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选择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选择

论文摘要

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基本职能,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大学职能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地位无形中弱化,人才培养的质量随之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形势严峻,面临着现实选择。本文注重系统分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运用调查法以充分了解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然后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以从理论的高度上提出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依据;最后以此依据做出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选择,并对其进行人才预测。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共四章: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即本文的引论部分。本部分首先论述了问题的提出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其次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阐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基本要素;最后阐述本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详细阐述本文的具体内容。第二章,具体分析山西大学人才培养的现状。首先对目前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白描;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指出目前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两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及专家咨询法,提出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基本理论依据。分别从人的向度、社会向度和学校向度三个层面上对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进行理论定位:全人教育理念:知识生产模式的嬗变及山西省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我国综合性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第四章,依据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基本理论,做出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选择,包括理念选择和具体操作思路两部分,最后对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进行效果预测。我们认为,我们所培养出来的“123”型人才——“具有1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具有2门及2门以上的学科背景;具有3种核心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将是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对新时期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
  • 1.1.2 对山西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关注
  • 1.2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1.2.1 国内研究成果
  • 1.2.2 国外研究成果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的方法
  • 1.4.1 调查法
  • 1.4.2 文献研究法
  • 1.4.3 专家咨询法
  • 第二章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 2.1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
  • 2.1.1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
  • 2.1.2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现状
  • 2.2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2.2.1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2.2.2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三章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基本依据
  • 3.1 个人向度:全人教育理念
  • 3.1.1 全人教育理念
  • 3.1.2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培养要求
  • 3.2 社会向度:知识生产模式的嬗变及山西省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
  • 3.2.1 知识生产模式变革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
  • 3.2.2 山西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
  • 3.3 学校向度:我国综合性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
  • 3.3.1 我国综合性大学的内涵
  • 3.3.2 我国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要求
  • 第四章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选择及其效果预测
  • 4.1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选择
  • 4.1.1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选择
  • 4.1.2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操作思路
  • 4.2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效果预测
  • 4.2.1 所培养的人才具有1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 4.2.2 所培养的人才具有2门及2门以上的学科背景
  • 4.2.3 所培养的人才具有3种核心能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中的作用[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22)
    • [2].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城建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建设教育 2013(04)
    • [3].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成功之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4].关于地质找矿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议[J]. 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 2009(Z1)
    • [5].土木工程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建设教育 2009(09)
    • [6].从治安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内在联系看研究生培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 治安学论丛 2012(00)
    • [7].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科技与创新 2019(24)
    • [8].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实践课程改革探究[J]. 湖北农机化 2019(23)
    • [9].中医老年病科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 人才资源开发 2019(23)
    • [10].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七维度”模式探索——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理论模型[J]. 职教通讯 2019(17)
    • [1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14)
    • [1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的对策[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3].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演变与发展[J]. 创新人才教育 2019(04)
    • [14].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21)
    • [15].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22)
    • [16].新工科理念下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高校纺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纺织服装教育 2019(06)
    • [17].关于优化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J]. 科技视界 2019(35)
    • [18].人才培养视角下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认知与实践[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22)
    • [19].新时代公安院校大数据侦查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9(06)
    • [20].地方高校“2+X”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20)
    • [21].校政行企“多元协同”的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19(97)
    • [22].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A5)
    • [23].服务价值链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探究[J]. 煤炭高等教育 2019(04)
    • [24].基于联盟学院的适应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J]. 教育观察 2019(28)
    • [25].面向大数据工程师方向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软件 2020(01)
    • [26].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1)
    • [27].成果导向视域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9(10)
    • [28].一流人才培养:标准、关键与条件[J]. 北京教育(高教) 2019(12)
    • [29].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沧州师范学院为例[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 [30].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对策[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1)

    标签:;  ;  ;  

    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