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两地吴茱萸质量分析研究

川渝两地吴茱萸质量分析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吴茱萸为我国次常用中药材,分布范围广泛。由于吴茱萸的种类和产地的不同,药材形态及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上分析方法与检测标准不同,长期以来对不同产地的吴茱萸质量评价不一。川渝两地吴茱萸种类主要以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为主流品种;同属植物石虎(E.rutaecarpa.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在个别县区亦产,但产量小,仅限当地使用。另有贵州及湖南产石虎和疏毛吴茱萸(E.rutaecarpa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果实流入川渝两地使用。因此本试验以川渝两地的吴茱萸主流品种为研究对象,同时对邻近省贵州、湖南等产的吴茱萸样本进行对照分析,尝试建立综合评价川渝两地吴茱萸质量的方法。研究内容:在药材生药分析鉴定基础上,对吴茱萸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并分析,并以ISSR标记的角度测定各个种之间的遗传相似度作为其质量评价的指标,对川渝两地的吴茱萸进行系统的质量分析评价。方法:(1)从分类鉴定、生药性状和组织形态学角度辨别吴茱萸各个种的差异。(2)以挥发油含量为评价指标之一研究不同产地吴茱萸品质差异。(3)采用HPLC法测定吴茱萸药材中主要成分的含量。(4)采用ISSR标记研究川渝两地吴茱萸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1)通过药材性状、显微鉴别可以将吴茱萸的主要三个种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officinalis (Dode) Huang.及疏毛吴茱萸E.rutaecarpa (Juss.) Benth.var.bodinieri (Dode) Huang.区分开。(2)以上三个种的吴茱萸均富含挥发油,但其含量与产地、采收时间、贮藏时间及贮藏条件等有关。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三个种之间的挥发油含量无显著差异,果柄中均无挥发油。(3)通过对吴茱萸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条件选择,可以较好的将吴茱萸的三种有效成分实现分离,基线易跑平。川渝两地21份吴茱萸供试样品果实中柠檬苦素的含量均未达到药典要求,而石虎和疏毛吴茱萸的果柄中吴茱萸总碱和柠檬苦素含量均可以达到药典规定,因此吴茱萸果柄的相关价值尚待开发利用。(4)采用ISSR标记对来自于川渝两地的59份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ISSR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多态性水平较高。20个引物共扩增出132条带,其中105条(占80.5%)具有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9条多态性带,平均6.6条。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化范围0.571~1.000之间,平均值为0.850。聚类分析表明,利用ISSR标记可将供试材料基本分开,在遗传相似系数0.83的水平上,可将59份吴莱萸材料分为7个类群。重庆酉阳板溪、重庆合川与重庆黔江濯水产的吴茱萸遗传相似程度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种质遗传特性相对稳定。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吴茱萸遗传距离差异较大,这表明遗传变异与地域分布有相关性。结论:本文重在说明仅通过一些外在质量指标(色泽、饱满度、香气浓郁)和单一的理化分析(挥发油含量、总生物碱含量)等成分的含量多少来评价吴茱萸质量的优劣,只能片面地反映吴茱萸样品的质量。本文尝试通过内外在结合,含量与成分分析结合,质量与遗传性状结合分析的方式综合评价吴茱萸的质量。对川渝两地吴茱萸形态学考察及挥发油、生物碱和柠檬苦素含量分析表明,重庆黔江濯水乡产的吴茱萸品质优于其他产地的品种。进一步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吴茱萸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ISSR分子标记是评价吴茱萸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据此,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建立了一套吴茱萸真伪、质量优劣的评价方法,为今后吴茱萸种类鉴定、栽培生产及产业化开发奠定了一定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吴茱萸研究进展
  • 1.1.1 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1.2 吴茱萸药材质量评价
  • 1.2 研究工作内容
  • 1.2.1 药源调查
  • 1.2.2 原植物分类鉴定
  • 1.2.3 生药学鉴别
  • 1.2.4 吴茱萸药材挥发油的分析
  • 1.2.5 吴茱萸主要有效成分的分析
  • 1.2.6 吴茱萸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1.2.7 主要技术路线图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生药鉴别材料
  • 2.1.2 挥发油及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材料
  • 2.1.3 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材料
  • 2.2 方法
  • 2.2.1 药源调查
  • 2.2.2 原植物鉴别
  • 2.2.3 性状鉴别
  • 2.2.4 显微鉴别
  • 2.2.5 挥发油提取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 2.2.6 HPLC测定吴茱萸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方法
  • 2.2.7 ISSR标记的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生药学鉴定
  • 3.1.1 原植物鉴别
  • 3.1.2 三种吴茱萸的组织构造
  • 3.1.3 三种吴茱萸粉末显微特征
  • 3.2 挥发油含量结果与分析
  • 3.2.1 吴茱萸挥发油提取结果
  • 3.2.2 按照产地的不同挥发油的含量结果分析
  • 3.2.3 按照提取部位的不同挥发油的含量结果分析
  • 3.3 HPLC测定吴茱萸主要有效成分含量
  • 3.3.1 川渝两地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结果
  • 3.3.2 对三种吴茱萸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对比
  • 3.3.3 对不同产地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对比
  • 3.3.4 对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对比
  • 3.3.5 对不同提取部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
  • 3.4 ISSR标记
  • 3.4.1 ISSR多态性
  • 3.4.2 遗传相似系数
  • 3.4.3 聚类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药源调查与生药学鉴定
  • 4.1.1 药源调查
  • 4.1.2 性状鉴别
  • 4.1.3 显微鉴别
  • 4.2 挥发油含量方面
  • 4.3 HPLC含量测定方面
  • 4.3.1 对川渝两地吴茱萸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对比
  • 4.3.2 对三种吴茱萸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对比
  • 4.3.3 对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对比
  • 4.3.4 对果实与果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对比
  • 4.4 ISSR分子标记方面
  • 4.5 总结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中药吴茱萸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吴茱萸化学成分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 2008(11)
    • [2].樟帮法炮制吴茱萸样品的指纹图谱[J]. 光谱实验室 2013(01)
    • [3].吴茱萸不同炮制品中绿原酸的含量比较[J]. 中国药师 2010(07)
    • [4].中药吴株萸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 2009(21)
    • [5].天然药物吴茱萸生物碱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 2008(07)

    标签:;  ;  ;  

    川渝两地吴茱萸质量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