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法价值理念的现代性及其在生态视野下的转变

论民法价值理念的现代性及其在生态视野下的转变

论文摘要

为了应对由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的人类生存危机,民法正面临着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即如何对自身进行改革,以满足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双重和谐关系的需要。出于为民法改革出谋划策的目的,本文从法律的价值层面入手,通过价值分析、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着重就民法价值理念的现代性及其在生态视野下的转变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围绕着价值理念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依次对价值理念在法律的产生存在、法律的功能发挥以及法律的变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进行探讨。结论是:价值理念是法律产生的动因,也是法律存在的灵魂和精神,在法律的目标价值系统中,秩序是法律所追求实现的直接的但又是中介性的价值,而正义才是法律所致力实现的终极价值; 只有符合社会一般正义要求的法律,才能为人们所自觉接受,对人们产生约束力,从而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规范功能; 社会一般价值理念的变化是法律变化发展的先兆和动力,法律变革发展的关键在于对法律价值的合理选择。其次,围绕着民法的价值理念问题,依次对民法价值理念的独特内涵、现代性以及法价值哲学依据等内容进行探讨。结论是:民法作为私法的性质决定了民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的价值理念,其内涵主要包括私权神圣、地位平等和私法自治; 民法价值理念之形成的法价值哲学依据是古典理性自然法学的自然权利论、社会契约论和正义法律观; 其现代性具体表现为在立足点上以世俗生活为本位、在利益主体上以个人为本位,在利益内容上以财产为本位; 最后,围绕着现代性民法价值理念的转变问题,依次对现代性民法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民法价值的研究视野与证成方法的转换以及在生态视野下民法价值理念的更新转变等内容进行探讨。结论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和谐关系的调整缺泛应有的作用,是现代性民法所面临的主要困境,而以机械主义的知性论本体观为民法价值理念之建立的前提,是造成现代性民法的困境的根本原因。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以生态论本体观为指导,对导致现代性民法价值理念形成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基础进行重奠,进而以物质性权利和精神性权利、经济效率与生态安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生态平衡与和谐为取向,对现代性民法价值理念进行调整更新。

论文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价值理念与法律的关系
  • 1.1 价值理念是法律的内在精神
  • 1.1.1 法律是立法主体的价值理念的体现
  • 1.1.2 人类社会的秩序是法律产生和存在的直接目的
  • 1.1.3 人类社会秩序的正义状态是法律的终极理念
  • 1.2 法律的正当性是法律实效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 1.2.1 普遍守法的前提是法律具有效力
  • 1.2.2 法律的正当性是法律具有效力的保证
  • 1.3 法律变革发展的关键在于对法律价值的合理选择
  • 1.3.1 法律因应社会生活需要和目标的变化而发展
  • 1.3.2 法律变革发展的关键在于对法律价值的合理选择
  • 第二章 民法的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性
  • 2.1 民法的价值理念
  • 2.1.1 私权神圣
  • 2.1.2 地位平等
  • 2.1.3 私法自治
  • 2.1.4 民法诸价值理念的联系
  • 2.2 民法价值理念形成的法价值哲学依据
  • 2.2.1 权利平等理念的提出,源于古典自然法学的自然权利论
  • 2.2.2 私法自治理念的产生,归功于古典自然法学的社会契约论
  • 2.2.3 自由平等理念的确认,得力于古典自然法学的正义法律观
  • 2.3 民法价值理念的现代性
  • 2.3.1 重构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宏扬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 2.3.2 重构精神与物质的相互关系,肯定世俗的功利与幸福
  • 2.3.3 区分实质正当性与形式正当性,局限于形式正义
  • 第三章 生态视野下现代性民法价值理念的转变
  • 3.1 现代性民法价值理念的负效应与反思
  • 3.1.1 现代性民法价值理念的负效应
  • 3.1.2 现代性民法价值理念产生负效应的原因
  • 3.1.3 现代性民法价值理念之局部修正的反思
  • 3.2 民法价值的研究视野与证成方法的转换
  • 3.2.1 古典自然法学的法律价值证成方法及其缺陷
  • 3.2.2 人类看待自我和世界的视野的转变
  • 3.2.3 民法价值的研究视野与证成方法的转换
  • 3.3 生态视野下现代性民法价值理念的更新
  • 3.3.1 现代性民法之秩序与安全理念的更新
  • 3.3.2 现代性民法之自由平等理念的更新
  • 3.3.3 现代性民法之私权体系结构的调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朱熹敬畏伦理及其对现代性的补救价值[J]. 朱子学刊 2015(02)
    • [2].当现实走到启蒙的前面——超级现代性的哲学批评[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1)
    • [3].现代性拓殖与地方响应:少数民族盐业旅游社区的发展实践[J]. 经济地理 2020(04)
    • [4].晚期现代性个体认同的网络建构[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7)
    • [5].重回现代性的发生期与建设“别现代性”的中国文论[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0(01)
    • [6].农民现代性的“脱域”问题:成因与对策[J]. 农家参谋 2020(11)
    • [7].四十年来的中国文学艺术——“未完成的现代性”之悖论[J]. 文艺争鸣 2020(05)
    • [8].复合现代性:中国现代性范式及其政治秩序图景[J]. 文史哲 2020(03)
    • [9].现代性的哲学面孔[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5)
    • [10].现代性风险背景下的粉丝群体认同感建设[J]. 戏剧之家 2020(18)
    • [11].“阿喀琉斯之踵”:70后作家的现代性书写[J]. 南方文坛 2020(04)
    • [12].中国道路开启现代性文明的新形态[J]. 江海学刊 2020(03)
    • [1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一元现代性的超越[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4].藤本壮介“弱建筑”的现代性与反现代性浅析[J]. 居舍 2019(04)
    • [15].现代性困境视域下研究生党建工作的“三维”突破[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 [16].实体书店空间的现代性重构[J]. 山西建筑 2018(20)
    • [17].西方现代绘画特征浅析[J]. 艺术教育 2018(17)
    • [18].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管见[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08)
    • [19].肖邦钢琴作品的现代性表达[J]. 北方音乐 2017(02)
    • [20].现代性的本质、矛盾及其时空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2)
    • [21].《北京折叠》——现代性分配艺术的批判[J]. 创作与评论 2016(24)
    • [22].城市住宅、空间与现代性[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23].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探析[J]. 知与行 2017(07)
    • [24].现代性不是泯灭自身的传统——孙向晨教授访谈[J]. 学术月刊 2017(04)
    • [25].金瓯小说与现代性[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26].慢下来——慢速的现代性[J]. 上海艺术评论 2017(01)
    • [27].多元现代性的出场路径及其理论意义[J]. 学理论 2017(04)
    • [28].另类现代性的探索:从马克思到毛泽东[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7(04)
    • [29].关于文学的现代性[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7(03)
    • [30].勘误[J]. 视听 2017(09)

    标签:;  ;  ;  ;  ;  

    论民法价值理念的现代性及其在生态视野下的转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