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 Linux的2~n伪随机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基于ARM Linux的2~n伪随机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论文摘要

随着计算机软硬水平的不断提高,嵌入式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嵌入式与Linux技术的结合正在推动着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产生了显著的变化。硬件上,嵌入式平台由51系列内核的8位机系统逐步上升到以ARM内核为主流的32位系统;软件上,Linux作为操作系统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以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开源免费等的优势使得其在政府、国防、教育、工业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运用。2~n伪随机多频道激电理论(简称伪随机理论),是由何继善院士率先提出并命名的,其实质是将含有3,5,7…等多个奇数主频率的复合波同时向大地发送,接收机同时接收经大地介质传导的复合波中各主频率电流响应。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基于伪随机理论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观测速度快、装置轻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分析伪随机理论基础上,结合当前嵌入式软硬件发展的最新成果,开展对ARM Linux嵌入式数据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首先,通过需求分析,对各种采集方案比较后,设计系统总体方案。通过数据信息系统驱动总体分析,选用嵌入式板载的音频芯片实现数据A/D转换,完成Linux下采集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其次,在ARM9内核的S3C2410嵌入式处理器硬件平台,按照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搭建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平台;裁剪并移植Linux内核,构建嵌入式文件系统。再次,利用当前流行的嵌入式图形开发库Qtopia Core,结合Sqlite数据库与Linux多线程技术,设计数据采集应用程序,建立数据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模型,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实验。最后,就课题的不足做出总结,并且提出系统后期的改进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 1.1.1 嵌入式系统概念
  • 1.1.2 嵌入式操作系统
  • 1.1.3 从Linux到ARM Linux
  • 1.2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来源
  • 1.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多频激电理论基础
  • 2.1 激发极化法理论概述
  • n系列伪随机信号'>2.2 2n系列伪随机信号
  • n伪随机多频信号简介'>2.2.1 2n伪随机多频信号简介
  • n系列伪随机多频信号的时域分析'>2.2.2 2n系列伪随机多频信号的时域分析
  • n伪随机系统方案及优点'>2.3 2n伪随机系统方案及优点
  • 2.3.1 传统测量方案
  • 2.3.2 伪随机测量方案
  • 2.4 本章小节
  • n伪随机系统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第三章 2n伪随机系统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方案设计
  • 3.1.1 系统需求分析
  • 3.1.2 采集方案比较
  • 3.1.3 系统总体方案
  • 3.1.4 硬件开发平台
  • n伪随机数据采集驱动实现'>3.2 2n伪随机数据采集驱动实现
  • 3.2.1 设备驱动程序组成
  • 3.2.2 设备驱动模块加载
  • 3.2.3 设备驱动模块调试
  • 3.2.4 S3C2410 DMA及驱动模型
  • 3.2.5 数据采集驱动实现
  • 3.3 本章小节
  • n伪随机系统的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第四章 2n伪随机系统的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 4.1 Linux移植与搭建
  • 4.1.1 交叉编译环境建立
  • 4.1.2 Bootloader分析与安装
  • 4.1.3 Linux内核裁剪与移植
  • 4.1.4 构建嵌入式文件系统
  • 4.2 嵌入式GUI介绍
  • 4.2.1 嵌入式GUI的特点
  • 4.2.2 常见嵌入式GUI系统比较
  • 4.3 Qtopia core库移植与开发
  • 4.3.1 Qt程序开发流程
  • 4.3.2 定制Qtopia Core库
  • 4.3.3 QtDesigner UI设计
  • 4.4 基于Qt的软件实现
  • 4.4.1 软件模块划分
  • 4.4.2 数据库设计
  • 4.4.3 多线程应用程序实现
  • 4.5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数据分析
  • 5.1 系统测试
  • 5.1.1 五频原始波形测试
  • 5.1.2 RC网络测试
  • 5.2 数据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课题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课题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ARM Linux舞台调光台的研究与实现[J].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2].基于ARM Linux的嵌入式通信控制器设计[J]. 制导与引信 2010(03)
    • [3].一种基于ARM Linux的视频采集系统的实现[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7(33)
    • [4].嵌入式Linux在汽车ABS数据采集上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安全 2010(11)
    • [5].基于ARM Linux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的快速构建方法[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6].ARM Linux中断系统移植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7].Java Web应用在ARM Linux平台上的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16)
    • [8].基于Arm Linux的电力调控设备工作状态检测装置研究与应用[J].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9(03)
    • [9].扁平设备树FDT在ARM Linux中的应用研究[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7(03)
    • [10].ARM Linux在TE2410开发板上的移植[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31)
    • [11].基于ARM Linux的车载远程监控客户端方案的设计[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2(01)
    • [12].基于ARM Linux的车载远程监控系统客户端软件的实现[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2(04)
    • [13].基于XIP技术的ARM Linux系统的研究与移植[J]. 微计算机信息 2009(17)
    • [14].基于ARM Linux的嵌入式数据库SQLite的移植及图形接口的开发[J]. 科技广场 2008(08)
    • [15].ARM Linux内核编译及在Skyeye上模拟移植[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1(17)
    • [16].ARM Linux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J]. 计算机时代 2010(11)
    • [17].基于ARM Linux的3G无线车载视频监控系统[J]. 现代电子技术 2012(23)
    • [18].基于ARM linux平台的Qt/e自定义键盘实现[J]. 中国水运(下半月刊) 2011(02)
    • [19].基于ARM Linux的嵌入式温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 机电一体化 2010(01)
    • [20].基于嵌入式Linux的无线网络图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21].一种基于S3 C2410的CFID控制系统设计[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22].基于ARM Linux系统的CAN总线车用检测仪[J]. 江苏电器 2008(10)
    • [23].基于Arm CAN现场总线的油库实时监控系统[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1(04)
    • [24].基于ARM linux的电力光纤光路保护硬件系统的设计[J]. 新型工业化 2014(11)
    • [25].基于GPRS的小型集散控制系统设计[J]. 制造业自动化 2013(15)
    • [26].嵌入式Linux下CAN设备驱动的设计[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15)
    • [27].多媒体终端的设计与实现[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22)
    • [28].Linux I2C总线体系结构及I2C设备的访问控制研究[J]. 福建电脑 2011(03)

    标签:;  ;  ;  

    基于ARM Linux的2~n伪随机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