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脑梗死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管理策略

高龄脑梗死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管理策略

张凤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阆中637400)

【摘要】目的:分析高龄脑梗死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性护理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期间92例高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加强风险护理管理后)48例和对照组(加强风险护理管理前)4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2.08%<9.09%)以及意外伤害发生率(0<6.82%)相对更低(P<0.05),而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3.75%>81.82%)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加强风险护理管理,有效防控跌倒危险因素,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脑梗死;高龄患者;危险因素;护理管理

肢体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后遗症,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妨碍。受到生理机能衰退的影响,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恢复进程较为缓慢,会长期受到肢体功能障碍的困扰。通过功能康复锻炼,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可以得到良好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行动迟缓、身体不协调的情况,易发生跌倒。跌倒是高龄脑梗死患者中常见、多发的风险事件,往往会造成骨折等意外伤害,增加患者的痛苦,妨碍其康复进程。因此,在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需要加强对跌倒的预防,针对可能引起跌倒的各类危险因素,积极加以防控,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1]。本研究探讨了92例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分析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观察风险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期间92例高龄脑梗死患者,根据加强风险护理管理的前后,分为观察组(加强风险护理管理后)48例和对照组(加强风险护理管理前)44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9例和19例,年龄范围为63~85岁,平均年龄(65.72±4.96)岁。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4例和20例,年龄范围为62~81岁,平均年龄(66.02±5.1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在加强风险护理管理前,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近的开展功能恢复训练,同时进行用药、饮食及日常生活活动的管理和指导。而在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则围绕着跌倒的预防,进一步加强风险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风险评估:以发生跌倒的高龄脑梗死患者为例,对其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跌倒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高龄脑梗死患者发生跌倒,主要与肢体活动障碍、视觉和听觉减退有关。在下床活动期间,患者的步伐不稳,难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容易发生跌倒。由于视觉、听觉功能减退,患者无法及时发现地面上的障碍物,积水,容易被绊倒或滑倒。而合并贫血、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头晕症状,同样容易引起跌倒。另外,部分患者存在夜尿频多的情况,需要经常下床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跌倒的发生风险。

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宣教的过程中,应着重强调跌倒的预防,说明跌倒的危害性,告知其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向其介绍防跌倒的有效方法,进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跌倒的重视程度。健康教育的开展,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考虑到高龄脑梗死患者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得到其配合与协助。在患者的自我防护方面,患者家属能够在一旁进行监督和提醒。

③安全防护:针对高龄脑梗死患者跌倒发生的各类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患者的床旁设置安全护栏,防止其出现坠床的情况。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必须由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在一旁陪护。保持地面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清除障碍物和积水,避免对患者的日常行走形成阻碍。张贴“注意地滑”等提示,用于提醒患者。另外,加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训练,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样有助于跌倒的预防。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发生跌倒和意外伤害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而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见于表2:

3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高龄老年人群。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会造成脑组织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感觉和认知功能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在高龄脑梗死的治疗恢复期间,受到肢体运动障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多有不便。在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需要加强对跌倒的预防,避免对患者形成意外伤害。高龄脑梗死患者易发生跌倒,一方面受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与安全防护不当有关。为了有效降低跌倒风险,需要加强功能恢复训练,改善其肢体活动功能。在此基础,强化风险护理管理,重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帮助其掌握自我防护技巧。在跌倒事件高发的区域,如床旁、卫生间,设置护栏和扶手,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进行防滑处理,并作出安全提示。而在患者的日常活动中,护理人员需要陪护在身边,并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防止患者发生跌倒[2]。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加强风险护理管理前,9.09%的对照组患者发生跌倒,6.82%的患者因跌倒受到意外伤害,81.82%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加强风险护理管理后,2.08%的观察组患者发生跌倒,无患者因跌倒受到意外伤害,93.75%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跌倒防范效果优于对照组,充分凸显了风险护理管理在高龄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高龄脑梗死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莉莉,陈飞,沈琦.康复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1):161-162

[2]李素芳.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8,32(03):228-229

标签:;  ;  ;  

高龄脑梗死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管理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