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自微乳处方优化及其体内外评价

尼莫地平自微乳处方优化及其体内外评价

论文摘要

目的:尼莫地平是临床常用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但其水溶性差,首过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仅为4.8%~8.8%。自微乳制剂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减少不良反应的新型制剂,其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度,可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从而避免首过效应。本研究根据自乳化原理,设计优化尼莫地平自微乳制剂处方,可望提高尼莫地平的生物利用度,为研制各方面性能优良的尼莫地平自微乳制剂奠定基础。方法:(1)通过溶解度测定选择尼莫地平自微乳制剂的辅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观察药物与辅料之间以及辅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照处方设计制备21个处方的自乳化液,对其进行体外评价,包括目测、乳化效率、粒径分布、吸光度和溶出度等实验,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综合考虑确定最优处方。(2)分离大鼠全段小肠,由断口注入冰生理盐水,充分洗净肠腔后用充有混合气体(95%O2,5%CO2)的Krebs氏液清洗12次,然后用玻棒将肠管粘膜面向外翻转,将肠段一端结扎,由另一端注入Krebs氏液2mL,然后封闭成双侧均为盲端的肠囊备用。将肠囊置于通有混合气体(95%O2,5%CO2)的Krebs氏液中(37℃),转桨转速50 r?min-1,在0min时分别加入含尼莫地平10、20、40mg的自微乳,孵育30、60、90、120、240min,取出肠囊。用Krebs氏液清洗23次,电子天平称重,以每克小肠组织加入5mL生理盐水的标准定量加入生理盐水,匀浆器制备匀浆,采用HPLC方法检测匀浆液中尼莫地平的含量。将大鼠小肠取出后按照上、中、下段各取10cm,同上法制备肠囊,在如上中剂量时考察不同肠段在120min时的吸收情况。以小肠组织中蛋白含量为参照,以小肠组织中尼莫地平含量为指标,观察尼莫地平自微乳制剂和尼莫地平普通片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3)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尼莫地平普通片混悬液和尼莫地平自微乳制剂,剂量均为12.5mg/kg,给药后分别在0,15,30,60,90,120,180,240,480,720min时大鼠眼眶静脉丛取血,并设置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剂量为1.25mg/kg,给药后分别在0,5,10,20,40,60,120,180,240,480,720min时大鼠眼眶静脉丛采集血液标本,样本经过提取后HPLC测定其中尼莫地平浓度,得到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DAS2.1.1版药动学分析软件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最优处方为尼莫地平、油酸乙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35和单辛酸甘油酯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3.5%、40%、40%和16.5%。在0.1mol ?L-1稀盐酸中轻微搅拌,该处方能够在1min内迅速乳化,目测澄清,略显淡蓝色乳光,激光粒径分布测定得到粒径均值为58.6nm的水包油型乳滴,在0.1mol ?L-1稀盐酸中的溶出度在1min时即达到了84.3%,且在实验室条件下避光放置3个月性质保持稳定。(2)建立了检测大鼠小肠匀浆中尼莫地平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采用C18柱(250 x 4.6 mm, 5μm, phenomenex)为分析柱,柱温25℃;流动相组成为乙腈:水=70:30(v/v),检测波长350nm;流速1mL? min-1 ;进样量20μL。尼莫地平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5.9968X+0.0415,r=0.9995,线性范围为0.021.0mg·L-1。与尼莫地平普通片相比,尼莫地平自微乳制剂显著提高了孵育后药物在小肠组织中的浓度,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孵育至60min时基本达到饱和。尼莫地平自微乳在大鼠小肠全段均有吸收,吸收量随上、中、下肠段递减,在尼莫地平自微乳制剂剂量为20mg时,尼莫地平在上、中、下肠段的吸收量分别为0.0281±0.0036,0.0240±0.0031,0.0218±0.0026μg/100μg蛋白。(3)建立了检测大鼠血浆中尼莫地平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采用C18柱(250 x 4.6 mm, 5μm, phenomenex)为分析柱,柱温25℃;流动相组成为乙腈:水=70:30(v/v),检测波长350nm;流速1mL? min-1;进样量20μL。尼莫地平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2.2872X+0.1645,r=0.9991,线性范围为0.021.0mg·L-1。尼莫地平普通片和尼莫地平自微乳的Cmax分别为0.101±0.018mg·L-1和0.147±0.085mg·L-1 , AUC分别为9.674±1.674mg·min·L-1和19.620±7.275mg·min·L-1,MRT分别为71.784±2.739min和199.636±62.382min,达峰时间无差异。尼莫地平自微乳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84%,以尼莫地平市售普通片剂为参比制剂,尼莫地平自微乳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02.8%。结论:(1)本研究设计优化的尼莫地平制剂为自微乳化制剂。(2)外翻肠囊实验和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实验结果均表明,本研究设计优化的尼莫地平自微乳制剂能够显著提高尼莫地平的吸收,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口服尼莫地平自微乳制剂。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回顾
  • 1 SEDDS处方组成
  • 2 自乳化形成机制
  • 3 SEDDS的体外评价
  • 4 SEDDS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 5 SEDDS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进展
  • 前言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尼莫地平自微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处方优化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尼莫地平自微乳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尼莫地平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尼莫地平自微乳处方优化及其体内外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