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SD视角对农户水平上转基因抗虫棉技术应用过程和效果的系统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从FSD视角对农户水平上转基因抗虫棉技术应用过程和效果的系统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论文题目: 从FSD视角对农户水平上转基因抗虫棉技术应用过程和效果的系统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者: 王贵彦

导师: 高旺盛,梁卫理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应用效果,技术评价,农户生计系统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转基因作物大面积商业化种植以来,研究人员以转基因抗虫棉为例对该技术应用的经济效果和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农民是技术的采用者,其应用效果除受技术本身特征的影响外,还受到技术外环境如市场、信息、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本文从农作制度研发(FSD)视角,在2002-2003年河北主产棉区通过正规问卷调查了345个农户和相关科研、推广人员访谈的基础上,运用农业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从转基因抗虫棉应用的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等多角度对农户采用该技术的过程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我国转基因作物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 转基因抗虫棉技术的应用扩大了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了农户家庭收入。1997年以来67%的被调查农户的植棉面积呈持续增加状态,棉花种植面积已占农户总耕地面积的50.3%。1998-2002年棉花净产值一直高于小麦-玉米两熟的净产值,棉花收入占农户家庭种植业总收入的60.3%,是农户家庭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经济意义上说,转基因抗虫棉技术的应用使农户增加了来自农业的经营收入。 (2) 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实践表明,Bt棉的应用降低了农户从事棉花生产的危险,尤其是促进了农村妇女的身体健康。转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压力和危害明显减轻,农户防治棉铃虫喷药次数两年平均5次,低于非抗虫棉种植时防治棉铃虫20-30次的防治次数。 (3) 棉花收入对农户家庭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支出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收入和家庭教育支出以及医疗保健支出相关系数较大。 (4) 转基因作物的应用不单单是技术特征的表现,它的整体效果的发挥需要科研、推广等部门与农民的共同参与。由于该技术的应用对昆虫种群系统的影响和推广、植保等部门对农民服务的不到位,使得抗虫棉田的主要害虫发生了变化,并影响了棉农的植棉效益,从这个角度上说农民还需要科研、推广等部门关于抗虫棉田主要害虫变化情况以及害虫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以促进转基因抗虫棉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5) 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是一个技术集成的平台,较好的种子质量、农民为了使高成本获得高回报而增加的投入等,都对应用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获得较高产量和较好效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6) 农户在采用转基因抗虫棉技术过程中表现出规避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行为。转基因抗虫棉种子的高价格使许多农户自留种子,2002-2003年平均42%的农户自留种子,这种现象的存在使种子成本大大降低,只占总生产成本的22%。另外,78%的农户对转基因技术不太了解或知之甚少,94.4%的农户不能从当地农业推广、植保等部门获得关于抗虫棉栽培、管理的技术和措施,使得农户在防治病虫害和生产投入中表现出一定得盲目性。 (7) 我国小规模农户应用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效果和其他地区或国家存在差异。发达国家大农场生产条件较好、农民素质较高情形下,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效益;而在墨西哥、阿根廷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素质较低国家,只有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采用该技术后才能获得较好的收益。我国小规模农户采用该技术也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8) 从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实践提出了加强转基因作物种子管理、针对我国农户特有的小农户、小规模、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并最终以改善农户生计为目的的发展转基因作物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研究和应用现状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目的意义

1.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国际农作制度研究发展概况

2.1 农作制度研发(FSD)起源与发展

2.2 FSD研究内容的演变

2.3 不同尺度的FSD发展过程中与相关政策、制度等支持体系的发展变化

2.4 FSD的基本原理

2.5 FSD的基本特征

2.6 农作制度研发(FSD)的步骤

2.7 农作制度研发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2.8 FSD技术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虫棉技术应用的综合分析

3.1 转基因抗虫棉国内外研究和应用概况

3.2 转基因抗虫棉技术评价-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

3.3 转基因抗虫棉技术评价结果-从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

3.4 转基因抗虫棉技术应用效果的系统分析

第四章 结论、讨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讨论

4.3 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NaCl胁迫对转基因抗虫棉生长和抗虫性影响及化学调控修复[D]. 李茂营.中国农业大学2014
  • [2].麦棉周年秸轩还田影响转基因抗虫棉产量形成的钾素替代效应[D]. 睢宁.南京农业大学2014
  • [3].转基因抗虫棉Bt基因的遗传效应与定位研究[D]. 左开井.华中农业大学2000
  • [4].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的获得及其抗虫性与生理生化特征[D]. 李付广.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
  • [5].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D]. 李孝刚.南京林业大学2011
  • [6].不同抗虫棉品种杀虫蛋白表达研究及影响抗虫性分析[D]. 孙国清.新疆农业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性评价与监管体系的分析与对策[D]. 王琴芳.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 [2].我国采用Bt抗虫棉的经济和健康影响[D]. 范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
  • [3].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及政府管理[D]. 马述忠.浙江大学2003
  • [4].vgbM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及抗虫棉GK12中外源基因整合的初步分析[D]. 崔洪志.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
  • [5].主要商业化转基因产品标准化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D]. 潘良文.南京农业大学2004
  • [6].中国棉花主产区空间布局变迁研究(1980—2002)[D]. 朱启荣.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基于农户尺度的半干旱区集雨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的行为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D]. 何雪锋.兰州大学2007
  • [8].转基因大豆专利的分析研究[D]. 陈曦.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
  • [9].国产转基因棉花科研与应用的经济分析[D]. 张社梅.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 [10].转Bt基因棉对棉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生态安全性[D]. 郭建英.南京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从FSD视角对农户水平上转基因抗虫棉技术应用过程和效果的系统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