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地区采集技术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地区采集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已经成为长庆油田重点勘探领域,但该区域山前带高陡岩层出露或巨厚砾石层的覆盖、地表起伏大等复杂的地表条件、逆冲和逆掩推覆等复杂地下地质构造发育、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等原因,造成资料难得,且资料信噪比低,连续性差。通过对近几年长庆物探处在西缘前陆地区采集技术创新的总结,摸索出适用于复杂构造区勘探的采集技术,利用浅表层岩性调查建立地表模型,利用正演模型设计灵活观测系统,在时间域、空间域高密度采样,逐段逐点设计激发井深,优化激发因素,配合较成熟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多方法联合静校正、多域去噪、叠前时间偏移),得到能满足构造勘探的资料,为长庆油田公司增储上量做出新的贡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勘探背景
  • 1.2 勘探简史
  • 第二章 问题分析
  • 2.1 问题提出
  • 2.1.1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 2.1.2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 2.2 地震勘探难点
  • 2.3 对应技术措施
  • 第三章 西缘前陆地震勘探特色技术
  • 3.1 地震资料采集特色技术
  • 3.1.1 巨厚黄土区表层结构精细调查技术
  • 3.1.2 基于模型正演的照明分析技术
  • 3.1.3 06年系统攻关试验
  • 3.1.4 08年野外采集方法论证
  • 3.1.5 非纵勘探技术
  • 3.2 地震资料处理特色技术
  • 3.2.1 高精度静校正技术
  • 3.2.2 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
  • 3.2.3 高保真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 3.2.4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
  • 第四章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勘探实例
  • 4.1 西缘前陆逆冲断裂研究
  • 4.1.1 西缘前陆逆冲断裂研究
  • 4.1.2 主要技术措施
  • 4.1.3 应用效果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前陆逆冲带复合结构与生长[J]. 地质力学学报 2020(05)
    • [2].被母亲托起的梦想[J].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1(12)
    • [3].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前陆带构造变形特征及意义[J]. 地质科学 2013(03)
    • [4].川西北前陆扩展砂箱物理模拟及其深层晚期扩展变形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20(06)
    • [5].苏北地区前陆变形特征与形成机制[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3(03)
    • [6].大巴山前陆叠加构造力学特征的模拟研究[J]. 地学前缘 2009(03)
    • [7].湖北省上扬子地块北缘前陆褶冲带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初探[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S1)
    • [8].产学研推相结合促合作社发展——北京前陆马村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J].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1(09)
    • [9].大巴山前陆带东段神农架地区构造变形研究[J]. 地质力学学报 2009(02)
    • [10].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主断裂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流体的响应[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11].《前陆类含油气盆地共性及案例分析》出版[J]. 石油实验地质 2008(01)
    • [12].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前陆构造中—新生代构造隆升史[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4(01)
    • [13].山前带地质及油气成藏特征探讨[J]. 现代地质 2013(05)
    • [14].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形成机理分析[J]. 地质学报 2010(09)
    • [15].广东海丰地区下侏罗统长埔组浅海沉积与前陆构造背景[J]. 沉积学报 2012(02)
    • [16].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的成因:来自砂箱实验的认识[J]. 地质学报 2011(09)
    • [17].大巴山造山过程有机流体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18].前陆褶皱造山带箱状褶皱变形特征:基于砂箱构造物理模拟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30)
    • [19].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带荆竹坝——石窝剖面磁组构特征及其对构造演化的制约[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4)
    • [20].大巴山前陆北西向褶皱的厘定及其意义[J]. 地质论评 2009(01)
    • [21].龙门山南段前陆区晚第四纪构造变形样式[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 [22].印支期龙门山造山楔推进作用与前陆型礁滩迁移过程研究[J]. 岩石学报 2014(03)
    • [23].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J]. 科技与企业 2014(08)
    • [24].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斜坡区新近系沙湾组油气成藏特征[J]. 新疆地质 2015(03)
    • [25].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前陆大气区基本特征及勘探有利区[J]. 天然气工业 2012(03)
    • [26].重建北川 新的规划建设已经逐步落实[J]. 城乡建设 2010(04)
    • [27].大巴山西北缘浅层次叠加褶皱变形分析:以镇巴县简池地区为例[J]. 地学前缘 2019(02)
    • [28].大别造山带南界襄樊—广济断裂带的演化规律与构造意义[J]. 地质科学 2012(02)
    • [29].南大巴山前缘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 内江科技 2014(04)
    • [30].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耦合关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标签:;  ;  ;  ;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地区采集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