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研究

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纵向组织关系研究是产业经济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其实质是实现产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的联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实现产业链条系统内部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乳业是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特殊产业,产业链不同阶段的参与主体之间呈现“纵向关系”,因此,对乳业产业化的研究其实质就是对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研究。我国乳业经过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后,正处于从单纯的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结构转变以及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的关键时期,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深入研究,对促进乳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优势特色农业——乳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乳业增效,为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加强对乳业调控和支持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考察世界乳业和我国乳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世界乳业典型国家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对我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沿革和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对我国现阶段乳品产业链主要的纵向组织关系类型——纵向约束下的关系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我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演变动因和机理,指出了我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目标模式和优化整合的路径以及实现目标模式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认为,乳业发达国家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相关行为(利益)主体关系紧密,实现了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合作社一体化纵向组织关系,从而形成了比较牢固的“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我国乳业诞生近百年来,在城郊型、牧区型以及农区型三种乳业模式下,乳品产业链的行为(利益)主体从分散、小规模走向规范化和产业化,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完全垂直一体化到多元化的过程。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总体上表现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由政府统一安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市场各活动主体进行理性选择并不断调整;我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演变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和外部经济机会主导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主要因素,且交易费用的减少也促进了纵向组织关系向更高级形式的演进;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演变受到外部利润和交易费用的影响,以制度均衡作为一个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演变周期的起点,经历了制度“均衡—非均衡—均衡”的过程。在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演变进程中,政府职能逐步发生改变,政府的职能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介入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间接调控。目前在我国乳业占主导地位的纵向约束关系存在不完备性;基于G-H-M模型的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分析表明,乳品企业与农户之间应该采用产权一体化的联结方式,即农户与乳品企业应该属于同一个所有者,这样的资源配置才是高效率的。论文阐述了“合作社一体化”纵向组织关系是我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目标模式,实现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从纵向约束向合作社一体化的转变是我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优化与整合的路径。最后,论文探讨了存在的局限,并对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主要有:1.对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沿革与现状进行准确总结和概括,按照不同阶段对其发展历程展开全过程的分析和纵向透视;对典型国家印度、新西兰、荷兰的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进行全程的比较、分析,这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总结方面均有一定的创新性。2.本研究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市场规模扩大等因素与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演变的实证关系;讨论了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演变的机理和过程,得出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演变机理的数学模型。这在理论探讨和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综述与研究现状
  • 1.2.1 纵向关系理论综述与研究现状
  • 1.2.2 乳业产业化理论综述与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 1.4.1 产业
  • 1.4.2 产业链
  • 1.4.3 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可能的创新
  • 2 国内外乳业发展现状概述
  • 2.1 世界乳业发展现状
  • 2.1.1 世界原奶生产
  • 2.1.2 世界乳品加工
  • 2.1.3 世界乳品消费
  • 2.2 中国乳业发展现状
  • 2.2.1 中国原奶生产
  • 2.2.2 中国乳品加工
  • 2.2.3 中国乳品消费
  • 2.3 本章小结
  • 3 典型国家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比较研究
  • 3.1 印度
  • 3.1.1 印度乳业概况
  • 3.1.2 印度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
  • 3.1.3 经验与启示
  • 3.2 新西兰
  • 3.2.1 新西兰乳业概况
  • 3.2.2 新西兰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
  • 3.2.3 经验与启示
  • 3.3 荷兰
  • 3.3.1 荷兰乳业概况
  • 3.3.2 荷兰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
  • 3.3.3 经验与启示
  • 3.4 本章小结
  • 4 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沿革与现状
  • 4.1 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利益主体及关系形成
  • 4.1.1 原奶生产者
  • 4.1.2 原奶收购者
  • 4.1.3 乳品加工者
  • 4.1.4 乳品销售者
  • 4.1.5 乳品消费者
  • 4.2 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演变进程
  • 4.2.1 城市郊区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演变进程
  • 4.2.2 牧区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演变进程
  • 4.2.3 农区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演变进程
  • 4.3 当前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主要类型
  • 4.3.1 龙头企业带动型纵向组织关系
  • 4.3.2 中介组织联动型纵向组织关系
  • 4.3.3 龙头企业带动的准合作社一体化纵向组织关系
  • 4.3.4 一体化纵向组织关系
  • 4.4 本章小结
  • 5 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演变的动因与机理
  • 5.1 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演变的特点
  • 5.1.1 演变的基础是制度供求的非均衡性
  • 5.1.2 演变中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并存
  • 5.1.3 组织关系演变的主体是政府组织而非个人或自愿联合团体
  • 5.1.4 组织关系演变的诱因是追逐外部利润
  • 5.2 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演变的动因
  • 5.2.1 基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分析
  • 5.2.2 基于交易成本与契约选择的分析
  • 5.3 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演变机理
  • 5.3.1 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演变机理
  • 5.3.2 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演变机理的数学模型
  • 5.3.3 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与政府职能转变
  • 5.4 本章小结
  • 6 乳业纵向约束组织关系的经济学分析—以“公司+奶站+农户”模式为例
  • 6.1 “农户—奶站”关系分析
  • 6.1.1 奶站与农户的利益关系
  • 6.1.2 奶站与农户的博弈分析—以抗生素检测为例
  • 6.1.3 结论
  • 6.2 “奶站—企业”关系分析
  • 6.2.1 奶站产权属于企业的“奶站—企业”关系
  • 6.2.2 奶站产权独立的“奶站—企业”关系
  • 6.2.3 结论
  • 6.3 “企业—销售商”关系分析
  • 6.3.1 产权关系下的交易费用分析
  • 6.3.2 契约关系下的交易费用分析
  • 6.3.3 结论
  • 6.4 本章小结
  • 7 从纵向约束到合作社一体化—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优化整合
  • 7.1 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优化整合的目标模式与路径
  • 7.1.1 基于制度演化的分析
  • 7.1.2 基于G-H-M模型的分析
  • 7.1.3 结论
  • 7.2 合作社一体化纵向组织关系的特点和比较优势
  • 7.2.1 合作社一体化纵向组织关系的特点
  • 7.2.2 合作社一体化纵向组织关系的比较优势
  • 7.3 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优化整合
  • 7.3.1 提升农户在乳品产业链中的地位是优化整合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核心问题
  • 7.3.2 打造强势核心企业是优化整合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重要措施
  • 7.3.3 加强政府干预和调控是优化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必要保障
  • 7.4 本章小结
  • 8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层单位管理中纵向沟通信息不对称的困境与出路[J]. 领导科学 2020(08)
    • [2].引导孩子“纵向比”[J]. 家庭中医药 2010(06)
    • [3].纵向干预何以推动地方协作治理?——以长三角区域环境协作治理为例[J]. 公共行政评论 2020(04)
    • [4].纵向展开议论“锥形”结构例析[J]. 中华少年 2015(30)
    • [5].链传动纵向动力学研究[J]. 机械制造 2020(06)
    • [6].配套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四 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J].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05)
    • [7].地方融资平台成因探究——纵向财政竞争的新视野[J]. 经济学家 2013(05)
    • [8].纵向限制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5)
    • [9].探析我国国内纵向税收竞争[J]. 商场现代化 2009(03)
    • [10].一家言[J]. 秘书工作 2019(04)
    • [11].矿用输送带纵向撕裂综合检测技术研究[J]. 煤炭技术 2015(07)
    • [12].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如何纵向展开议论[J]. 中学语文 2015(11)
    • [13].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05)
    • [14].纵向企业网络理论研究进展述评[J]. 产业经济评论 2010(02)
    • [15].食品供应链中纵向协作的理论基础[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06)
    • [16].纵向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J]. 学术论坛 2008(01)
    • [17].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纵向等值性[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05)
    • [18].高管纵向兼任、制度环境与企业创新[J]. 经济管理 2019(10)
    • [19].应急管理纵向府际行为分析与激励设计[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0].纵向多边网络的产业链组织模式的研究[J]. 产业经济评论 2015(03)
    • [21].课堂总结的纵向拓展艺术[J]. 新课程(综合版) 2014(08)
    • [22].巧用“比较”法 激励学生健康成长[J]. 考试(教研版) 2012(05)
    • [23].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纵向衔接的实施策略[J]. 文学教育(上) 2013(01)
    • [24].二级市场上纵向限制的争论——以柯达等为例[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09)
    • [25].纵向战略联盟的合作伙伴选择[J]. 中国商贸 2011(09)
    • [26].构建中国“纵向民主”模式刍议[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07)
    • [27].高校纵向班的实践与探索——我们的纵向班到底能走多远[J]. 管理观察 2008(17)
    • [28].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J]. 现代职业安全 2020(05)
    • [29].纵向市场中的排他理论研究评述[J]. 产经评论 2018(03)
    • [30].股权激励下的纵向兼任高管与企业价值研究[J]. 经济论坛 2018(10)

    标签:;  ;  ;  ;  

    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