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多媒体的应用层多播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面向多媒体的应用层多播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论文题目: 面向多媒体的应用层多播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作者: 陈益新

导师: 顾冠群

关键词: 覆盖网络,应用层多播,流媒体,逐跳拥塞控制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视频会议,远程教育为代表的具有多播传输特性的多媒体业务不断涌现,并已在校园网和企业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多媒体多播业务发展的下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在Internet环境下的部署和应用,这也是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驱动下的必然结果。传统的IP多播由于技术、市场两个方面的原因,很难在Internet上实现真正的部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多播服务研究领域的学者们考虑将多播功能从传统的网络层迁移到应用层来实现,应用层多播技术就是这样一种IP多播的替代方案。应用层多播是将多播功能从路由器转移到端系统,由端系统负责实现所有的多播服务功能,包括多播组的表示、组成员的管理、多播树的构建、多播数据的复制和转发等等。所有多播组组成员构成一个叠加在IP基础网络上的覆盖网络,然后在这个覆盖网络上运行特定的应用层多播路由协议,构建应用层多播数据转发树。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覆盖网络的应用层多播系统,侧重于原型系统的整体设计实现,以及面向多媒体应用的应用层多播逐跳拥塞控制两个方面。论文详细的研究和实现工作如下:分析当前应用层多播研究的现状,系统总结在系统体系结构和应用层多播路由协议方面的研究成果,阐明了基于代理服务器体系结构在商业化运作方面的天然优势。基于面向直播类型的流媒体应用,支持较大多播组用户规模以及在应用层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务质量保证等设计因素的考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2P覆盖网络和树优先应用层多播路由协议复合构造的HMT-ALMS系统设计。为了适应覆盖网络节点之间虚拟链路带宽资源的动态变化,面向流媒体应用,在媒体数据采用单层的自适应编码方式下,本文提出了基于速率的应用层多播逐跳拥塞控制(RHBHCC)方案。该方案在跳内采用成熟的端到端拥塞控制机制,在跳间采用上下游速率的自适应调整。根据HMT-ALMS系统设计,实现了原型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面向网络直播类的流媒体多播应用。该原型系统基于代理服务器的系统体系结构,分为接入网络和覆盖网络两个组成部分。在接入网络部分,系统整合了服务定制功能,客户端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的特点定制服务;在覆盖网络部分,系统整合了基于速率的应用层多播逐跳拥塞控制方案,达到了对链路资源的自适应调整以及对其他应用的公平性要求。对原型系统的测试,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运行正常,达到设计目标。在对星型和链型两种典型拓扑结构下的性能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支持较大用户规模的多播服务,并能提供较为满意的服务质量。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IP 多播简介

1.1.1 IP 多播基本概念

1.1.2 IP 多播在Internet 上的应用

1.1.3 IP 多播在Internet 上部署的障碍

1.2 应用层多播的兴起

1.3 应用层多播研究现状

1.4 论文内容和相关工作

1.5 论文的创新工作

第二章 应用层多播系统设计的研究

2.1 应用系统设计思想

2.1.1 系统实现环境

2.1.2 应用需求

2.2 应用层多播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

2.2.1 基于端系统的体系结构

2.2.1.1 基于端系统的典型应用系统

2.2.2 基于代理服务器的体系结构

2.2.2.1 基于代理服务器的典型应用系统

2.2.2.2 基于代理服务器体系结构的评价和讨论

2.3 HMT-ALMS 原型系统的设计

2.3.1 HMT-ALMS 系统体系结构

2.3.2 开放的模块化的应用层多播系统框架

2.3.3 HMT-ALMS 系统特性

2.4 小结

第三章 应用层多播系统拥塞控制的研究

3.1 Internet 拥塞控制

3.1.1 拥塞和拥塞控制

3.1.2 拥塞控制基本问题

3.1.3 TCP 友好性

3.2 IP 多播拥塞控制

3.2.1 IP 多播端到端拥塞控制模型

3.2.2 IP 多播端到端拥塞控制的难点问题

3.2.3 IP 多播多速率拥塞控制机制

3.2.4 IP 多播路由器支持的拥塞控制机制

3.3 应用层多播拥塞控制

3.3.1 应用层多播系统特征

3.3.2 应用层多播拥塞控制模型

3.3.3 TCP 连接的应用层多播逐跳拥塞控制

3.4 面向流媒体的应用层多播逐跳拥塞控制

3.4.1 流媒体端到端传输

3.4.2 流媒体端到端拥塞控制机制

3.4.2.1 基于丢失延时的适应性算法(LDA+)

3.4.3 面向流媒体的逐跳拥塞控制方案

3.4.3.1 多播转发树中间节点的实现

3.4.3.2 基于速率的逐跳拥塞控制算法(RHBHCC)

3.4.4 基于速率的逐跳拥塞控制方案的评价

3.5 小结

第四章 HMT-ALMS 原型系统的实现

4.1 HMT-ALMS 原型系统实现

4.1.1 系统整体实现

4.1.2 客户管理实现

4.1.2.1 用户管理

4.1.2.2 组成员管理

4.1.2.3 客户管理实现报文交互

4.1.3 多播组管理实现

4.1.4 覆盖网络路由协议实现

4.1.5 树优先应用层多播路由协议实现

4.1.5.1 构造多播树的约束条件

4.1.5.2 多播树结构定义

4.1.5.3 多播路由协议基本操作

4.1.6 面向流媒体应用的多播数据传输实现

4.1.6.1 通信管理层实现

4.1.6.2 流媒体数据传输的实现

4.1.6.2.1 JMF 技术基础

4.1.6.2.2 自定义流媒体传输实现

4.2 HMT-ALMS 原型系统服务定制实现

4.2.1 服务定制报文表示

4.2.2 服务定制流程描述

4.2.3 服务定制相关技术实现

4.3 面向流媒体的应用层多播拥塞控制方案的实现

4.3.1 基于速率的逐跳拥塞控制机制实现

4.3.2 流媒体自适应速率调整实现

4.4 原型系统实现评价

第五章 HMT-ALMS 系统的测试

5.1 原型系统功能测试

5.1.1 功能测试目标

5.1.2 测试环境配置

5.1.3 测试流程

5.1.4 功能测试内容

5.1.4.1 测试步骤

5.1.4.2 结果及分析

5.2 原型系统服务定制测试

5.3 原型系统整体性能测试

5.3.1 性能测试目标

5.3.2 测试环境配置

5.3.3 测试内容

5.3.3.1 链状拓扑结构性能测试

5.3.3.2 星型拓扑结构性能测试

5.3.4 性能测试评价

5.4 应用层多播逐跳拥塞控制测试

5.4.1 拥塞控制测试目标

5.4.2 测试环境配置

5.4.3 测试内容

5.4.4 测试结论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总结

6.2 应用层多播的发展方向

6.3 今后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表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应用层路由协议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朱林.北京邮电大学2016
  • [2].基于应用层的网络质量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黄炳良.北京邮电大学2015
  • [3].面向视频直播的应用层多播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D]. 陈然.浙江大学2010
  • [4].应用层多播的结构优化及其容错与容侵机制研究[D]. 李敏.云南大学2010
  • [5].基于应用层多播的可靠传输协议研究[D]. 刘宇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
  • [6].面向应用层的网络安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 江超.北京邮电大学2013
  • [7].基于区分服务的层次环状结构应用层多播模型研究[D]. 梁克会.南京邮电大学2011
  • [8].一种应用层多播路由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 李瑞方.华中科技大学2007
  • [9].应用层VPN研究与实现[D]. 赵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 [10].应用层流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亭.北京邮电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一种应用层多播路由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 李瑞方.华中科技大学2007
  • [2].基于Peer-to-Peer网络的应用层可靠多播的研究[D]. 彭文宗.暨南大学2007
  • [3].应用层多播技术实现与性能分析[D]. 杨莉丽.南京理工大学2006
  • [4].基于Overlay网络的应用层组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杨音颖.东南大学2005
  • [5].可靠安全的应用层多播协议的设计及实现[D]. 朱洪涛.中南大学2007
  • [6].一种支持流媒体的应用层组播策略研究[D]. 谢云龙.湖南大学2007
  • [7].基于Peer-to-Peer网络的应用层多播研究及其原型系统的实现[D]. 倪敏.东南大学2004
  • [8].基于小型多方视频通讯的应用层多播技术[D]. 谭永宝.浙江大学2006
  • [9].基于应用层多播的可靠传输协议研究[D]. 刘宇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
  • [10].MMOG应用层多播和负载均衡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 邢元胜.辽宁大学2006

标签:;  ;  ;  ;  

面向多媒体的应用层多播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