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一般性状的临床检验

尿液一般性状的临床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252-02

很久以前,人们通过肉眼观察,发现尿液的尿量、颜色、味、透明度等变化与疾病有关。

1尿量

正常人24h尿量除与饮水与排汗量有关外,更主要地是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

1.1尿量增多

1.1.1生理性尿量增多成年人24h超出2000ml为多尿。因饮水过多,特别是茶、咖啡、酒类、饮料、静脉输入盐水、葡萄糖液,以及使用利尿剂均可致尿量增多。由于精神因素出现的失眠可出现夜尿增多。

1.1.2病理性尿量增多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和精神性多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黏液性水肿、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性肾病、肾小管酸中毒,近视丘下部的肿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2尿量减少

成年人24h尿量低于5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为少尿,24h尿量少于100ml称为尿闭或无尿。

1.2.1生理性尿量减少如饮水少或出汗多,食入咸食物过多可致生理性尿少。

1.2.2病理性尿量减少常见于休克、脱水、严重烧伤、急慢性肾炎、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急性发热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尿毒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磺胺类药物、升汞、四氯化碳中毒等毒性药物所致的肾小管坏死出现的少尿或尿闭。

2颜色

正常人尿液因含色素、尿胆原、尿胆素、卟啉等呈淡黄色。

2.1血尿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肉眼所见尿液呈红色或红色混混浊尿为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肿瘤、肾脏或尿道结石、外伤性肾损害。亦可见于严重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2.2近于无色见于尿崩症、肾萎缩、多囊肾、糖尿病。

2.3棕褐色尿液呈浓茶色或酱油色。见于陈旧性血红蛋白尿症,蚕豆病,恶性疟疾。

2.4橙色见于胆红素尿、经振荡后泡沫也呈黄色且不易消失。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亦见于服用大黄、核黄素、番泻叶、呋喃类等药物所致。

2.5乳白色尿液似淘米水样,见于血丝虫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周围淋巴管阻塞时,尿内出现大量脂肪球,临床多称乳糜尿。泌尿系化脓性炎症,大量脓细胞的出现,大量磷酸盐、尿酸盐结晶,尿液可呈乳白色。

2.6蓝绿色见于胆红素或服用亚甲蓝等药物,或绿脓杆菌感染。

3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多为透明。久置后因细菌生长或盐类结晶析出而呈浑浊。尿液透明度多用“清、微浑、浑浊、极浑、乳糜状”等词描述结果。

3.1大量尿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沉淀。

3.2炎性渗出物、细胞尿:见于泌尿系炎症,尿内含有大量脓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以及黏液丝等炎性渗出物所致。

3.3菌尿:因细菌污染,使尿液呈云雾状,静置后而不下沉的混浊尿。

4尿相对体积密度测定

4.1实验原理尿比密计是一种液化比密计。根据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的纯水,在一定的温度(4℃、15℃)下相比,得到的密度为该物质的相对体积密度。标准温度一般以20℃为准。

4.2试剂与器材(1)尿比密计1支。(2)100ml量筒1支。(3)摄氏温度计1支。

4.3操作方法(1)将新鲜尿液混匀置于比密量筒内近满处,避免产生气泡,如有气泡可用吸管吸去。(2)将比密计轻轻浮于尿液中,使其悬浮于中央,勿碰量筒壁。(3)待比密计停稳后,读取尿液凹面下缘刻度,即为尿比重。(4)同时测知尿液温度并做记录。

4.4质量控制(1)因尿量不足,比密计不能浮起时,可用蒸馏水稀释尿液一倍,计算时,将读数的末两位数乘以2。(2)测定时温度高于或低于定标温度3℃时,测定值应加上或减去0.001,以校正后的比密报告。(3)如尿蛋白在10g/L,测定值应减去0.003。(4)尿糖在10g/L,测定值应减去0.004。(5)量筒、尿比密度用完后应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比密计应保存于盛蒸馏水的比密筒内。(6)比密计应定期给予校正。

标签:;  ;  ;  

尿液一般性状的临床检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