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技术概念、作用机理及相关问题研究

软技术概念、作用机理及相关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 软技术概念、作用机理及相关问题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作者: 颜亮

导师: 马庆国

关键词: 软技术,硬技术,作用机理,人机工程,实证研究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狄德罗(Denis.Diderot)的技术概念为基点,界定了软技术的概念;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分析了软技术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基于案例研究提出了软技术的产生过程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技术二元论”的角度解释了技术的内在结构,分析了软技术与硬技术之间的关系;以“技术转移动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软技术对技术转移的影响;并以服装制作行业为背景,证实了软技术的作用机理和软技术对技术转移的影响。本文采取了案例分析、实验测试、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实证方法,以及采用了文献归纳、逻辑推断、对比研究等定性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 界定了软技术的概念。以狄德罗(Denis.Diderot)对“技术”的定义为基础,以技术二元论为技术解构模式,将软技术定义为:是为了某一目的,协调不同操作者(人)之间,以及操作者(人)与工具(及操作对象)之间进行共同协作的规则体系。从“目的性、限定不同操作者(人)之间,以及操作者(人)与工具之间关系的协作性、规则性和知识体系”等4个方面来限定“软技术”的含义。硬技术就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协调或解决操作者(人)的操作对象(客体)及客体构成要素之间的规则体系,目的是提高操作者的效率,造福于人类。并以人机工程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软技术的内涵、目的、作用方式等。(2) 提出了软技术的作用机理。在简化操作者动作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操作者信息接收和动作发动过程的三个环节:信息接收、个人判断、动作发动。软技术就是通过缩小和明确信息集、判断集和动作集,以达到提高操作者操作效率和操作质量的目的。也就是① 缩小被接收信息的集合,剔除一些相关度较低的信息,获得一个范围较窄的有效信息集,提高操作者接收信息的效率;同时,② 缩小操作者与接收有效信息形成映射关系的判断集合,建立与接收信息之间稳定的、明确的联系,提高操作者判断效率;进而,③ 缩小和固定操作者的操作动作的范围。并以服装加工行业为背景,通过实验证实了软技术对操作效率的作用和效果。证实了软技术提高了操作者的操作效率,提高了操作者学习效率等,证实了与软技术作用相关的5个假设。(3) 提出了软技术产生的一般规律。以麦当劳食品制作技术发展史为案例,总结了软技术产生的一般规律。其中,软技术的产生的微观(个体)过程就是把操作过程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转化为软技术的过程,涉及了四个环节;① 操作者利用工具对操作对象进行操作;② 操作者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操作后产生了结果;③操作者或其他人员探讨行为与产出之间的联系;④将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软技术,并将新产生的软技术来指导(调整)操作者的操作。 软技术产生的宏观(组织)过程涉及了7个环节:①个人试错获得操作经验;②将个人经验进行总结,得到操作方法体系;③将部分隐性知识(经验)的编码,获得显性化的操作体系;④将获得的显性知识进行交流和扩散;⑤产生群体性知识,提高软技术的适用范围;⑥产生较为成熟的软技术;⑦软技术的固化与物化。依照软技术产生主体不同,前3个环节依托基于编码化的个人经验;后4个环节是基于群体知识的扩散和开发的。 (4)解释了软技术与硬技术的关系。 从“技术二元论”的角度解释了技术的内部结构,分析软技术和硬技术的关系。其中,从技术发生的作用点来看,软技术与硬技术之间存在了“契合”关系;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软技术与硬技术之间存在了“藕合”关系;从技术发展的整体轨迹来看,技术呈现为一个呈类似的DNA螺旋状的S曲线(即,DNA螺旋结构在二维空间的投影),由软技术和硬技术契合和祸合的发展轨迹所拟合而成。 另外,软技术与硬技术之间还存在着固化、硬化和物化的关系;软技术经过固化,再经过硬化,最终被物化,成为硬技术的一部分。 (S)软技术对技术转移的影响。 以技术转移概念为基础,结合技术二元论,提出并分析了软技术转移和硬技术转移,软技术势差是某一个硬技术平台上(软技术与硬技术存在契合关系),新手使用该软技术(特别是包括该技术的物质载体)时最初所能达到最高效率上的差异;技术势差是在最佳情况下,不同硬技术的技术效率的差距。软技术发展降低了技术接收方技术吸收能力和资源要素储备。 本文还以服装加工行业的实验证实了软技术转移后,操作者效率稳定性等相关假设。关挂词:软技术、硬技术、作用机理、人机工程、实证研究本文得到科技部《科技发展前沿性问泣研究》项目资助。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1 问题提出

1. 2 研究框架

1. 2. 1 研究思路

1. 2. 2 研究框架

1. 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 4 本文的创新点

1.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软技术概念相关文献综述

2. 1 软技术与软科学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2. 1. 1 科学和技术的概念及内在关系

2. 1. 2 软科学的概念,及其对软技术概念的影响

2. 2 软技术概念、含义理解上的分歧

2. 2. 1 认为软技术是软科学的应用

2. 2. 2 从技术二元论的角度来划分

2. 2. 3 将软技术视同于(或主要是)管理技术

2. 2. 4 从更宽泛的技术意义上理解软技术

2. 2. 5 对软技术的其他理解

2. 3 有关软技术研究的视角

2. 3. 1 从软技术的来源、内涵角度进行研究

2. 3. 2 对软技术的作用机理研究

2. 3. 3 从软技术与硬技术的关系角度进行研究

2. 3. 4 从创新的角度来研究软技术

2. 3. 5 从技术转移的角度进行研究

2. 3. 6 本文对软技术研究拟采取的角度

2.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技术的内涵及作用机理研究

3. 1 软技术内涵的重新阐释

3. 1. 1 软技术的概念界定

3. 1. 2 软技术的目的

3. 1. 3 软技术的作用对象

3. 1. 4 软技术的作用方式

3. 1. 5 软技术的实现方式

3. 2 软技术与工业工程的内在联系

3. 2. 1 工业工程概念及研究范围

3. 2. 2 人机工程概念及研究范围

3. 2. 3 软技术与工业工程、人机工程之间的关系

3. 3 软技术的作用机理研究

3. 3. 1 软技术的作用系统分析

3. 3. 2 软技术的显性化程度分析

3. 3. 3 过程控制点与控制方法

3. 3. 4 操作过程的划分与控制

3. 3. 5 软技术开发工具

3. 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软技术产生的一般规律研究

4. 1 麦当劳食品制作技术沿革的案例分析

4. 1. 1 以麦当劳为案例研究对象的原因

4. 1. 2 麦当劳公司发展概述

4. 1. 3 麦当劳食品制作技术的变迁

4. 1. 4 麦当劳食品制作与服务规则实例

4. 2 软技术产生的-般规律

4. 2. 1 软技术产生的一般过程

4. 2. 2 软技术产生过程的特点

4. 2. 3 影响软技术产生的因素分析

4. 2. 4 企业软技术产生的一般规律

4. 3 软技术发展的过程研究

4. 3. 1 软技术的发展阶段

4. 3. 2 软技术的发展过程的特点

4. 3. 3 软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4. 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软技术的实证研究

5. 1 服装加工行业相关背景

5. 1. 1 服装加工模式

5. 1. 2 服装加工业的几个变化

5. 1. 3 服装行业效率差异种类

5. 2 软技术对服装加工行业操作效率的影响

5. 2. 1 软技术影响效率、效益的案例

5. 2. 2 影响操作者效率的因素

5. 2. 3 软技术改善操作效率的途径

5. 3 实证问题的提出

5. 3. 1 实证问题提出

5. 3. 2 变量设计

5. 3. 3 待证假设

5. 4 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

5. 4. 1 实验设计

5. 4. 2 实验工具及方法

5.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 5. 1 软技术的有效性测试

5. 5. 2 软技术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5. 5. 3 影响操作效率的因素分析

5. 5. 4 实验结论

5. 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软技术与硬技术关系研究

6. 1 技术内在结构的解释方式

6. 1. 1 部分文献对技术结构的“二元论”解释

6. 1. 2 本文对技术结构的解释

6. 2 软技术与硬技术的协作关系

6. 2. 1 软技术与硬技术的“契合”关系

6. 2. 2 软技术与硬技术的“耦合”关系

6. 3 硬技术进步对软技术的影响

6. 3. 1 硬技术进步对软技术的作用机理

6. 3. 2 硬技术进步对软技术的影响

6. 3. 3 硬技术改进对软技术的影响的案例研究

6. 4 软技术与硬技术的转化关系

6. 4. 1 软技术的硬化过程

6. 4. 2 软技术硬化机理

6. 4. 3 软技术硬化对软技术的影响

6. 5 本章小节

第七章 软技术对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

7. 1 技术转移及有关文献综述

7. 1. 1 技术转移及相关概念

7. 1. 2 技术转移的其他方面研究

7. 1. 3 本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围

7. 2 软技术对技术转移过程的影响

7. 2. 1 软技术势差和硬技术势差

7. 2. 2 软技术对技术转移资源需求的影响

7. 2. 3 软技术对技术转移后创新的影响

7. 3 软技术对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及实证研究

7. 3. 1 软技术因素对操作效率的影响

7. 3. 2 软技术转移的实证研究

7. 4 软技术的几个转移途径

7. 4. 1 结合硬技术共同转移

7. 4. 2 软技术跨硬技术领域转移

7. 5 本章小节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 1 主要结论

8.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服装厂操作员调查表

附录2: 缝制测量表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读博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4-05

相关论文

  • [1].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姚志坚.浙江大学2002
  • [2].关于丰田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及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D]. 凌国良.浙江大学2005
  • [3].知识型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 张方华.浙江大学2005
  • [4].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风险识别、评估、动态模拟与调控研究[D]. 景劲松.浙江大学2005
  • [5].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及其演变机制研究[D]. 汪承亮.浙江大学2005
  • [6].中国大学参与国家创新系统的模式研究[D]. 陈桂尧.浙江大学2005
  • [7].知识转移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 韩宇.天津大学2004
  • [8].电子商务技术扩散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李艾.浙江大学2005
  • [9].浙江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及其独特性的实证研究[D]. 庄华洁.浙江大学2005
  • [10].技术学习机制与累积性技术跨越的关系研究[D]. 胡隆基.浙江大学2006

标签:;  ;  ;  ;  ;  

软技术概念、作用机理及相关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