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对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七氟醚对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阿曲库铵的药效作用强度,临床作用时间以及肌松恢复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腹部肿瘤手术全麻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0-60岁,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病史,肝肾功能正常,术前未用已知的可影响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药物。将病人随机分为三组:P组:异丙酚+阿曲库铵肌松维持组;I组:异氟醚+阿曲库铵肌松维持组;S组:七氟醚+阿曲库铵肌松维持组。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0.5mg阿托品。麻醉诱导前建立稳定的肌松监测,在TOF模式监测下,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4-0.05mg/kg,舒芬太尼0.5ug/kg,依托咪酯0.3mg/kg,病人入睡推注阿曲库铵0.6mg/kg(20秒注毕),待T1降至5%以下时行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异丙酚持续血浆靶控输注1-4ug/ml,复合瑞芬太尼0.25ug/kg/min输注(P组n=15);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2MAC(I组n=15),术中必要时追加舒芬太尼0.3-0.5ug/kg;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2MAC(S组n=15),术中必要时追加舒芬太尼0.3-0.5ug/kg,阿曲库铵在三组均在阿曲库铵首次剂量注毕后,至T1术值恢复到25%时,启动阿曲库铵恒速输注,剂量为0.5mk/kg/h。毕前20分钟左右停止输注阿曲库铵,此后任其自然恢复,不予任何拮抗药。术毕时停止异丙酚输注,异氟醚、七氟醚吸入,待病人完全恢复(即TOFR>0.7,潮气量>400ml,且能呼之睁眼并持续抬头5秒以上)即可常规吸痰拔除气管导管。三组在诱导过程及麻醉维持中,BIS值控制在45-55范围内,HR和MAP的值控制在HR(80-120次/min),MAP(60-90mmHg)范围内,PETCO2维持在35-45mmHg。术中记录:T1降至5%的时间及此时的气管插管条件:麻醉诱导时(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5min(T4)、T125%(T5)、启动阿曲库铵恒速输注后5min(T6)、术前20分钟停止输注阿曲库铵(T7)、T175%(T8)、TOFR0.7(T9)九个时间点的MAP、HR、SpO2、PETCO2、BIS值以及食道温度的变化。并记录起效时间(即阿曲库铵注毕至T1降至0%的时间)、临床维持时间(T125%.即阿曲库铵注毕至T1恢复到25%的时间)、T175%(即阿曲库铵注毕至T1恢复到75%的时间)、恢复指数(T1高度从25%到75%的时间)以及TOFR0.7的时间(T4/T1=0.7)。结果:1、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注入阿曲库铵0.6mg/kg后,当T1<5%时行气管插管,插管条件满意评分8.64±0.5(根据Krirg改良法评分);P组、I组和S组三组内T2-T8与T1比较血压降低(P<0.05);三组内T2与T1比较心率降低(P<0.05)。2、阿曲库铵的起效阿曲库铵的起效在P组、I组和S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阿曲库铵的维持时间P组、I组和S组的首剂阿曲库铵从注射到T1为25%,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I组和S组肌松时间延长,S组肌松时间延长更长(P<0.05)。4、阿曲库铵的肌松恢复P组、I组和S组各组的恢复指数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组和S组时间延长,I组时间延长更长(P<0.05);各组的TOFR0.7两两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I组和S组时间延长,I组时间延长更长(P<0.05)。结论:1、1.2 MAC七氟醚、异氟醚维持麻醉可延长阿曲库铵的肌松时间和肌松恢复时间。2、七氟醚维持麻醉延长阿曲库铵的肌松时间较异氟醚长,且麻醉结束时肌松恢复时间较异氟醚短。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麻醉方法与监测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
  • 3.2 麻醉诱导插管评分
  • 3.3 三组各时间点BIS值比较
  • 3.4 三组间循环状态的比较
  • 3.5 术中三组间酸碱度、水电解质情况比较
  • 3.6 阿曲库铵起效、维持和恢复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七氟醚
  • 4.2 阿曲库铵
  • 4.3 BIS对麻醉的影响
  • 4.4 麻醉诱导
  • 4.5 麻醉维持
  • 4.6 七氟醚、异氟醚和异丙酚对阿曲库铵实效的影响
  • 4.7 实验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术后肌松作用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J]. 新医学 2019(04)
    • [2].异氟烷对小鼠肌松作用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药 2010(06)
    • [3].腹腔注射七氟烷、恩氟烷对小鼠肌松作用的观察[J]. 世界临床药物 2010(05)
    • [4].静脉应用硫酸镁对维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5].七氟烷吸入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 2009(07)
    • [6].低温体外循环对婴幼儿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3(11)
    • [7].异氟烷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23)
    • [8].近日节律对维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4(03)
    • [9].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小儿肌松作用比较[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4(03)
    • [10].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效果比较[J]. 医学信息 2020(10)
    • [11].近日节律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J].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05)
    • [12].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老年手术肌松作用的比较[J]. 吉林医学 2014(30)
    • [13].舒更葡糖钠拮抗小儿扁桃体手术后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观察[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0(02)
    • [14].丙泊酚与芬太尼静脉全麻下老年人持续输注国产维库溴铵及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比较[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03)
    • [15].顺式阿曲库铵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肌松作用的影响[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9(05)
    • [16].顺式阿曲库铵不同插管剂量对新生儿肌松作用时效的影响研究[J]. 河南医学研究 2014(12)
    • [17].鞘内及侧脑室注射NMDA、荷包牡丹碱对异氟烷肌松作用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1(11)
    • [18].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小儿肌松作用的比较[J]. 上海医学 2010(02)
    • [19].不同年龄组用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肌松作用的观察[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6)
    • [20].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顺式阿曲库铵作用时间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07)
    • [21].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对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8(12)
    • [22].通气方式改变对老年患者肌松效应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07)
    • [23].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药效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14(10)
    • [24].顺式阿曲库铵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全凭静脉麻醉肌松作用的疗效比较[J]. 河北医药 2012(16)
    • [25].持续输注小剂量多巴胺对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肌松作用消退时间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09)
    • [26].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0(05)
    • [27].腹腔注射异氟醚、乳化异氟醚对小鼠肌肉松弛作用的观察[J]. 中国医疗前沿 2012(03)
    • [28].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的应用比较[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22)
    • [29].舒芬太尼对全麻患者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9(09)
    • [30].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17)

    标签:;  ;  ;  

    七氟醚对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