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料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油料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油脂的需求也迅速增长,但是我国油料生产发展缓慢,每年进口的油料数量急剧上升,尤其是大豆进口数量的增加速度更是惊人。我国已经度过了WTO过渡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油料产业遭受更大冲击。但同时市场的开放也为国产油料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契机。大豆、油菜籽和花生三种油料的产量之和占到我国油料总产量的90%以上,这三种油料的变化就主导着整个油料产业的变化趋势。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种主要油料的研究,来分析影响我国油料供给的各种因素,为促进我国油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战略依据。本文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说明了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主要从国内供给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油料的生产及分布现状。指出我国油料近年来发展缓慢,在政策扶持下种植面积会有所增加,虽然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增产潜力大。大豆、油菜籽和花生每个品种的产量分别占整个油料总产量的30%左右,大豆和油菜籽竞争力不强,但花生还是具有比较优势。我国油料分布广,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种植,但主产区还是相对集中。第三章从国际供给的角度分析了世界油料主产国的油料生产及分布情况,并对我国油料进口品种、数量及进口来源地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世界油料生产发展迅速,油料主产国相对集中,我国也是油料生产大国,尤其是油菜籽和花生都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油料进口数量增长过快,尤其是大豆进口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占到了全球进口量的一半以上。花生虽然仍以出口为主,但近几年进口量也有所增加。同时我国油料进口存在进口集中度过高的问题,大豆主要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油菜籽则从加拿大进口。第四章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影响我国油料供给的因素。首先从生产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我国油料生产的因素,得出影响我国油料单产的主要是物质投入,劳动投入的弹性为负,自然灾害也对我国油料单产有一定的副作用。农民对油料价格的变化反应不敏感,无论是短期影响还是长期影响系数都不大。然后从进口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我国油料国际供给的因素,发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油料国内产量,油料进口价格的影响最小。最后还定性分析了其它可能的影响因素。第五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生产、贸易和其他相关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泊料发展,保证我国油料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 1.2.1 油料生产方面的研究
  • 1.2.2 油料进口方面的研究
  • 1.2.3 油料实证方面的研究
  • 1.2.4 运用供给反应模型的研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
  • 1.5.2 不足之处
  • 2 我国油料的国内供给
  • 2.1 我国国内油料的总体生产供给分析
  • 2.1.1 我国油料的种植面积
  • 2.1.2 我国油料的产量
  • 2.1.3 我国油料的单产
  • 2.2 我国主要油料的具体生产分布
  • 2.2.1 我国大豆的生产及分布
  • 2.2.2 我国油菜的生产及分布
  • 2.2.3 我国花生的生产及分布
  • 3 我国油料的国际供给
  • 3.1 世界油料的分布及生产情况
  • 3.1.1 世界大豆的分布及生产
  • 3.1.2 世界油菜籽的分布及生产
  • 3.1.3 世界花生的分布及生产
  • 3.2 基于进口来源国的油料供给分析
  • 3.2.1 进口总量分析
  • 3.2.2 进口地区结构分析
  • 4 影响我国油料供给的因素分析
  • 4.1 国内油料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1 油料单产模型的建立
  • 4.1.2 数据说明
  • 4.1.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2 价格对国内油料供给的影响分析
  • 4.2.1 油料价格对油料生产供给行为理论分析
  • 4.2.2 价格对油料生产供给行为影响模型分析
  • 4.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3 国际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 4.3.1 油料进口模型的建立
  • 4.3.2 数据说明
  • 4.3.3 结果与分析
  • 4.4 其它影响因素分析
  • 4.4.1 汇率
  • 4.4.2 政策
  • 4.4.3 关联产业
  • 4.4.4 国际环境
  • 5 总结
  • 5.1 本文得到的几点结论
  • 5.1.1 我国油料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 5.1.2 我国油料贸易失衡严重
  • 5.2 政策建议
  • 5.2.1 生产方面
  • 5.2.2 贸易方面
  • 5.2.3 其它方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10年世界油料生产分析与未来走势展望[J]. 农业展望 2016(01)
    • [2].油料生产平稳增加 食用油自给率稳中有升[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16)
    •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08(04)
    • [4].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J].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8(03)
    • [5].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J]. 青海政报 2008(02)
    • [6].河南省油料生产发展的概况与对策[J]. 种业导刊 2009(01)
    • [7].晋城市油料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13)
    • [8].山西省油料生产及食用油消费和供应现状[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13)
    •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发布[J]. 科学种养 2008(01)
    • [10].山西省农村油料生产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8(12)
    • [11].2008年农业部组织实施振兴油料生产计划[J]. 新农村 2008(03)
    • [12].尽快部署油料生产计划[J]. 领导决策信息 2008(03)
    • [13].庄浪县油料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 2008(08)
    • [14].中国油料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5(16)
    • [15].鹰潭市发展油料生产的调查与思考[J]. 江西农业 2013(06)
    • [16].农业部关于印发《振兴油料生产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2008(02)
    • [17].发展新疆油料生产的几点思考[J]. 新疆农业科技 2009(03)
    • [18].2008年我国粮食、棉花和油料生产形势的分析预测[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01)
    • [19].农业部从2008年起在全国组织实施振兴油料生产计划[J]. 北京农业 2008(05)
    • [20].农业部从2008年起在全国组织实施振兴油料生产计划[J]. 中国农业信息 2008(02)
    • [21].宝鸡市油料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 陕西农业科学 2008(03)
    • [22].山西省油料生产形势与发展措施[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13)
    • [23].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实施振兴油料生产计划[J]. 农业机械 2008(03)
    • [24].简讯[J]. 中国种业 2008(02)
    • [25].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J].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8(05)
    • [26].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01)
    • [27].速览[J]. 江苏农村经济 2008(02)
    • [28].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文件的实施意见[J]. 云南政报 2008(08)
    • [29].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J]. 山西政报 2008(06)
    • [30].2008年全国油料油脂产销促进活动将于6月在武汉举行[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05)

    标签:;  ;  ;  

    我国油料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