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化学损伤机制的理论研究

DNA化学损伤机制的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除少数RNA病毒外,DNA几乎是所有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体内,DNA分子结构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细胞乃至整个生物体生命得以维系、各种生命特征得以传承的根本保障。但是,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生物体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很多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能造成DNA分子结构的异常变化,这就是DNA的损伤。原则上,DNA分子结构的任何异常变化均称为DNA损伤,包括DNA双螺旋的非正常解链、链的断裂与交联、嵌合剂在双链间的插入、碱基的异构化与脱落、非正常碱基的掺入、碱基上的化学修饰以及由此引起的DNA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的变化等等。为保证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生命过程的延续和遗传的稳定性,生物体内形成了一整套相当完善的修复系统,可使DNA的损伤得到最大限度的修复。生物体内未被修复的DNA损伤是极少量的,但就是这些极少量未被修复的DNA损伤却可能对机体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如果发生在复制过程中,DNA损伤有可能传给子代,导致基因突变,造成遗传性疾病或物种的变异;如果发生在端粒DNA上,则会影响端粒DNA的生理功能;如果发生在DNA的转录过程中,就会产生错误编码的RNA,进而影响翻译过程,导致无法合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质。DNA损伤会导致细胞的老化、恶变或死亡,从而造成生物体的衰老、肿瘤及其他与基因相关的疾病。基因突变对生物也不是完全有害的,一些对生物有利的突变可能被生物保留下来,最终导致生物的进化。从这个意义上说,DNA损伤亦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NA的人工损伤(人工诱变)是治疗癌症及遗传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DNA人工诱变越来越多的被用来改良甚至创造物种。 大多数DNA损伤是由化学因素造成的,从本质上说DNA损伤是一种化学过程。利用化学的理论或实验方法对DNA损伤进行研究,探明其发生、发展的微观机制,可以为抑制不良损伤和利用、开发有利损伤奠定基础并提供理论指导,这在化学以及生命科学领域均是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实验上可以检测DNA损伤,但由于损伤的比例极小且生理环境复杂,通过实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损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
  • 第一章 DNA损伤
  • 1.1 DNA损伤概述
  • 1.2 DNA损伤的检测
  • 1.3 DNA损伤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 第二章 理论方法简介
  • 2.1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
  • 2.2 过渡态的数学模型
  • 2.3 内禀反应坐标简介
  • 第二部分 DNA碱基异构化损伤机制的DFT研究
  • 第三章 嘧啶碱基异构化损伤过程机制的研究
  • 3.1 碱基模型的建立与合理性研究
  • 3.2 计算方法的选择
  • 3.3 计算结果和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嘌呤碱基异构化损伤过程机制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计算模型和方法
  • 4.3 计算结果和讨论
  • 4.4 结论
  • 第三部分 DNA脱氨损伤机制的研究
  • 第五章 DNA碱基水解脱氨损伤机制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碱基的水解脱氨过程
  • 5.3 计算模型和方法
  • 5.4 计算结果和讨论
  • 5.5 结论
  • 第六章 DNA碱基氧化脱氨损伤机制的研究
  • 6.1 引言
  • 6.2 亚硝酸氧化胞嘧啶脱氨损伤的机制
  • 6.3 亚硝酸氧化腺嘌呤脱氨损伤的机制
  • 6.4 水分子参与质子转移过程的机制
  • 6.5 结论
  • 结束语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科学思维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J]. 教育观察 2019(30)
    • [2].基于粪便DNA的贺兰山岩羊亲权鉴定和婚配制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22)
    • [3].通过调节蛋白酶K消化时长优化DNA提取方法[J]. 生物化工 2019(06)
    • [4].蛹虫草线粒体DNA与细胞核DNA进化关系的比较[J]. 微生物学报 2019(12)
    • [5].有毒有机物影响DNA酶解和抗生素抗性基因横向迁移[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1)
    • [6].蓝莓栽培品种的DNA条形码[J]. 林业科学 2019(12)
    • [7].应用于多个沉香属物种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筛选[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23)
    • [8].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3)
    • [9].幽门螺旋杆菌诱导的胃腺癌DNA甲基化基因修饰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06)
    • [10].DNA分析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中的应用[J]. 法制博览 2020(03)
    • [11].磁性纳米颗粒负载质粒DNA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1)
    • [12].DNA智慧扶贫工作室教育扶贫策略与实践[J]. 科技风 2020(06)
    • [13].家畜冷冻精液DNA的纯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0(02)
    • [14].蝙蝠蛾拟青霉及金水宝胶囊的DNA条形码鉴定[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8)
    • [15].3种DNA分子标记法联合鉴别草珊瑚及其混伪品[J]. 中草药 2020(03)
    • [16].探讨无创DNA检测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的意义[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03)
    • [17].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线粒体DNA突变的研究[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0(01)
    • [18].非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DNA检测中的应用[J]. 激光生物学报 2020(01)
    • [19].彗星电泳检测草胺磷对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01)
    • [20].基于DNA检测的肉制品鉴伪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8)
    • [21].绵羊血液中布氏杆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 畜牧与兽医 2020(03)
    • [22].环境DNA在水体中存留时间的检测研究——以中国对虾为例[J]. 渔业科学进展 2020(01)
    • [23].云斑白条天牛成虫不同组织部位DNA提取方法比较[J]. 滨州学院学报 2019(06)
    • [24].三七片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及方法学考察[J]. 中草药 2020(07)
    • [25].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脱落细胞学及术中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03)
    • [26].DNA免疫吸附治疗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07)
    • [27].红肉猕猴桃再生体系的建立及DNA条形码鉴定[J]. 植物生理学报 2020(03)
    • [28].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调控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凋亡[J]. 海洋科学 2020(03)
    • [29].基于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稳定同位素DNA的方法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0(02)
    • [30].基于DNA链置换的可满足性问题的计算模型[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标签:;  ;  ;  ;  ;  

    DNA化学损伤机制的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