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国际借鉴与我国的实践研究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国际借鉴与我国的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以来,巨灾频发,给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世界保险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承保能力不足是保险业在面对巨灾风险时所表现出的最大难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个难题,已经成为当今保险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国际保险业将目光投向了容量更大、流动性更强的资本市场,提出了巨灾风险证券化这一新型的风险管理手段,以期通过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深层次融合来共同应对风险。所谓巨灾风险证券化,是由资本市场直接参与、以巨灾风险转移和损失分散为目的的保险交易,它将某一特定保险在当期和未来收到的保费,构造为在资本市场可流通的证券,由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在约定的未来事件发生时,提供债务赦免或资金支持,以解决巨灾造成的风险损失。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实现,使保险公司既能够从资本市场上获取大量资金,又将保险市场上的风险转移到了更具有流动性的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提升保险业的承保能力。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主要包括:巨灾债券、巨灾期权、巨灾期货和巨灾互换,其中,巨灾债券和巨灾期权在近年来的国际保险市场上发展迅速,交易日趋活跃。国际市场的实践表明,巨灾风险证券化已经成为了传统再保险的最有力补充,对保险业甚至整个金融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根据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以来,全世界54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有8个即发生在中国。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每年都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人们越来越迫切的需要通过保险来分散自身的风险,巨灾保险的潜在需求巨大。但是我国保险公司普遍规模较小,应对风险能力薄弱,偿付能力有限,单纯依靠保险公司自身实力很难满足市场上对巨灾保险的需求。因此,在我国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不仅能够满足巨灾保险投保人的需要,降低国家财政的压力,还能为保险业提供新的增长途径。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资金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也为巨灾风险证券化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在巨灾风险证券化已经产生并且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成功应用的背景下,对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国际借鉴和我国的实践研究这一论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理论界定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随后重点阐述了巨灾风险证券化在国外的实践与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在国外巨灾风险证券化的运行过程中,可为我国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开展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可行性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在我国分三阶段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建议,这三个阶段为:第一阶段,营造适合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整体环境;第二阶段,优先发展巨灾债券业务;第三阶段,全面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其中整体环境的营造又可分为完善资本市场、建立资信评级机构、成立特设机构、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四个方面。在第二阶段优先发展巨灾债券业务的分析中,本文利用我国地震损失的真实数据,以地震作为巨灾的代表对巨灾债券在我国的运行进行个案研究,从巨灾损失频率、巨灾债券发行量、巨灾债券价格、巨灾债券利率四个方面入手,构造了我国的巨灾债券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在运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旨在为化解我国巨灾风险探索可行之路,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巨灾保险体系做一有益的尝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 文章结构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 2. 巨灾风险证券化概述
  • 2.1 巨灾风险概述
  • 2.1.1 巨灾风险的定义
  • 2.1.2 巨灾风险的特征
  • 2.2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定义
  • 2.3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种类
  • 2.3.1 以融资为目的的证券化产品
  • 2.3.2 以风险分散为目的的证券化产品
  • 2.4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运作模式
  • 2.4.1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参与方
  • 2.4.2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运作流程
  • 3. 巨灾风险证券化与再保险
  • 3.1 传统再保险的概念及其主要工具
  • 3.2 再保险的作用
  • 3.3 再保险的缺陷
  • 3.3.1 定价风险
  • 3.3.2 道德风险
  • 3.3.3 供需不平衡
  • 3.4 巨灾风险证券化与再保险的关系
  • 4.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 4.1 国外的巨灾风险概况
  • 4.1.1 美国近年来的巨灾风险概况
  • 4.1.2 日本近年来的巨灾风险概况
  • 4.2 国外巨灾风险证券化分析
  • 4.2.1 国外主要巨灾风险证券化市场
  • 4.2.2 巨灾债券
  • 4.2.3 巨灾期货
  • 4.2.4 巨灾期权
  • 4.2.5 其他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
  • 4.3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国际经验总结
  • 5. 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实践与研究
  • 5.1 我国主要巨灾风险概况
  • 5.1.1 地震
  • 5.1.2 洪涝
  • 5.1.3 台风
  • 5.2 我国实行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分析
  • 5.2.1 从财政的角度来看
  • 5.2.2 从保险业的角度来看
  • 5.2.3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
  • 5.3 我国实行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 5.4 我国实行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制约因素
  • 5.4.1 制约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技术因素
  • 5.4.2 制约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市场因素
  • 5.4.3 制约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法律因素
  • 5.5 我国实行巨灾风险证券化的政策建议
  • 5.5.1 第一阶段:营造适合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整体环境
  • 5.5.2 第二阶段:优先发展巨灾债券业务
  • 5.5.3 第三阶段:全面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保险风险证券化发展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06)
    • [2].中国长寿风险证券化探索[J]. 金融经济 2015(12)
    • [3].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对策[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33)
    • [4].巨灾风险证券化[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37)
    • [5].浅谈保险风险证券化[J]. 魅力中国 2009(14)
    • [6].浅析巨灾风险证券化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魅力中国 2010(12)
    • [7].长寿风险证券化研究综述[J]. 特区经济 2016(07)
    • [8].巨灾保险与风险证券化的新进展[J]. 中外企业家 2013(30)
    • [9].巨灾风险证券化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3(01)
    • [10].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制约因素及其发展建议[J]. 东方企业文化 2013(01)
    • [11].我国保险风险证券化作用与主要障碍浅析[J]. 现代商业 2013(05)
    • [12].中国巨灾风险证券化之路——以地震保险为例[J]. 中国商界 2010(02)
    • [13].频发的自然灾害呼唤巨灾风险证券化[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03)
    • [14].谈巨灾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构想[J]. 商业时代 2010(18)
    • [15].关于我国实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探讨[J]. 社会科学家 2009(02)
    • [16].保险风险证券化[J]. 法制与社会 2009(12)
    • [17].我国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综述[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03)
    • [18].关于在我国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的思考[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3)
    • [19].铁路工程巨灾风险证券化战略与产品选择[J]. 商场现代化 2009(34)
    • [20].我国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可行性研究[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1)
    • [21].国际保险风险证券化的“成本之谜”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2].浅议保险风险证券化在中国发展的法律建构[J]. 新学术 2008(03)
    • [23].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触发条款的法律性质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1)
    • [24].对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研究[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02)
    • [25].对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研究[J]. 时代经贸 2019(12)
    • [26].极端死亡率风险与长寿风险证券化的比较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01)
    • [27].风险证券化发展动因研究:非传统视角[J]. 华东经济管理 2011(07)
    • [28].中国推行巨灾风险证券化是否可行[J]. 中国保险 2011(05)
    • [29].国际巨灾风险证券化工具[J]. 现代商业 2010(20)
    • [30].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实践的相关问题探讨[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9(03)

    标签:;  ;  ;  ;  ;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国际借鉴与我国的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