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生命英雄形象比较研究

中西生命英雄形象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首先,本文界定生命英雄的定义和精神本质:生命英雄是在极限困境中具有超越意识并具有超越能力,从而呈现出崇高人性光辉的人,其精神本质在于崇高的超越意识。生命英雄的使命是向人生的种种磨难宣战;生命英雄的超人之处在于向人的生命的极限挑战并超越它;生命英雄的价值在于:通过他们以生命换荣誉、换尊严的悲壮行为,从前所未有的角度,震撼人心地展示了人的生命价值。人是文化的动物,而文化是人类在面对生存困境时所建立起来的观念,因此,文学的根也应当是人类的生存困境。由于生命英雄身处极限困境中,在他们的的身上更能萃取出人类精神的瑰宝。生命英雄的渊源主要是上古神话中所体现的反抗精神和中古信仰中所体现的生命追求,此时中西已经呈现差异,即中国向内的心动和西方向外的行动的不同。这两阶段的主角是神,直到西方的启蒙时代和中国的五四之后,理性确立自身的地位,人依靠自身的力量站立起来,生命英雄才真正开始出现。本文的第一部分是中西生命英雄形象的梳理,本章是本文的创新之处。西方文化所呈现的时代差异突出,因此,本节对西方的生命英雄形象的疏理以近代西方按时间先后的四个思潮:启蒙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为主线,以纵向梳理为视域,彰显历史语境下生命英雄形象的时代沿革。由于中国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儒释道三家的融合,因此,对中国生命英雄形象的梳理建立在对三家简述的基础上,以时间顺序梳理。第二部分着重论述生命英雄的精神特质:其共同点体现在超越平庸的出发意识、超越对手的挑战意识和超越自我的反思意识等;其不同点主要是天人合一与灵肉二分、关注此岸与向往彼岸和塑造英雄群像与塑造英雄个体等。第三部分着重论述生命英雄的局限,主要包括作为类存在的局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局限,正是这种局限造就了生命英雄的悲剧美和崇高美。本文第四部分的内容着重论述生命英雄的美学意义,这主要分两方面:一是在现实领域中,面对极限困境奋力拼搏,然而由于对手的力量远远超过自身而使生命英雄遭遇不幸,所体现的悲剧美;另一方面,在精神领域,即使生命英雄遭遇了不幸,但他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坚强意志仍然给人以震撼,从而体现出崇高美。第五部分通过生命英雄形象所体现的生与死以及祸与福的辩证关系探讨该形象的哲学内涵。最后得出结论。当今学界对本选题的研究多为单篇论述而未做系统阐述,本文从谱系梳理、精神挖掘、美学意蕴、哲学内涵等从多角度多层面,综合运用比较文学的平行与影响研究方法,旁涉宗教学、民俗学、神话学以及美学理论,解读生命英雄这一给人类增添信心与力量的文学形象。人通过与极限困境的对抗,证实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使自身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而成为永恒价值的化身。生命英雄面对极限困境所激发的斗志,唤醒了人的尊严,实现了人的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生命英雄的内涵
  • 0.1.1 极限困境
  • 0.1.2 超越意识
  • 0.1.3 超越能力
  • 0.1.4 人性光辉
  • 0.2 生命英雄的渊源
  • 0.2.1 鸿蒙的反抗:精卫的石头和西西弗的石头
  • 0.2.2 相异的天路:西天之路和摩西之路
  • 1 生命英雄之谱
  • 1.1 西方的四个阶段
  • 1.1.1 启蒙主义时期
  • 1.1.2 浪漫主义时期
  • 1.1.3 现实主义时期
  • 1.1.4 现代主义时期
  • 1.2 中国的三个阶段
  • 1.2.1 三十年阶段
  • 1.2.2 十七年阶段
  • 1.2.3 新时期阶段
  • 2 生命英雄之魂
  • 2.1 殊声而合响
  • 2.1.1 远方的向往:超越平庸的出发意识
  • 2.1.2 生命的狂欢:超越对手的挑战意识
  • 2.1.3 境界的澄明:超越自我的反思意识
  • 2.2 同飞而异翮
  • 2.2.1 群体与个体:兄弟连与独行侠
  • 2.2.2 相融与相争:天人合一与灵肉二分
  • 2.2.3 此岸与彼岸:地上的火焰与天上的芬芳
  • 3 生命英雄之踵
  • 3.1 作为类存在的局限
  • 3.1.1 沉重的肉身:生理的局限
  • 3.1.2 时间的灰烬:历史的局限
  • 3.1.3 坚硬的现实:空间的局限
  • 3.2 作为个体存在的局限
  • 4 生命英雄之美
  • 4.1 现实领域:面对极限困境时的悲剧美
  • 4.2 精神领域:超越极限困境时的崇高美
  • 5 生命英雄之悖
  • 5.1 生与死:生命的辩证法
  • 5.2 祸与福:苦难的辩证法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价值观导向下广告中的英雄形象嬗变[J]. 青年记者 2018(29)
    • [2].从当代文学英雄主义流变谈《床畔》中单薄英雄形象的塑造[J]. 文教资料 2016(36)
    • [3].新华书店是知识的宝库[J]. 铁军 2016(12)
    • [4].浅析《巨人三传》中的英雄形象[J]. 青年文学家 2017(17)
    • [5].浅析海明威作品中的英雄主义[J]. 北方文学 2017(09)
    • [6].海明威作品中的英雄主义[J]. 青年文学家 2017(08)
    • [7].新中国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嬗变[J]. 美与时代(下) 2013(12)
    • [8].文化纬度下的“侠客”与“牛仔”——以影视作品塑造的英雄形象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5)
    • [9].新时代 新影视 新英雄——关于影视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创作[J]. 魅力中国 2008(10)
    • [10].论英雄形象的解构和重构——以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为例[J]. 新闻爱好者 2010(04)
    • [11].浅析电影作品中英雄形象发展[J]. 今传媒 2019(03)
    • [12].中国电影迎来英雄形象辈出的新时代[J]. 人文天下 2019(12)
    • [13].抗战题材剧中英雄形象的发展与变化[J]. 电视指南 2018(12)
    • [14].信息·数字·观点[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7(04)
    • [15].新时代,文艺如何塑造英雄形象[J]. 视界观 2018(02)
    • [16].百余字里的英雄形象[J]. 高中生 2010(07)
    • [17].发明家社会英雄形象的确立与演变[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8)
    • [18].中国党媒中的女性英雄形象——《人民日报》2000年以来报道内容分析[J]. 传播力研究 2018(36)
    • [19].英雄形象嬗变下的《荡寇风云》[J]. 电影文学 2019(19)
    • [20].《战狼2》英雄形象的塑造机理[J]. 青年记者 2018(02)
    • [21].战争电影中个人英雄形象分析[J]. 今传媒 2018(07)
    • [22].中国二十世纪小说之英雄形象一窥[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19)
    • [23].《战狼2》为何如此成功[J]. 人民论坛 2017(25)
    • [24].如何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J]. 人民周刊 2018(05)
    • [25].我们仍需要新的英雄形象出现[J]. 朔方 2009(08)
    • [26].一个时代的面容——谈“样板戏”电影中英雄形象的被玩偶化及其它[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 [27].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的类型及其文化特征[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8].中美媒体英雄报道的差异及成因[J]. 青年记者 2017(06)
    • [29].论《山海经》神话英雄形象及文化精神[J]. 现代交际 2016(03)
    • [30].《力士参孙》中主人公的英雄形象剖析[J]. 汉字文化 2020(08)

    标签:;  ;  ;  ;  ;  ;  ;  

    中西生命英雄形象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