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体育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以我国四所高校为例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体育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以我国四所高校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2008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的蓬勃发展,受众对体育的热情不断升温,对体育的认识已不仅仅停留在个别备受关注的体育项目上,对赛事的理解也不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因此,一名合格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不仅要具备传媒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同时,要更深入的掌握体育专业知识。因此,在专业的培养过程中,体育特色的突显,实践能力的加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须。然而,从现阶段的培养情况来看,全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体育方向)院校共四所,分别为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仅一所拥有第一批毕业生。培养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提高,本文是通过研究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以满足传媒机构对播音与主持专业(体育方向)人才的对口式需求;推动现阶段培养方案的改进;为未来特色专业的培养方案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笔者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个案访谈法、专家访问法,通过对比现有四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体育方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析了现有培养方案的特点,总结出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体育方向)培养方案存在的共性问题:第一,以体育专业院校为依托的必要性;第二,分层次针对性培养方案的欠缺;第三,新闻能力的培养与主持技能的培养的失衡;第四,缺乏体育节目主持人的体育深度培养;第五,培养方案建构尚未成熟,有待进一步实践的检验等。同时,从体育节目主持人的来源途径与培养模式两方面,分析了现有人才需求现状,总结出来源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第一类主持人在播音主持专业技能方面有娴熟的掌控,但在体育专业知识方面则是自学成才。来源于体育相关专业的第二类主持人有非常专业而扎实的体育素质,经过体育专业的系统培养,但缺少播音主持专业技能的培养。来源于其他专业的第三类主持人一部分有传媒相关领域的涉及,对广播电视新闻方面或语言学方面经过系统的培养,但缺少播音主持及体育专业的知识;一部分主持人则基本走爱好为师,自学成才这条路。同时,分析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其他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他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中得到启发与借鉴。提出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体育方向)S-HAN人才培养方案,即:S:sport以体育为主线贯穿培养的始终;HAN:指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分为三种不同的培养方向,分别是Host of Sports Program、(体育栏目类主持人)、Sports Anchor(体育新闻类主播)、Sports Game Narrator(体育解说员)。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其中,课程体系由四个模块组成,分别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模块、专业素养课程模块、体育方向专业课程模块。教学模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模式;第二,建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与体育专业教师共同教学模式。其中,在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模式中提出:第一,学院体育赛事与播音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二第二课堂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第三,分层指导、因材施教的小课教学模式:第四,主持人思维开发训练教学模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体育节目主持人培养理念及构建的研究
  • 2.2 有关体育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的研究
  • 2.3 有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 2.4 有关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 2.5 相关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比较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体育节目主持人的界定
  • 4.2 学科与专业定位
  • 4.3 目前专业人才现状分析
  • 4.3.1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 4.3.2 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 4.3.3 现有体育节目主持人来源途径与培养模式
  • 4.4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体育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 4.4.1 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启发与借鉴
  • 4.4.2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体育方向)S-HAN人才培养方案的阐释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现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体育方向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
  • 5.1.2 从媒体的发展看体育节目主持人的专业培养不足
  • 5.2 建议
  • 5.2.1 S-HAN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 5.2.2 招生面试中,注重体育人才的选拔
  • 5.2.3 进一步加强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中的作用[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22)
    • [2].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城建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建设教育 2013(04)
    • [3].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成功之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4].关于地质找矿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议[J]. 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 2009(Z1)
    • [5].土木工程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建设教育 2009(09)
    • [6].从治安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内在联系看研究生培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 治安学论丛 2012(00)
    • [7].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科技与创新 2019(24)
    • [8].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实践课程改革探究[J]. 湖北农机化 2019(23)
    • [9].中医老年病科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 人才资源开发 2019(23)
    • [10].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七维度”模式探索——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理论模型[J]. 职教通讯 2019(17)
    • [1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14)
    • [1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的对策[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3].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演变与发展[J]. 创新人才教育 2019(04)
    • [14].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21)
    • [15].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22)
    • [16].新工科理念下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高校纺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纺织服装教育 2019(06)
    • [17].关于优化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J]. 科技视界 2019(35)
    • [18].人才培养视角下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认知与实践[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22)
    • [19].新时代公安院校大数据侦查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9(06)
    • [20].地方高校“2+X”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20)
    • [21].校政行企“多元协同”的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19(97)
    • [22].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A5)
    • [23].服务价值链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探究[J]. 煤炭高等教育 2019(04)
    • [24].基于联盟学院的适应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J]. 教育观察 2019(28)
    • [25].面向大数据工程师方向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软件 2020(01)
    • [26].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1)
    • [27].成果导向视域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9(10)
    • [28].一流人才培养:标准、关键与条件[J]. 北京教育(高教) 2019(12)
    • [29].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沧州师范学院为例[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 [30].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对策[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1)

    标签:;  ;  ;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体育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以我国四所高校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