国所处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定性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对我国目前田径竞技后备人才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将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定义为:在身体、心理上具有运动能力的潜力,正在接受科学、系统的田径训练和参与运动竞赛,在田径项目上具有取得优异成绩可能性的个人。研究结果表明:“金字塔”型选材模式是目前我国培养田径竞技后备人才的正确抉择;我国目前竞技田径运动总体上表现为田赛项目发展状况好于径赛项目,女子项目发展情况好于男子项目;但各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彼此之间专项成绩差距较大,缺乏高水平运动员群体,是制约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加速发展的阻碍;我国田径各项目后备人才在与国外同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对比上,对比结果显示均优于我国成年选手与国外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对比,显示目前我国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发展的良好态势;而目前田径项目后备人才的队伍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随全运会波动的态势,表明各省市自治区竞技体育队伍仍以全运会成绩为重,奉行“全运战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用2000年——2004年期间我国田径竞技后备人才众多数据进行Q型聚类处理,首次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储备情况分为优秀、良好、较差、差等不同级别的四类地区;并创新性的以判别函数对各类地区进行数学描述;各区域决策层可据此在未来数年内对本区域田径竞技后备人才情况进行合理定位,对项目训练进行合理布局。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的R型因子分析,发现目前影响我国田径竞技人才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教练员因子、科研因子、从训人员因子、训练因子、经济因子、管理因子、选材因子、心智因子、社会因子、价值观因子、参赛因子、家庭因子、人员流动因子;教练员执教能力是制约我国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建立教练岗位证书制度,加强教练员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管理层应对制度的执行加大监管力度。我国在田径项目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拔苗助长”现象的出现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淘汰率偏高的客观现实,都充分反映了我们的竞赛制度与训练体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种状况必须予以相应的调整。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赛制改革。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言

2 文献综述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背景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2.1.2 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原则

2.2 我国田径竞技运动与可持续发展

2.3 研究成果综述

2.3.1 三级训练体制

2.3.1.1 三级训练体制的作用

2.3.1.2 三级训练体制面临的问题

2.3.1.3 “大厦型”培养模式

2.3.1.4 “金字塔型”抑或“大厦型”

2.3.2 青少年运动员竞赛体制与训练的“早期专项化”问题

2.3.3 运动员“出口”不畅

2.3.4 选题依据及研究价值

3 研究对象

3.1 研究对象

3.2 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定义

3.3 研究对象时间界定

3.4 研究对象空间界定

3.4.1 运动项目合理布局的必要性

3.4.2 我国田径竞技运动现状的客观现实性

4 研究方法

4.1 定性研究

4.1.1 文献资料法

4.1.2 访谈法

4.1.3 逻辑分析法

4.2 定量研究

4.2.1 问卷调查法

4.2.2 数理统计法

4.3 研究数据来源

5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5.1 转型期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概况

5.1.1 我国竞技田径运动现状

5.1.1.1 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5.1.1.1.1 径赛项目现状

5.1.1.1.2 田赛项目现状

5.1.1.1.3 全能项目现状

5.1.2 小结

5.2 我国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发展状况

5.2.1 我国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发展现状

5.2.1.1 径赛项目后备人才现状

5.2.1.2 田赛项目后备人才现状

5.2.1.3 全能项目后备人才现状

5.2.2 小结

5.3 我国各区域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发展潜力分析

5.3.1 我国各地域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发展状况类别分析

5.3.1.1 我国各地域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发展状况聚类分析

5.3.1.2 我国各地域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发展状况聚类结果描述

5.3.2 我国各地域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发展状况分类及其判别函数表达

5.3.3 小结

5.4 我国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5.4.1 影响因素确定

5.4.2 影响因素分析

5.4.3 小结

5.5 我国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发展对策探讨

5.5.1 “举国体制”发展完善

5.5.2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5.5.3 基层训练科研投入

5.5.4 青少年训练比赛有机结合

5.5.5 小结

6 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件

发布时间: 2008-01-04

参考文献

  • [1].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欣.上海体育学院2012

相关论文

  • [1].对我国优秀田径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D]. 范秦海.河北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我国16岁—20岁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