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篇美国校园枪击案件报道的批评性分析

关于两篇美国校园枪击案件报道的批评性分析

论文摘要

语言并非如传统语言学描述的那样不偏不倚地反映客观现实。语言是与人类社会一同产生的交际工具,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渐丰富。可以说,社会性是语言最大的特征。其社会性也越来越受到现代语言学家的公认和重视。批评语言学的概念是福勒(Fowler)、霍奇(Hodge)、克雷斯(Kress)等在1979年出版的《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批评语言学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语篇分析方法。其目的是借助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理论,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以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及其对语篇的影响以及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本文在回顾和综述批评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的基础上,探讨了批评语言学的三大基本问题:意识形态、权利、社会;并以费尔克拉夫的三向度模型(将语篇看作是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为理论框架,分析发生在美国的两则校园枪击案的新闻报道“Pennsylvania girl arrested in classmate’s shooting”和“School shooter is student,police say”。文章结合美国校园暴力的有关背景,即美国枪支管理松懈,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暴力的宣传以及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两起由不同性别学生造成的校园枪击案件进行分析。本文所采用的语料来源于2001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中关于校园枪击案件的报道。分析以系统功能语法的三个纯理功能和三向度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从分类、及物性和情态等方面对两个篇由不同学生造成的校园枪击案件的报道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在词汇分类方面,新闻报道1中只介绍了女性嫌疑犯的性别、年龄和所在地;新闻报道2中对男性嫌疑犯的介绍详细到其使用的武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本身对此二人的关注度就能显示出其所隐含的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情态方面,本文通过对两篇报道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分析也得出其对女性的歧视。在及物性方面通过对两篇新闻所选择的不同的过程类型进行分析找出其所隐含的意图:对女性的歧视。综上对比分析研究,不仅充分认证了从批评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语篇可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而且语言既反映社会、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同时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本文通过对此两则貌似没有任何偏颇新闻报道的分析,揭示了实质上暗含着对女性的歧视意识形态。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用非传统性的分析方法分析一种大众的但有深远实用价值的语篇一大众语篇。本文的分析并非是对语篇语言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旨在揭示其所暗含的不同意识形态。其实践意义在于能把批评语言学引入到英语教学,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批评性阅读意识。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MOTIVATION OF THE RESEARCH
  • 1.2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 1.3 ORGANIZATIONS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2.1 THE DEFINITION OF CDA
  • 2.1.1 Critical
  • 2.1.2 Discourse
  • 2.1.3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2.2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CDA
  • 2.2.1 A brief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of CDA
  • 2.2.2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 2.3 THE DEVELOPMENT OF CDA
  • 2.3.1 The first period:sprouting(1976-1979)
  • 2.3.2 The second period:stagnancy(1979-1985)
  • 2.3.3 The third period:reflection(1985-1987)
  • 2.3.4 The latest period:recovery(1988-)
  • 2.4 THREE BASIC ISSUES OF CDA
  • 2.4.1 Ideology
  • 2.4.2 Power
  • 2.4.3 Society
  • 2.5 STUDIES ON NEWS DISCOURSE
  • 2.5.1 The definition of news
  • 2.5.2 A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critical analysis of news discourse
  • 2.5.3 Selection of sample discourse
  • 2.5.4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trastive study on news report discourse in internet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CURRENT STUDY
  • 3.1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 MODEL OF CDA
  • 3.2 THREE METAFUNTICIONS OF LANGUAGE
  • 3.2.1 Ideational function
  • 3.2.1.1 Classification
  • 3.2.1.2 Transitivity
  • 3.2.1.3 Transformation
  • 3.2.2 Interpersonal function
  • 3.2.2.1 Modality
  • 3.2.2.2 Direct and indirect speech
  • 3.2.3 Textual function
  • CHAPTER FOUR AN ANALYSIS OF TWO SOCIAL NEWS REPORTS FROM CNN
  • 4.1 DATE COLLECTION
  • 4.2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SAMPLES
  • 4.3 CONTRASTIVE STUDY OF TWO NEWS REPORTS FROM CRITICAL PERSPECTIVE
  • 4.3.1 Linguistic material
  • 4.3.2 Classification on news discourse
  • 4.3.3 Modality on news discourse
  • 4.3.4 Transformation on news discourse
  • 4.3.5 Transitivity on news discourse
  • 4.3.6 Thematic choice
  • 4.4 SUMMARY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 5.3 SUGGESTIONS OF FURTHER RESEARCH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NEWS COVERAGE 1
  • NEWS COVERAGE 2
  • 相关论文文献

    • [1].武装教师和鹅卵石——对当前美国校园枪击案根源的分析[J].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06)
    • [2].美校园枪击案中教师令人起敬[J]. 中文自修 2013(07)
    • [3].美国校园枪击案师生的表现令人起敬[J]. 生活教育 2013(01)
    • [4].美国的校园警察[J]. 现代世界警察 2019(06)
    • [5].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分析和预防介绍[J]. 法制博览 2015(02)
    • [6].如何报道校园枪击案件[J]. 青年记者 2013(01)
    • [7].“美校园枪击案”报道引发的思考[J]. 青年记者 2008(08)
    • [8].国外校园枪击案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 校园心理 2009(05)
    • [9].如何让议论文走向深刻[J].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8(Z2)
    • [10].权力的麻木与敏感[J]. 杂文选刊(下半月版) 2013(01)
    • [11].试论美国校园枪击案频发的原因[J]. 青年与社会 2013(12)
    • [12].从美国校园枪击案看宪法至上原则[J]. 文化学刊 2012(04)
    • [13].我的儿子是校园枪击案凶手[J]. 课外阅读 2019(05)
    • [14].美国 教师或将被允许持枪上课[J]. 廉政瞭望(上半月) 2019(05)
    • [15].校园枪击案背后的数学分析[J]. 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3(10)
    • [16].有感于美国校园枪击案上头条[J]. 生活教育 2013(01)
    • [17].给学生筑一道健康的屏障[J]. 江西教育 2008(34)
    • [18].时政[J]. 中国机械(汽车世界) 2018(Z1)
    • [19].时事概览[J]. 世界知识 2018(05)
    • [20].美国校园枪击案,就在我身边[J].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6(03)
    • [21].蕾切尔的挑战[J]. 今日教育 2013(02)
    • [22].小留学生霸凌事件的"美式解读"[J]. 辽宁教育 2016(10)
    • [23].图说[J]. 留学 2018(05)
    • [24].美国校园枪击案中的父母刑事责任[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3(05)
    • [25].“自由的代价”是否沉重?[J]. 人民公安 2012(06)
    • [26].中枪的校园[J]. 新民周刊 2014(24)
    • [27].校园凶杀案,中美公众关注焦点为何迥异?[J]. 中国经济周刊 2012(50)
    • [28].枪声与毒品:美国的校园安全问题[J].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2016(08)
    • [29].奥巴马校园枪击案演讲的批评语篇分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3)
    • [30].美国佛州通过22年来首个控枪法案[J]. 检察风云 2018(08)

    标签:;  ;  ;  ;  ;  

    关于两篇美国校园枪击案件报道的批评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