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体性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

论主体性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

论文摘要

在主体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有别于旧唯物主义哲学,又不同于以笛卡儿和康德为代表的传统主体性学说。此理论的思想特色在于摈弃以往哲学抽象地谈论人的主体性的唯心主义思想,把人放到具体的社会历史发展实践活动中去,这样就为主体性发展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根基。本文针对当前因全球生态危机而出现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以及以福柯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提出的“人已经死了”等观点,着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论述其主体性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现实性。具体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方面,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主体性活动的产物。分为四个层次:第一,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第二,精神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变革的理论武器;第三,主体间交往活动拓宽了社会发展的空间;第四,主体的选择性促使社会历史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另一方面,社会进步为主体性的发展提供现实条件。表现为:社会进步为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主体性活动能力;社会精神文明和教育的发展为主体性活动的开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最后,本文又结合当代社会的现实状况来论述发挥主体性的价值功能,这是写作本文的现实意义。具体从两个层次来展开:一是,弘扬主体性是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活力的需要;二是,弘扬主体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需要。第二点着重结合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的三个层面来论述,即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和谐都要弘扬其主体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社会发展本身是主体性活动的产物
  • (一) 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素
  • 1. 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 2. 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 (二) 精神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变革的理论武器
  • 1. 理论在社会发展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 2. 适应于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 3.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三) 主体间的交往活动拓宽了社会发展的空间
  • 1. 社会发展史是人类自身交往活动的历史
  • 2. 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具有变更社会发展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功能
  • (四) 主体的选择性促使社会历史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
  • 二、社会进步为主体性的发展提供现实条件
  • (一) 社会进步为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
  • (二)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主体性的活动能力
  • (三) 社会精神文明和教育的发展为主体性活动的开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三、主体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 (一) 弘扬主体性是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活力的需要
  • 1. 弘扬主体性的自由度
  • 2. 弘扬主体性的自主度
  • 3. 弘扬主体性的自觉度
  • (二) 弘扬主体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需要
  • 1. 弘扬主体性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2. 弘扬主体性有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3 .弘扬主体性有利于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共生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幼儿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培养[J]. 教育革新 2009(05)
    • [2].马克思的主体性变革与当代主体性重建[J]. 新视野 2020(01)
    • [3].理解与主体性认知[J]. 南方论刊 2019(12)
    • [4].确权赋能:激活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路径选择[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9(05)
    • [5].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重构[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6].师范生主体性实践调查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7].“人”与“非人”——智慧课堂中人的主体性考察[J]. 电化教育研究 2020(01)
    • [8].农村“厕所革命”中村民主体性参与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7)
    • [9].当代消费活动中主体性的迷失[J]. 戏剧之家 2020(09)
    • [10].“恐惑”论:主体性的既视感[J]. 文学教育(下) 2020(02)
    • [11].构建中国主体性公共治理学派的反思性探索——评李俊清教授《族群和谐与公共治理》[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 [12].我国贫困治理中的主体性构造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06)
    • [13].中国特色扶贫制度模式对贫困农户脱贫主体性的形塑逻辑[J]. 学习与实践 2020(02)
    • [14].主体性、专业性与人文性的凸显[J]. 教育传媒研究 2020(03)
    • [15].老子《道德经》的终极关怀思想与人的主体性及社会性的关系[J]. 汉字文化 2020(07)
    • [16].论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三重维度——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考察[J]. 宁夏党校学报 2020(03)
    • [17].网络社会中的主体性区隔:后现代的空间解构[J]. 宜宾学院学报 2020(05)
    • [18].论脱贫攻坚的人民主体性——基于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视阈[J]. 广西社会科学 2020(02)
    • [19].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与人民主体性的构建[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0].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塑[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8)
    • [21].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党员主体性发挥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构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07)
    • [22].从主体性角度看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生态性建构[J]. 滨州学院学报 2020(01)
    • [23].新时代高校师德“主体性约束”审思[J]. 北京教育(德育) 2020(06)
    • [24].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主体性培育[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04)
    • [25].主体性视域下高校艺术专业双创教学中学生地位的彰显与落实[J]. 教育观察 2020(21)
    • [26].重构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世界叙事[J]. 文化纵横 2019(03)
    • [27].试论幸福的主体性——由《幸福的他者性与为了幸福的教育》引发的思考[J]. 教育观察 2019(17)
    • [28].政党协商视域下参政党主体性建设的若干思考[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3)
    • [29].主体“部件出租”:论作品中艺术家主体性的表现方式[J]. 思想战线 2019(05)
    • [30].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缺失与构建[J]. 当代农村财经 2019(10)

    标签:;  ;  ;  ;  

    论主体性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