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银企关系与中小企业贷款 ——基于中国上市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数据的经验研究

担保、银企关系与中小企业贷款 ——基于中国上市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数据的经验研究

论文摘要

中小企业常常因为资产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健全,且无法提供足值的抵押、担保资产成为银行信贷配给的对象。虽然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都存在信贷约束,但是据世界银行2003年投资环境调查显示中国的中小企业相对于其他的亚洲国家而言面临更多的信贷限制。具体来讲,中国的中小企业仅有12%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而马来西亚的这一比率为21%,印度尼西亚的这-比率为24%(Yan Shen和MinGao Shen,2009)。缺乏融资渠道已经成为阻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虽然近年来随着政策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的转变,各地区商业银行通过创新贷款产品、改革组织结构和建立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的长效机制等方式着力解困中小企业的贷款难这一顽症。然而就总体而言,中国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依然不容乐观,仍有大部分中小企业成为了信贷配给的对象。国内对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代表性人物有:林毅夫、李永军、李志簧、张捷、王霄、殷孟波等,这些学者通过构建模型,试图从不同的视角解析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为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理论思考框架。而国内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相当有限。曹敏等(2003)根据外资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向在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提供的外币贷款和人民币贷款数据,对金融中介及关系银行进行了实证研究。作为国内首篇银企关系研究的实证论文,它填补了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实证研究空白。然而该文存在以下不足:从研究对象上来说,该文仅为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从研究角度来讲,仅研究了银行贷款利率与银企关系度的关系,未涉及贷款技术、企业规模、银行规模等研究,总体来说研究较粗放。何韧、王维诚(2009)采用世界银行调查组2003年中国投资气候调查统计数据,对我国的银企关系与中小企业成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然而该篇论文在研究设计中存在缺陷——未剔除创立期的中小企业样本。根据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机构关系,企业在创立期时,由于资产规模小、缺乏业务记录且经营风险较大,主要依靠内部融资或天使投资。因此银行贷款占创立期的中小企业的资产比例较小,对企业成长影响很小。而何韧、王维诚在研究中未剔除此类中小企业样本,实证结果说服力有限。Yan Shen & MinGao Shen(2009)以全国12个省份的县级银行类金融机构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了银行规模、贷款权限、激励机制、银行业竞争程度和体制环境对中国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但是该篇文章仅从宏观层面间接地反映了我国银行规模和中小企业贷款的关系。张龙耀、吴婷婷(2009)以苏南县域中小企业的数据实证了银行规模与银企融资关系。但是也仅研究了企业对银行规模选择的模型,未涉及银行对企业的选择,即小银行是否具有软信息生产优势。本文以我国上市中小企业2008年银行贷款数据为核心,实证检验了信息置信度、银企关系、银行组织机构和银行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贷款关系。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本论文根据国内外中小企业贷款前沿研究成果,以我国上市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经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担保类型、银企关系和优质中小企业的贷款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可以说,本研究也是国内首篇以企业和银行双向选择的视角研究中小企业贷款的实证文章。第二,本论文以中小企业贷款技术所需要的信息性质(硬信息、软信息)为切入点,以贷款担保所依托的信息性质的视角来划分贷款的担保方式,研究企业的贷款担保选择行为和银行贷款决策模型。本文的论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论文结构安排。第二部分为国内外文献综述和本文的假设。其中文献综述分为以下几个板块:(1)贷款技术与信息;(2)担保、关系型贷款技术与信息不对称;(3)关系信贷的价值和弊端的研究;(4)银行组织结构与中小企业贷款;(5)银行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贷款。综合以上国内外最新文献成果,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关于企业对贷款担保类型的选择模型,假设一:中小企业能够提供银行贷款决策所需的硬信息越多,越倾向于采用交易型贷款技术获得贷款支持,否则倾向于采用关系型贷款技术获得贷款支持。假设二:中小企业同银行的关系度越强,申请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的可能性越高。假设三:中小企业倾向于向大银行申请抵押质押贷款。假设四:中小企业倾向于向小银行申请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2)关于银行贷款决策模型,假设五:银企关系度越强,中小企业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的贷款可得性越高。假设六:相对于大银行,小银行更愿意向中小企业发放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假设七:银行市场竞争越激烈,小银行机构占比越高,中小企业贷款可得性越高。第三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设计。包括样本选取、变量设定及说明和模型设定、描述性统计四大板块。样本选取板块中,介绍和说明本文的数据来源和筛选过程及选择该样本的研究依据。通过多维度的论证,本文得出08年上市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数据是检验担保、银企关系与中小企业贷款关系的最佳数据。在变量设定及说明中介绍了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和主要的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其中被解释变量包括贷款类型和是否签约,主要的解释变量包括信息置信度、银企关系、银行组织结构、银行市场结构,同时本文控制了企业财务特征变量、企业及高管特征变量、贷款金额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二元选择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进行计量估计。最后一个板块展示了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第四部分为本文模型的实证结果,检验本文提出的七个假设是否成立。第五部分为小结和展望。通过实证,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中小企业对贷款担保类型选择行为方面的结论第一,中小企业根据自身拥有的银行贷款决策所需的硬信息和软信息禀赋情况选择贷款技术。中小企业能够提供银行贷款决策所需的硬信息越多,越倾向于采用交易型贷款技术获得贷款支持,否则倾向于采用关系型贷款技术获得贷款支持。结合贷款担保类型和所需的信息性质,具体而言,抵押、质押贷款的贷款决策依托于企业所抵押、质押的抵押质押品价值的硬信息,而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的贷款决策依托不仅依托于企业或第三方的硬信息,还依托于企业和第三方的软信息。因此当中小企业能够提供易获取、易量化、易验证的硬信息,如抵押担保物、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等作为贷款决策的依据,企业倾向于采用交易型贷款技术中的抵押、质押贷款技术。反之,则倾向于采用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第二,中小企业认为大银行在交易型贷款技术方面无相对优势;而在关系型贷款技术方面,小银行具有相对优势。因此上市中小企业倾向于向小银行申请保证贷款,而在抵押担保贷款的申请中则无银行规模倾向。(2)银行贷款决策模型的结论第一,总体而言,“小银行优势”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贷款市场非常弱,无统计意义。尽管银行贷款决策模型的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的分样本模型中银行组织结构变量的系数为负,表明小银行的软信息生成能力,但是该值在统计上不显著。该实证结果同本文的假设六(相对于大银行,小银行更愿意向中小企业发放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相悖。同前面的保证贷款模型的实证结果相结合,笔者发现尽管从中小企业的视角认为小银行在关系型贷款技术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然而,在银行决策模型中却发现小银行相对于大银行,在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方面,并无相对优势。第二,尽管近几年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迅猛扩张,降低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垄断力,加大了银行市场的竞争程度,然而这一银行市场结构的改革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方面收效甚微,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较严峻。市场竞争度和银行机构比在全样本和保证贷款、信用贷款的分样本模型中都不显著,同本文的假设七(银行市场竞争越激烈,小银行机构占比越高,中小企业贷款可得性越高。)不一致。实际上,笔者通过在《银行规模与中小企业贷款》的实证论文发现,小银行仅在同中小企业建立起贷款关系后,才具有生产中小企业软信息的能力。①正如关系型贷款的定义所言,银行需要通过和借款企业长期多渠道的接触以积累大量和企业及企业主相关的软信息,并依据这些软信息生产出具有附加价值的贷款产品。目前,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未同中小银行建立起紧密、诚信的银企关系,导致中小银行无法通过长期多渠道的接触,生产出企业及企业主的软信息,也就无法生产出关系型贷款产品。而这也正是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症结所在。笔者因数据来源受限,迫于无奈删除了28个区域银行贷款数据样本。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掌握充足的真实数据前提下,进一步研究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包括上市优质中小企业和未上市的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中小企业)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及地方合作银行之间的贷款关系。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 2.1 贷款技术与信息
  • 2.2 担保、关系型贷款技术与信息不对称
  • 2.3 关系信贷的价值和弊端的研究
  • 2.4 银行组织结构与中小企业贷款
  • 2.5 银行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贷款
  • 3. 研究设计
  • 3.1 样本选取
  • 3.2 变量设定及说明
  • 3.2.1 被解释变量
  • 3.2.2 解释变量
  • 3.2.3 控制变量
  • 3.3 模型设定
  • 3.3.1 企业对贷款担保类型的选择模型
  • 3.3.2 银行贷款决策模型
  • 3.4 描述性统计
  • 4. 实证结果
  • 4.1 企业对贷款担保类型的选择模型
  • 4.1.1 抵押质押贷款
  • 4.1.2 保证贷款
  • 4.1.3 信用贷款
  • 4.1.4 企业对贷款担保类型的选择模型的综合计量结果
  • 4.1.5 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
  • 4.1.6 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综合计量结果
  • 4.2 银行贷款决策模型
  • 4.2.1 全样本模型
  • 4.2.2 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分样本模型
  • 5. 小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银企关系的博弈困局[J]. 中国金融 2016(20)
    • [2].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须防“三个缺陷”[J]. 当代金融家 2017(01)
    • [3].重塑银企关系[J]. 中国经济信息 2017(04)
    • [4].基于对账视角的新型银企关系研究[J]. 现代金融 2012(02)
    • [5].新型银企关系的构建[J]. 当代经济 2012(06)
    • [6].浅谈银企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经济师 2010(05)
    • [7].银行改革对银企关系的影响[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03)
    • [8].构建新型银企关系 助推民营企业发展[J]. 青海金融 2019(03)
    • [9].共生共赢 建立我国新型银企关系模式探析[J]. 北方经济 2012(15)
    • [10].农发行银企关系的独特性[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2(12)
    • [11].德国银企关系融资的借鉴与启示[J]. 现代金融 2012(12)
    • [12].论构建信用和谐的政银企关系[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8(05)
    • [13].银企关系会影响企业税收规避行为吗?[J]. 金融评论 2017(05)
    • [14].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的银企关系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7(06)
    • [15].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构建新型银企关系[J]. 金融博览 2014(05)
    • [16].银企关系的法律思考[J]. 中国金融 2012(11)
    • [17].论和谐银企关系构建的障碍及对策[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04)
    • [18].浅议债转股与重构银企关系[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9)
    • [19].经济下行下银企关系面临的若干难题及对策[J]. 银行家 2015(11)
    • [20].欠发达县域银企关系实证分析——会同个案[J]. 金融经济 2009(10)
    • [21].新型银企关系的构建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J].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11(10)
    • [22].构建长期银企关系需要新思维[J]. 商业观察 2020(02)
    • [23].银企关系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05)
    • [24].银企关系与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基于对江苏东台和安徽滁州中小企业的调研[J].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11(04)
    • [25].试论新型银企关系[J]. 经济师 2009(05)
    • [26].理想的银企关系[J]. 新理财 2009(Z1)
    • [27].探讨新型银企关系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 中国金融 2008(19)
    • [28].基于新闻文本共现性的银企关系分析——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J]. 金融研究 2019(02)
    • [29].银企关系、抵押与贷款利率决定——来自中小企业的实证检验[J]. 江苏社会科学 2016(02)
    • [30].构建现代银企关系 防范银行信贷风险[J]. 现代金融 2012(01)

    标签:;  ;  ;  ;  

    担保、银企关系与中小企业贷款 ——基于中国上市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数据的经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