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革命论文-田冠浩

哲学革命论文-田冠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哲学革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革命,社会结构,人性经验

哲学革命论文文献综述

田冠浩[1](2019)在《技术革命与人的回归——基于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效应的一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哲学为审视当代技术革命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这就是关注技术条件与相应社会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基于这一视角,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及信息革命极有可能在未来引发人类就业部门的深刻变化,改写大多数人口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从而造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冲击。然而,从马克思的观点看,新的智能和信息革命也预示着社会转型乃至文明变革的巨大机遇。要把握这一机遇,我们就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技术领域,比技术问题更紧迫的问题恰恰是理解人类自身的本性和存在经验,因为只有它们才能为新的技术和社会制度提供某种坚实的基础,并使我们真正拥有一个庄严美好的未来。(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9年06期)

胡承槐[2](2019)在《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学说的基本涵义——“抽象到具体”方法论行进路线及“哲学革命”的再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的方法论是总体方法论,它内含"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图景。文章简练地归纳分析了总体方法论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学说的基本内涵,指证了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学说是哲学社会科学学说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在方法论上将人类的哲学社会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到现代的水平。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学术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李弦,王让新[3](2019)在《现代哲学语境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哲学有一种思潮就是"终结哲学",马克思也明确提出了"消灭哲学"的口号,因此也具有了现代哲学之维,但无论是"终结哲学"还是"消灭哲学",都面对一个"显白"的理论难题:当我们"终结"或"消灭"了哲学之后,又该怎样来言说"哲学革命"呢?以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罗蒂为代表的"终结哲学"的现代哲学思潮又回归到了哲学的地基上,以哲学本身来"终结哲学",这既吊诡又反讽。反观马克思,他的"消灭哲学"就是"实现哲学",而且是实现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中,这才是真正的彻底的"哲学革命"。(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李媛媛,周世兴[4](2019)在《存在观的变革: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和核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哲学革命都是在存在观的根基处发生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和核心问题也是存在观的变革。与从某种超验的思辨本体出发来谈论存在的传统哲学不同,马克思不关心与人无关的抽象精神和自在物质,而是主张从实践、从人的活动和关系出发谈论存在问题。马克思着眼于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社会关系来把握和理解存在,把存在理解为"实践"的存在、"社会关系"中的存在。马克思存在观变革的本质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它反对将存在理解为某种超验的思辨范畴,而是将人们对存在的理解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正由于确立了科学的存在观,才使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哲学成为可能,成为具有划时代革命意义的当代哲学。(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贞晔[5](2019)在《新中国70年外交哲学进路——革命、平等与引领》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外交哲学演进经历了叁个主要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以革命哲学为主导的阶段,改革开放后30多年以平等哲学为主导的阶段,以及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引领哲学的价值指引更为突出的新时代。革命外交哲学的核心价值是以新的国际秩序代替旧的国际秩序。它起始于"一边倒"方针,中间经过万隆会议、中苏大论战以及"中间地带"和"叁个世界"理论的探索,最终使中国找到了新的独立身份。平等外交哲学既受毛泽东时代革命哲学探索的启迪,同时也是在批判革命哲学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强调国家间一律平等的工具价值服务于中国发展和崛起的目的性价值,成功推动了中国国内发展,并使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深度参与者。引领外交哲学萌生于中国对国际事务的深度参与阶段,在新时期的中国外交中得到凸显。它强调中国在外交上的引领者和塑造者角色,与平等哲学和革命哲学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外交哲学内涵,中国有望在此哲学价值指引下走向一个新的大外交时代。(本文来源于《国际展望》期刊2019年05期)

白刚[6](2019)在《从“政治革命”到“革命政治”——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资产阶级以"自由"和"平等"为旗帜而发动的"政治革命",虽然推翻了宗教神权和封建王权——"神圣形象"的统治,但它只是使拥有财产的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治的"解放和"形式的"自由,广大无产阶级依然受"抽象"——"非神圣形象"的统治,它还不是普遍的"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只是市民社会暂时的"政治平衡器"。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入挖掘和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背后深刻的经济学根源,实现了对政治革命之"政治经济学根基"的解剖和批判。在此意义上,"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国民经济学语言的"救赎史"。正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主张从"政治革命"转向"革命政治",通过无产阶级的联合劳动,消灭私有制而解放资产阶级旧社会所孕育的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因素,最终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和人之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实体性自由",从而完成"最高级自由革命"。(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宝君[7](2019)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哲学原理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以下简称《战略》一文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争规律,战争特点,战略防御等战争与战略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毛泽东在这一文章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战争与战略问题,深刻认识该文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4期)

葛宇宁,程慕青[8](2019)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革命和正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马克思哲学中,革命和正义都是重要的范畴。在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两者的学理问题并未得到充分研究。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马克思哲学中,革命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包含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自然革命、观念革命等。这些革命都是通往人的解放的重要路径,政治革命要变革旧的统治秩序,赋予人民真正的权力;社会革命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关系;自然革命要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观念革命则要打破旧观念的束缚。(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08期)

熊登榜[9](2019)在《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政治实践与科学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溯马克思一生的创作伟业与政治实践,高扬马克思的科学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使命。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并非某种瞬间的"智力插曲",而是经过了复杂且艰辛的政治伦理学、政治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才得以完成的。创建工人阶级政党、投身人民革命运动系马克思一生政治实践的主体事项。现实贯通历史的辩证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路径依赖和心系人民命运的献身精神则是马克思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韩步江[10](2019)在《完整翔实的历史事件研究与毛泽东政治哲学逻辑——从《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完整翔实的历史事件研究来凸显或把握毛泽东政治哲学逻辑在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里似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学术研究景象。当国外学者杨炳章力图通过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历史事件来讨论毛泽东路线和权威的确立,以及中国政治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关系时,他似乎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要基于毛泽东本人的思想和中国客观实际,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来处理历史事件与毛泽东政治哲学逻辑之间的关系,因为单纯的历史事件研究极易渗入研究者的杜撰、演绎和扭曲,发生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将完整翔实的历史事件、毛泽东思想理论着作、思想认识层面上(马克思主义的初心)的坚守、传承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斯塔尔毛泽东研究方法和杨炳章毛泽东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或许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毛泽东的正确做法,才符合毛泽东作为多元身份的客观历史。而单纯完整翔实的历史事件研究究竟多大程度上能透视出毛泽东政治哲学逻辑,这恐怕需要结合毛泽东思想认识层面上的发生过程和机制进行有机辩证地把握,在更深程度、更大范围(超出以往党史研究的传统)上认识中共革命和中国政治之间的总体联系。(本文来源于《毛泽东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哲学革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的方法论是总体方法论,它内含"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图景。文章简练地归纳分析了总体方法论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学说的基本内涵,指证了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学说是哲学社会科学学说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在方法论上将人类的哲学社会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到现代的水平。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学术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哲学革命论文参考文献

[1].田冠浩.技术革命与人的回归——基于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效应的一点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

[2].胡承槐.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学说的基本涵义——“抽象到具体”方法论行进路线及“哲学革命”的再解释[J].浙江社会科学.2019

[3].李弦,王让新.现代哲学语境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J].广西社会科学.2019

[4].李媛媛,周世兴.存在观的变革: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和核心[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刘贞晔.新中国70年外交哲学进路——革命、平等与引领[J].国际展望.2019

[6].白刚.从“政治革命”到“革命政治”——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转向[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陈宝君.《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哲学原理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青年与社会.2019

[8].葛宇宁,程慕青.马克思哲学中的革命和正义[J].学理论.2019

[9].熊登榜.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政治实践与科学精神[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10].韩步江.完整翔实的历史事件研究与毛泽东政治哲学逻辑——从《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谈起[J].毛泽东研究.2019

标签:;  ;  ;  ;  

哲学革命论文-田冠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